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126

第126章 红四方面军(十六)

仪南战役

红四方面军反田颂尧三路围攻胜利后,田颂尧军力损失过半,元气大伤,被迫转入嘉陵江一线防守。杨森、刘存厚实力不足,各图自保。邓錫侯偏处川西一隅,暗窥川中变化,以寻渔利。1933年5月中旬,刘文辉又与邓錫侯在新都毗河一线交战,危及县内8个乡,全县沦为战区。至7月6日双方停战,历时55天。这时,蒋介石授意四川军阀中实力最大的第21军军长刘湘,要他出任四川“剿匪”总司令,统率各派军阀对红四方面军发动新的进攻。但是,刘湘强调“先安川后剿匪”。5月,刘湘利用刘文辉和邓錫侯在毗河久战不决之机,率全军约10万人进攻刘文辉,爆发了为时约3个月的二刘争夺四川霸权的“岷江大战”。至秋,以刘文辉兵败被迫退入西康而告终。

田颂尧战败后,将其主力撤至嘉陵江以西,以刘汉雄新编独立师约6个团防守广元及其以北地区;何德隅第3路3个团守苍溪,罗乃琼第3师5个团守巴中、南部;李炜如第1路4个团大部驻防仪陇、南部地区,另一部驻阆中。

为了肃清田颂尧在嘉陵江东岸的残部,扩大和巩固根据地,夺取四川著名的产盐区南部县,以解决根据地严重的食盐问题,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采取多路突击,多处制敌的战法,迫使嘉陵江西岸田颂尧主力不敢渡江增援,进而集中红军主力一部迅速围歼仪陇、南部之敌,进行仪(陇)南(部)战役。根据这一决定,徐向前令红9军担负战役的主要任务,扫清退守仪陇、南部地区的罗乃琼、李炜如部,向西扩大根据地到嘉陵江东岸,夺取南部县盐井。同时,令红31军进攻广元东部之敌,迷惑和牵制敌人;令红30军一部进攻苍溪之敌,另一部向阆中发展,以配合红9军作战;另以红4军在江口和洪口场等地钳制南面的杨森部队和东面的刘存厚部队。徐向前则率前线指挥部随红9军行动。

根据总部作战指示,,红9军军部决定,以4个团的兵力首先消灭仪陇李炜如的部队,尔后扫清南部之敌。8月12日上午,军参谋长兼第27师师长王学礼率第81、73团为左翼,分两路向仪陇以东的日兴场等外围据点进攻。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许世友率第74、75团为右翼,分两路向仪陇以北的兴隆等外围据点进攻。战至13日,右翼红军先后占领百胜背据点,并将兴隆、中坝、回龙等地分割包围。与此同时,许世友和师政委陈海松以一部兵力向西南迂回,包围了仪陇、南部边界的土门铺,切断了仪陇的敌人逃往南部的去路。王学礼指挥的左翼红军也连克褔临、大风、来仪等地,并包围了日兴、凤仪、太平等据点。经过7天的连续战斗,红9军肃清了仪陇敌人的外围据点,歼敌1个多团。接着,许世友、王学礼、陈海松研究决定,集中74、75、81团围攻仪陇城。

仪陇是一座山城,建于半山腰上,城高墙坚,碉堡林立。出城北门而上是易守难攻的天险金城寨。城内驻有川军李炜如的1个团和由城外逃入的部队。路司令李炜如惧怕红军,向田颂尧请假离防,指挥官为第32团团长汪朝濂。

8月22日,红9军以3个团的兵力,分别向仪陇城东、南、西三面发起进攻。红军与敌激战1天,未能克城。副军长许世友等正在焦急之际,城内地下党组织派朱德之弟送来《仪陇城要图》,并介绍了敌情。根据敌情和地形,许世友决定采取“暗度陈仓”之计,以正面部队向敌发起佯攻,掩护第75团偷袭天险金城寨。当夜,韩东山率第75团由地下党员老朱带路,从北面攀援绝壁,向金家寨侧后迂回。23日拂晓,红军正面部队向仪陇城守敌发起佯攻。不久,红75团以迅猛的动作,打垮了金城寨守敌,并尾追溃敌从北门攻入仪陇城内。红军正面部队乘势发起冲锋,相继突入城内。经过激烈巷战,红军于9时占领仪陇城,俘敌300余人,缴枪400余支。红9军参谋长王学礼率红73团留守仪陇,副军长许世友和红25师政委陈海松率第74、75、81团进攻南部之敌。

田颂尧获悉仪陇失守,急忙调整部署,建立以嘉陵江天险为依托的防线,阻止红军渡江。他令第1游击司令马祖援、第2游击司令干国柱、第3游击司令马光,各率数百人分别驻南部县各区进行游击;又令曾宪栋师之廖刚旅为预备队,视需要增援各路游击部队,阻止红军向南部县推进。

据此敌情,许世友决定并分两路,采取迂回包围,分进合击的战术,进攻南部之敌。首先,红81团迅速击溃了马光部,占领了仪、南交界的长平山。接着红74、75团于仪、阆交界的太阳山,歼敌赵索夫民团和部分敌正规军,进占阆中玉台场。9月3日,曾宪栋急令第5旅旅长廖刚率部于阆中水观音设防,阻击红军继续向南部进军。许世友即以第81团向水观音右翼迂回,第75团向左迂回,第74团正面猛攻。经过激烈战斗,廖刚旅两个团被红军击溃。红军则乘势猛追猛打,从阆中伏垭庙进入南部县境,于大佛寺歼灭徐子灰民团,继而向西猛烈扩展,占领盐井90余口,缴食盐十余万斤。至9月初,红9军解放了仪陇全境和南部县嘉陵江以东的全部产盐地区。当时一两盐已卖到1元白洋,这无疑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南部县有****地下党的基础,曾发动过农民暴动。红军进攻南部伊始,****地下党组织即发动秘密农会会员以土枪长矛、大刀等武器袭扰国民党军,积极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占领产盐区后,****地方党组织又积极配合红军发动盐井职工继续生产,并大力组织收购食盐,组织运输队将大量食盐运往后方,同时又新凿盐井六七十口,基本上解决了根据地的盐荒问题,有力地打破了国民党川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在红9军进行仪、南战役期间,红31军于8月18日在广元城郊夜袭柳林子,合围九华岩,歼敌王志远部1个营大部,击溃刘汉雄部1个团,对广元城形成三面包围,并以一部兵力向陕南宁强发展。此间,红30军也以一部向阆中发展,另一部兵至苍溪城郊。经过半个多月的战斗,红军在仪、南战役****歼敌3000余人,解放了仪陇全县,控制了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南部等县沿嘉陵江东岸的广大地区,以及陕南宁强县的部分地区。

营渠战役

红四方面军取得仪南战役胜利后,杨森的第20军盘踞的巴中县以南、仪陇县城东北的玉山场、鼎山场就突出于仪陇、江口之间,成为围攻根据地的前进阵地,也是红军巩固和扩大川陕根据地并向南发展的严重障碍,。当时,杨森的第20军共有6个混成旅22个团,约3万人。他采取由北而南的纵深梯次部署:李朝信指挥第21混成旅驻守渠县城及佛楼寺地区;杨汉忠指挥第5混成旅防守营山县城及附近地区;蓬安县城及徐家场、云雾山地区由第6混成旅防守;广安、岳池、南充一线由第3、第4混成旅防守。第20军军部驻广安县城。

杨森对红军毫无诚意,当四川军阀田颂尧进攻红军时,他以为有利可图,曾派部队参战;当田颂尧进攻红军失败时,他又首先向红军求和,企图保存和巩固自己的地盘。杨森在防区内,执行的是积极防共的政策,杀了不少进步青年和群众。对此,张国焘、陈昌浩采取了谈、打相结合的策略。但谈判的内容没有向徐向前通报。为了扫除向南发展根据地的障碍,解除敌人对根据地的威胁,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发起营山、渠县战役。根据杨森的兵力部署情况,总指挥徐向前决定红30军主力由巴中地区向南进攻;红9军第25师由仪陇地区向东进攻;红4军第11师由巴中东南的江口地区向南进攻。各部首先协同消灭突出于北端的敌第2混成旅,然后再向南发展,突破敌纵深防御体系,并相机歼灭杨森的主力。部署就绪,即将开战时,张国焘和陈昌浩才向徐向前讲起与杨森谈判的事,说有过一些口头协议。徐向前认为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同盟者,搞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但要看对象,对杨森这样反复无常的军阀谈判要坚持原则立场。杨森的部队占据着通江南边的玉山场、鼎山场、江口,就像一把刀子插在根据地腹部,成为川陕根据地发展和巩固的严重障碍。因此,徐向前主张对杨森开战。(徐向前《序言》,见《川陕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442——443页。)张国焘、陈昌浩表示同意。

1933年9月22日夜,营渠战役开始。红军参战部队紧密配合,战至次日拂晓,红73团攻占龙背场,歼敌1个多营。红74、75团攻占马鞍场,歼灭反动地主武装近千人。红30军从正面进逼玉山场守敌,红4军第11师以两翼迂回包围战术,包围了鼎山场守敌1个团。战至上午,玉山场守敌被红30军击溃,敌第2混成旅随之南逃。杨森为阻止红军南进,以3个团在营山以东一线占领阵地,并将南充部队北调。此时,红25师与红30军主力奋起追击敌第二混成旅,于24日上午追至太蓬山、马深溪附近,一举击溃敌第2混成旅残部。敌20军阵势由此大乱。据此敌情,徐向前令红30军向东南敌纵深发展;红4军第11师歼灭鼎山场守敌后向东南进击,并配合红30军作战。9月29日,红军向营山以东一线之敌发动攻击。当夜,红30军主力奔袭佛楼寺,战至30日,歼敌两个团。同日,红4军第11师攻占石桥河,进逼渠县近郊。红30军则分兵一部西进,协同红9军第25师进攻营山。

杨森闻报前线部队溃败,营山县城危在旦夕,深恐广安军部有失,急令第3混成旅驰援营山,第5混成旅于营山东北之天池场、通天场、大庙场一带凭险构筑工事,拦阻红军继续南进。营山守敌第3、5混成旅和第2混成旅残部以玉皇宫、通天场、南岳山为防御重点,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据此敌情,红30军、红9军第25师首长研究后决定,采取集中兵力,逐点歼敌的战术,先攻克玉皇宫,再分割其余两点。10月2日,红25师第73、75团夜袭玉皇宫成功。在正面红30军一部配合下,红25师主力迅速占领玉皇宫,并向敌通天场阵地猛插,连续攻占7道工事,杀得敌人溃不成军。拂晓时,南岳山之敌在红73、74、263团的三面夹击下,弃阵南逃。与此同时,红9军副军长许世友率红74团直插新店子断敌南逃退路,并一举冲过仪陇河浮桥,击溃守敌。中午十分,敌逃至仪陇河边,遭到红军前后夹击。经12小时激战,红军歼敌2000余人。杨森精心部署的营山防线土崩瓦解。接着,红军以迅猛之势逼向营山。营山守敌闻风丧胆,弃城南逃。10月3日晚,红25师不战而克营山县城。10月6日,红军进至蓬安东岸周口,东线部队逼近渠县城。不久,红4军一部占领渠县城。

此时,徐向前见拔除敌人鼎山场、玉山场等据点的目的已经达到,遂结束了营渠战役。此役历时15天,红军毙敌团长以下千余人,俘敌团长以下2000余人,缴枪2500余支;解放了营山、渠县以及蓬安县嘉陵江以东的广大地区,根据地向南扩展百余里,人口增加90万。

宣达战役

川东的万源、宣汉、达县、城口等地是四川军阀刘存厚第23军的防地。刘存厚早年投靠北洋军阀吴佩孚,在达县苦心经营十年,喜欢饮酒玩弄女人,扶乩求神。他的第23军有2个师、1个路和1个独立旅,共15个团2万人。老朽昏庸的刘存厚将其主力13个团分别部署于东起万源,西至达县正面一线,战线长达300余里,兵力极为分散,纵深防御薄弱,后方空虚,仅有1个旅和指挥部位于达县地区。

营渠战役后,红四方面军总部为发展胜利,决定发起宣汉、达县战役。根据刘存厚的部署,总指挥徐向前决定采取中央突破,直插敌后,并在敌两翼实行辅助攻击的战法。具体部署,中路以红30军第88师和89师一个团为第一梯队;红9军第25师为第二梯队,突破敌刘肇乾第1师土地堡阵地后,向宣汉、达县敌纵深发展。右路以红4军第11师东渡巴河向江陵溪和达县城方向进攻,协同中路红军围歼可能南逃之敌。左路以红4军第10师和12师一个团进攻草场坝地区敌廖震第2师,得手后向罗文坝、毛坝场发展,并相机占领万源县城。

为了迷惑敌人,求得战役的突然性,战前,徐向前又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先以第9、30、31军各一部向嘉陵江东岸发动攻势,进行佯动,一面利用根据地群众的掩护,隐蔽地调整部署,将主力90余个团秘密集结于东线。同时,方面军总部还在巴中召开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加强连队战时政治工作,做好战前政治动员;开展战场喊话,瓦解敌军,正确执行俘虏政策;要求各部队切实担当起工作队任务,积极配合地方党开展新区群众工作。与此同时,川陕省委还决定组织前敌工作团,随军行动,及时建立新区党政组织,发动战区群众支前,以巩固新区。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红军主力迅速完成了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中路红军秘密集结于麻石场、小刘坪地区;左、右两路红军也已进入指定位置。

1933年10月16日夜,中路红军第一梯队红30军的4个团在军政委李先念的率领下,以神鬼莫测的动作,通过陡峭的小路,攀登五丈多高的绝壁,占领要隘,于17日拂晓突然出现在敌刘肇乾第1师面前,迅速攻占了敌土门、土地堡、麻石口、凤凰场阵地,歼敌1个营,打开了战役的突破口,后续部队迅速跟进。17日上午,红9军第25师在许世友率领下投入战斗。战至下午,红25师占领邱家堡、马渡关等地,击溃守敌第5团。刘存厚部队由此大乱,纷纷夺路向宣汉、达县逃跑。红军中路部队7个团追击逃敌100余里。18日,红25师占领隘口场、双河场。红30军主力占领达县以北的双庙场。红30军即向达县猛扑,红25师则直取宣汉。19日下午,红25师一举攻克宣汉城北要点大明垭,俘虏大量敌军。宣汉城守敌惊恐万分。红军先头部队十余人刚接近县城,守城部队便弃城东逃,退守达县。红25师即占领宣汉城。同日,红30军进占达县城北30里的罗江口。

宣达战役刚开始时,刘存厚认为红军主力仍在嘉陵江沿线。直到土地堡、马渡关等地被红军占领,他还扶乩求神,认为是川东游击军在“骚扰”,要部下毋庸惊慌。当宣汉失守时,他才始觉上当,开始惊慌起来。他一面调兵加强达县城北要点凤凰山的防守,一面扶乩求神保佑。

20日黄昏,红30军以一部佯攻城北凤凰山,另一部则从宣绥大道敌人最不注意与最薄弱点偷袭达县城。刘存厚得知红军兵逼城下,慌忙收拾了100多箱金银细软,携带家眷,带着贴身马弁涕泣出走南门,渡河逃往重庆。时随刘存厚逃者甚众,南门拥挤不堪,银箱跌破,街道上银元遍地,逃者无暇俯拾而去。红军即趁敌混乱奔逃之机,突入城内,歼守敌1个团大部。接着,凤凰山守敌也在红军夹击下被歼一部,残部向河市坝方向逃跑。红30军遂占领达县,缴获刘存厚经营多年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全套设备。

此间,左路红4军连克镇尤关、石窝场、草坝场歼敌1个多旅和反动民团300余人,随后,又迫使万源守敌廖雨辰部5个团弃城南撤。红4军主力猛追猛打至宣汉以东,另一部则乘胜东进,于21日占领万源,直抵城口县近郊。

当刘存厚放弃老巢达县城,连夜南逃重庆时,川东游击军总指挥王维舟率部堵住渡口,歼敌2个连,缴获十余船武器装备等物资。此时,被红军击溃的廖雨辰师5个团和从宣汉东窜的魏邦文师一部,以及刘湘由开江、开县派出的援军共8个团10000余人,集结在宣汉县南坝场地区。王维舟闻报后,于10月21日率部进至下八庙地区,对南坝场、圣敦寺之敌形成包围态势。为了迅速解放南坝场,王维舟亲自给张国焘、徐向前写信,介绍南坝场敌我态势,请求支援,并派龚堪念代表川东军委到已移驻宣汉的红四方面军总部联系。但是,张国焘一贯不信任地下党,疑心又重,没有接见龚堪念。23日,王维舟再次写信给张国焘和徐向前,并派支队长王波等人前往宣汉求援。总指挥徐向前在宣汉西门里冉家花园接见了王波,看了王维舟的亲笔信,听取了王波的简要汇报。24日上午,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接见了王波。陈昌浩说:“我们研究了王维舟同志的来信及你汇报的情况,方面军总部决定,原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同志任军长,杨克明同志任政治委员。我们立即派红军主力前往下八庙,共同消灭南坝场之敌。”(魏传统《从川东游击军到三十三军》)

川东游击军是****四川省委领导的一支红军队伍。总指挥王维舟(1887—1970),宣汉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参加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不久到苏联学习。回国后,参加吴玉章等组织的“赤心社”,宣传共产主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32年在川东坚持游击战争。1931年夏,任川东军委书记兼游击军总指挥。游击军编为3个支队共300余人枪,分散活动于梁山、宣汉、达县、开江、万源等县,并以百里槽为中心,开辟了梁(山)、达(县)、大(竹)边区游击根据地。1932年夏,杨克明任****梁达中心县委书记,直接领导川东游击军。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四川省委及时指示梁达中心县委:迅速动员一切力量,巩固和扩大川东游击军,配合红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扩大游击根据地,争取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根据上级党的指示,总指挥王维舟曾几次派人到川北与红四方面军联系。但是,张国焘不信任地下党,杀害了游击军的联络员。1933年夏秋之交,川东游击军在积极配合红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中发展到2000余人,积极活动于宣汉、达县、城口、万源、开江、开县广大地区,牵制了四川军阀刘湘、刘存厚约2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入川作战。正因为“有着这一批川东游击队伍,才使入川的红四方面军能迅速的扩大起来。”(朱德《祝维舟同志五十六寿辰》)

川东游击军和许世友率领的红军主力会师逐敌后,宣汉、达县地区工农群众积极拥红参军。梁达中心县委书记杨克明在达县几个乡仅动员了几天,就迅速组织了数千人参加游击军。当时,游击队在整个川东地区扩大到30000人,游击军也发展到10000多人。

1933年11月2日,在宣汉城外广场上,4万多人参加了军民大会。王维舟主持了大会。陈昌浩代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郑重宣布,原川东游击军正式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师,蒋群麟任97师师长,冉难轩任98师师长,王波任99师师长。

10月25日上午,红9军副军长许世友奉命来到总部,和徐向前一起会见了王波,并听取了敌我情况介绍。徐向前令许世友率红9军第73团和红4军第28团前往增援川东游击军。当日下午,许世友率两个团赶到下八庙,与王维舟一起研究了敌情,制定了作战方案。当晚,红军和川东游击军在手持鸟枪、大刀、梭镖、棍棒和锄头的数千农民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南坝场敌人进攻。经过一天一夜战斗,敌人开始多路突围。一路敌人经杨柳关向开江逃窜,被红军追杀至开江宝塔坝;另两路敌人从福禄、东安突围,亦被游击军第1、3支队追杀至开县高桥;游击军第2支队配合红军追敌至杨柳关。红军和游击军在农民配合下,歼敌1个团,击溃7个团,俘敌500余人,缴枪千余支。宣达战役胜利结束。

在历时11天的战斗中,红军解放了宣汉、达县(绥定)、万源3座县城,共歼敌6个团,俘敌4000余人。单在达县就缴获刘存厚多年积存下来的8000支枪、十余门炮、2部电台、子弹和炮弹500万发,以及大洋100多万元、棉布20万匹、棉衣2万多套,还有130多台(部)完好的可用于兵工厂、纺织厂、被服厂、造币厂的机器设备。方面军供给部长郑义斋和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动员了根据地5000多人,肩挑背扛、水陆兼程,行程300余里才将这些物资和机器设备搬运到通江。

历时2个半月的三次进攻战役后,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展到东起城口,西抵嘉陵江沿岸,南起营山、达县,北抵陕南镇巴、宁强,纵400余里,横500余里,总面积42000余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建立了23个县和1个市的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