书城保健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102800000010

第10章 养生之道(10)

(3)将炒锅烧热,放猪油烧至油五成热时,放入鸡片,划散,鸡片盛起,留余油20克,烧至油五成热时,下葱、姜稍煸,即放鸡片,烹黄酒,再将调好的芡汁搅匀倒入锅内,先翻炒几下,接着把菊花瓣倒入锅内,翻炒均匀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

【宜忌】无特殊禁忌。

【解析】菊花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作用;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功效。二者共烹,较宜秋季进补之用,可全方具有祛风明目,补养五脏,清火之功效,且味道清香宜人。

枸杞膏(平)

【配方】枸杞子500克,蜂蜜1000克。

【功效】滋肾,润肺,补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

【制作】

(1)将枸杞子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再改用文火熬煮2小时,滗出煎液,再加水适量煎熬,如此3次,合并3次煎液,再放入锅内,熬去水分。

(2)待煎液稍稠后加入蜂蜜,用文火熬至稠,晾凉即成。

【食法】每天早晚空腹食用,每次1~2汤匙。

【宜忌】脾虚有湿的泄泻患者不宜多食。

【解析】枸杞子具有滋肾润肺,补肝明目之作用;蜂蜜可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二者制膏食用,可增强其滋肾明目之作用。经常食用,对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有疗效。

山药杏仁粥(温)

【配方】山药50克,小米250克,杏仁50克。

【功效】补中益气,温中补肺。适用于秋季变凉而致燥咳心烦不眠、慢性支气管炎等症。

【制作】

(1)将山药除去杂质,切片,煮熟;小米炒香,磨成细粉;杏仁炒热,去皮尖,切碎为末。

(2)再将以上药粉混合一起,拌匀加水煮成粥。

【食法】每次用量10克,空腹,白开水送服,不能超量,日服2次。

【宜忌】便溏者不宜多服。

【解析】山药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作用;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小米性稍温,可健脾养胃,除烦止渴。三者煮粥,食后,可增强其补中益气,温中补肺功效。经常食用,对肺虚久咳,心烦不眠,慢性支气管炎等症有疗效。

99.冬季常用药膳

冬天,天气寒冷,“寒主收引”,人与自然相应,机体也处于收敛潜藏阶段,代谢水平降低,消耗减少,吸收能力增强,所以冬季是传统的最佳调补季节。

冬季调补的历史在中国由来已久,其基本原则能够归纳为四个字:厚味温补。厚味不单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浓郁,更是指膳食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中医认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浓郁甘美的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的精华营养。温补的意思很好理解,因为冬季寒冷,阴气盛,人体需要服食一些温热性膳食来驱寒温阳。这两个特点结合在一起,就是厚昧温补的冬季养生调补原则。

从另一方面看,中医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元气推动的,而元气主要由肾化生,冬季“在脏属肾”,“肾主藏精”,通过冬季补益肾精能够促进元气的生成,所以冬季调补的另一原则特点能够归纳为“补肾填精益元气。”

“厚味温补”与“补肾填精益元气”是冬季养生调补的原则,其中“厚味温补”是从人们服药膳的性、味方面归纳的,而“补肾填精益元气”则是从所服药膳的功能作用上归纳的,两者是统一的。

下面介绍的药膳,是供冬季养生调补的常用之品。

龙眼核桃鸡(温)

【配方】龙眼肉20克,核桃肉100克,嫩鸡肉500克,鸡蛋2个,芫荽50克,火腿50克,面皮、食盐、白糖、味精、胡椒粉、豆粉、芝麻油、花生油、生姜、葱各适量。

【功效】温中益气,补肾固精。适用于虚烦失眠、脑力衰退等症。

【制作】

(1)将鸡肉去皮,切成薄片;核桃仁用沸水泡后去皮,放入油锅内炸熟,切成细粒;芫荽择洗干净;龙眼肉用温水洗净,切成粒;姜、葱洗净后,切成末;火腿切成小片,鸡蛋去黄留清,加豆粉调成蛋精糊。

(2)将鸡片用食盐、白糖、味精、胡椒粉、姜葱末、核桃仁、龙眼肉、蛋清糊(少许)调匀后,将面皮放在案板上,先放芫荽叶少许,火腿1片,再把鸡肉片放上,然后折成长方形的小包。

(3)将花生油倒入锅内,烧至五成热时,把包好的鸡肉下锅炸熟,捞出装盘即成。

【食法】每天1次,佐餐食用。

【宜忌】无特殊禁忌。

【解析】龙眼肉具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效;而核桃肉具有补肾、温肺、润肠功效;鸡肉、鸡蛋有滋补气血作用。药食结合,食用后可增强温中益气、补肾固精功效。对虚烦失眠、脑力衰退、体弱者食用尤佳。

海参粥(温)

【配方】海参(水发)20克,粳米60克,姜、盐各适量。

【功效】益肾润燥,滋补气血。适用于肾之精气不足、形体瘦弱、虚寒怕冷等症。

【制作】

(1)将海参用温水泡发,洗净,切成丁;粳米淘洗干净;姜切片。

(2)将海参、粳米、姜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加入盐,搅匀即成。

【食法】每天1次,佐餐食用。

【宜忌】无特殊禁忌。

【解析】海参味成性温,有较好的补肾益精,养血润燥之作用;粳米可健脾养胃。二者煮成粥,补益之功平和而无滋腻碍胃之弊,是中老年人肾精不足,阳气偏弱者的冬季调补之选,疗效较好。

当归羊肉羹(温)

【配方】当归2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葱、生姜、料酒、盐各适量。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适用于血虚及病后气血不足和各种贫血。

【制作】

(1)将羊肉洗净,放入锅内;将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放入锅内;同时将葱、生姜、食盐、料酒投放锅内,加水适量。

(2)将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

【食法】食用时加入味精,吃肉,喝汤。

【宜忌】湿盛痰多者不宜长期服食。

【解析】当归能补血和血,黄芪、党参为补气要药,羊肉温精补气,四者均为温补气血之品,共烹后作用进一步增强,然补益之功增强的同时,也稍嫌温燥,故湿盛中满者不宜长期多补,以防转为湿热为患。

100.四季通用药膳

春夏秋冬,四季的寒温与气候变化是不同的,人体在不同季节里的生理活动也有所差异,所以每个季节选择调补药膳各有相应的某些特点。

我们不难发现,春天因为寒温多变,所以药膳性质也温、凉、平均有;夏季炎热人体阳气旺盛,所以凉性养阴清火之品多选;秋天气候偏干燥,所以选择的药膳大多滋润;到了冬季,天寒而人的阳气潜藏,所以几乎都是厚味温补之品。

药膳的选用虽然有上述季节性特点,但药膳毕竟不是中药,多数药膳性质并不十分偏颇,对于这些性质比较平和的药膳,只要人体需要,是不用按季节而是能够随时选用的,这就是因人、因证施以药膳调理养生,也是四季养生调理的特别形式之一。

下面介绍的药膳,是四季通用的养生调理药膳,适宜各种体质人士根据自身情况选用服食。

苡仁面(凉)

【配方】苡仁100克,面粉200克,食盐适量。

【功效】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腹泻、轻症水肿、白带过多等病症。

【制作】

(1)将苡仁碾成细末,过筛,与白面粉混合均匀,加水适量,揉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片,用刀切成细丝,用手抖散,即成面条。

(2)将水加入锅内,置武火烧沸,立即下入苡仁面条,煮沸2~3分钟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作料食之。

【食法】当早、晚餐食用。

【宜忌】各种体质的人士均可服食。

【解析】薏苡仁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清热,利湿之作用;面粉具有养心除烦功效,二者制成面条,则有养脾阴、利水湿之功,效能虽较弱,但如能长期服用,对轻症水肿等病症仍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砂仁鲫鱼汤(温)

【配方】砂仁3克,鲜鲫鱼1尾(150克),生姜、葱、食盐各适量。

【功效】醒脾开胃,利湿止呕。适用于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病后食欲不振等症。本方也是孕妇恶心常用之药膳方。

【制作】

(1)将鲜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

(2)将装有砂仁的鲫鱼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开。

(3)砂锅内汤烧开后,放入姜、葱、食盐,再用文火煮沸30分钟即成。

【食法】食日佐餐食用。

【宜忌】进食不洁食物导致恶心呕吐时不宜食用本方。

【解析】鲫鱼性温,具有健脾利湿,治脾胃虚弱之作用;砂仁温开行气,能消食开胃,利湿止呕。砂仁煮鲫鱼成汤,则具有更强的温胃利湿止呕之作用。对平素脾胃虚弱之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病后食欲不振大有裨益。

首乌粥(温)

【配方】制首乌30克,粳米100克,大枣10枚,冰糖适量。

【功效】益肾抗老,养肝补血。适用于四季调养。

【制作】

(1)将粳米淘净。

(2)将首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煎煮2小时,然后去渣,取浓汁。

(3)将粳米、大枣、冰糖、首乌汁液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食法】每天1次,早餐食用。

【宜忌】湿盛便溏者不宜多食。

【解析】何首乌必须用制首乌,其功效为补肝益肾,益血祛风;大米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之作用。二者煮粥,食用后可增强其益肾抗老,养肝补血之作用。经常食用对肝肾不足须发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漏,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老年高血脂,便秘者大有裨益。

101.肝脏病药膳

饮食营养在治疗肝炎中占重要的地位,其原则是蛋白质要稍高,脂肪要稍低,糖量要充足,维生素应丰富。蛋白质稍高就是要适当多吃牛奶、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脂肪低就是尽量少吃动物脂肪和油腻、煎炸食物,但植物油有利胆作用,可适量食用;糖量要充足,就是在食欲低下、主食摄入量减少时,可增加些易消化的单糖或双糖类食物,如葡萄糖、白糖、蜂蜜、果汁等;维生素应丰富,就是要进食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此外,在饮食上要留心:选用食物要新鲜,不喝浓鸡汤、浓肉汤和对肝脏有毒性的酒或酒精饮料,限制食用肥肉、鱼子、脑髓等高胆固醇食物,少用或不用葱、姜、蒜、辣椒、芥末等对肝脏有刺激的辛辣调味品;食欲较差时,可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每天可吃5~6顿,但每餐进食量不要太大,以免消化不良;在恢复期食欲良好时,不必过多食用甜食,以免形成脂肪肝或诱发糖尿病。

苡仁茅根水鸭汤(凉)

【配方】薏苡仁50克,白茅根50克,水鸭1只(1000克),绍酒、盐、葱、姜各适量。

【功效】健脾利湿,利水消肿。用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患者。

【制作】

(1)把白茅根、薏苡仁去杂质洗净;水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姜切片,葱切段。

(2)把鸭放入炖锅内,加入薏苡仁、白茅根、绍酒、盐、姜、葱,注入清水适量。

(3)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50分钟即成。

【食法】每天2次,每次吃鸭肉、薏苡仁,喝汤。

【宜忌】无特殊禁忌。

【解析】薏苡仁又名苡仁,薏米。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以粒大饱满,色自完整者为佳。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胃经。能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白茅根性味甘、寒。入肺、胃、膀胱经。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此方以健脾利湿之薏苡仁为君药,佐以凉血清热之白茅根,再与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水鸭同烹后,适用于胸腹满闷、恶心厌食、肢体浮肿、小便黄赤等症的肝病患者。

赤小豆仔鸭粥(平)

【配方】赤小豆30克,砂仁5克,仔鸭肉50克,大米100克,姜、白糖各适量。

【功效】补益脾胃,利水消肿。用于湿盛中满、舌苔白厚的病毒性肝炎患者。

【制作】

(1)把砂仁打粉;赤小豆洗净,去杂质;仔鸭肉洗净,用沸水淖掉血水,切成小颗粒;姜切片。

(2)把赤小豆、砂仁粉、仔鸭肉、大米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放入姜片。

(3)把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煮30分钟,加糖即成。

【食法】每天1次,每次吃粥适量。

【宜忌】无特殊禁忌。

【解析】赤小豆又名红豆、赤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性味甘、酸,平。人心、小肠经。能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赤小豆专利水消肿,久服减少食欲,令人消瘦,故脾胃虚弱者不要长期食用。砂仁辛,温。归脾、胃经。能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以上二药配伍,有利水消肿,化湿止呕之功效。再与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鸭肉,及健脾开胃、除烦止渴、固肠止泻之大米同烹后,适用于湿盛腹满、脾胃虚弱、气滞呕吐、肝功能有损、体虚食少、营养不良等症的肝炎患者。

102.心脏病药膳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病范畴,其病位在心,发病与心、肝、肾、脾诸脏的盛衰有关,可在心气、心阳、心血、心阴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