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17

第17章 彭德怀与平江起义(一)

彭德怀,是仅次于朱德之后,十大元帅的第二号人物,其在我军中的地位可想而知。然而彭总一生传奇坎坷,历尽磨难,最终含恨辞世,是军史上的一块伤痛。彭总为人忠勇耿直,敢于担当,指挥作战智勇双全,乃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将,素为笔者所崇敬。这里只讲一讲他的湘军生涯和领导平江起义的一段经历。

彭德怀于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镇乌石寨彭家围子,按族谱所排,彭德怀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原名得华,号石穿;他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由于家贫如洗,为了生计在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

1916年3月中旬,彭得华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当了二等兵。当兵其实也是为了生存,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而且后来还成了元帅。当时彭得华为自己取号石穿,想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

1916年初,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讨袁运动。湖南人也奋起驱逐袁世凯委派的湘督汤芗铭。

是年6月,袁世凯死后,他培植的北洋军阀各派势力,割地称雄。各地区、各派系的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地当南北要冲的湖南,成了南北军阀争夺的焦点和长期拉锯的战场。自1916年到1920年的5年间,湖南省督军(总司令)7易其人:由汤芗铭到刘仁熙、谭延闿(两度出任)、傅良佐、张敬尧、赵恒惕。军事角逐,混战连年,湖南75县几乎无一不受其害。

继汤芗铭之后,北洋军阀祸湘,以张敬尧为最甚。他军纪废弛,纵兵劫掠、****烧杀。对张敬尧的暴行,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19日曾有报道:“醴陵全城万家,烧毁殆尽,延及四乡,经旬始熄;株洲一镇,商户数百家,同遭浩劫;攸县黄土岭一役,被奸而死者,至女尸满山,杀人之多,动以数万。”、“人民流离转徙,死不能葬,生不能归。”彭得华看到:军阀纷争“一夕数惊,不可终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迅速破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据,投军阀部队当炮灰”,感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这一切使他失望,他对旧军队所抱的幻想渐渐破灭。

彭得华在湘军反对北洋军阀傅良佐、张敬尧的作战中,勇敢矫捷,在行伍中任重耐劳,练文习武又都成绩优异,渐得营长袁植、连长周磐的赏识,送他到团训练队去学习军事、文化。两年中,他由二等兵升为一等兵、副班长、班长。1920年5、6月间,在驱逐张敬尧的战斗中,彭得华随队参加了宝庆、永丰、湘乡、临湘4次战斗。攻宝庆时,原排长负伤,彭得华代理排长,不久,正式任排长。

其时,湘军中来了一批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在营、连充当见习军官。开始,他们朝气蓬勃,常向士兵讲述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宣传爱国思想,提倡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等等。他们讲得慷慨激昂,有时痛哭流涕,这对来自乡村又生活在军队严密封锁中的彭得华影响很大。日久,彭得华发现他们随着地位的升高,什么爱国爱民、廉洁奉公,完全置于脑后,如何升官发财却成了闲谈的话题,这又使彭得华大失所望。

在此期间,彭得华结识了营部文书兼团训练队语文教员黄公略。黄是湖南湘乡县人,原名汉魂,字家祀。少年好学,喜读兵书,对张良受书于圮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后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故事甚为喜爱,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黄公略,又自号石。彭得华把同班士兵李文彬介绍给黄公略。李是湖南宜章县人,高小毕业,品学兼优,因家境穷困弃学从军。3人志趣相投,同抱爱国热忱,遂成好友。李文彬写信告诉家里人说:“我要追求光明,扫除邪恶,已将文彬之名改为灿。”彭得华还结交了20多个学生和贫苦出身的士兵做朋友,同黄公略、李灿一起,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1920年夏,彭得华与李灿、王绍南、张荣生、席洪全、祝昌松、魏本荣共7人秘密组织了“救贫会”。

1921年7月间,湘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扩大地盘,联络四川军阀组织援鄂军,以援助“鄂省自治”为名,联合出兵湖北。8月间,败退长沙、湘阴一带。彭得华所在六团开往南县、华容县一带。彭得华被任为代理连长,率加强排驻华容县注滋口。

注滋口是一个小镇,河流成网,帆船四通,市面相当热闹。彭得华在此驻防约4个月,发生了两件使他终生难忘、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彭得华初任连长,按照惯例,地方上有人来请,他也照例参加。在镇上的酒楼双喜堂,彭得华每次都看到一个叫月月红的姑娘,才十三四岁。出唱时,虽强作欢笑,却掩不住心中悲戚。彭得华善良正直,乃用自己薪饷和向同事朋友借的大洋100元替她赎身,姑娘万分感激,愿服侍他一辈子。但彭得华却拒绝了,给她买了船票,还给了她一些钱,叫她自回叔父家去了。

从此以后,当地绅商团体请他吃饭,彭得华一概拒绝,觉得他们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身上。

不久,彭得华又听说地主区盛钦是当地一霸,任税务局兼堤工局局长。其兄是赵恒惕省署的高级参议。区仗势欺人,不仅霸地,而且霸水,封河湖,封苇田,独占其利,又巧立名目,增加税收,横行乡里。

彭得华查实了欧盛钦的罪行,决定为民除害,实行“救贫”。于是派王绍南和魏本荣等3名救贫会会员,由姜子清带路,于黑夜去注滋口区宅,将区盛钦杀死,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罪状。

事过3个月,当年11月底,彭得华率部驻防离长沙70里之潞口畲一带。落脚不几天,秘密处死区盛钦之事被人告发。一天早操后,团长袁植派特务排徐排长到彭得华处,说袁团长请他去长沙团部。走出数里,一班伏兵扑上去将彭得华捆绑了双手。徐排长上前说是袁团长奉督军命令,不得已来捉的。

彭得华在士兵中的人缘极好,押解的士兵在半路上将他偷偷放了。彭得华连夜逃走,来到湘潭城南八总大仙桥河边的郭得云家。郭得云是彭得华人伍时的班长,富有正义感,问明原委,忙把彭得华领到小楼上的里屋藏身。

这时,朋友们李灿、黄公略和张荣生等一起来给彭得华送些钱,还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省署当局正在筹办湖南陆军讲武堂,招收尉、校级现役军官,要彭得华设法改名去投考。

彭得华先去了广东,投粤军许崇智的鲁广厚独立营当连长。鲁广厚原是彭得华在湘军中结识的朋友。不久,鲁营被陈炯明部击溃。彭得华见鲁生活阔绰,胸无大志,便决意回家。

彭得华回到家里,暂时务农,并于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与刘细妹成婚。刘细妹才12岁,不识字。婚后头一年,彭得华只把她当小妹妹看待,教她识字,读书,鼓励她放了脚,又为她取学名为刘坤模,希望她成为一个思想开通的女性。

同年夏天,湖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收学员,从湘军总司令部、各师到湖南各地方镇守使都纷纷遴选初级军官应考。第二师六团团长袁植想起了彭得华,想趁机让彭得华去讲武堂学习。

袁植,字彝波,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在湘军中被视为英才。他对年少英武、胸抱大志的彭得华十分器重;彭得华因袁植富有爱国思想,颇具才干,对袁也甚效力。其中又一次是在1918年二三月间,在与北洋军阀傅良佐所部的一次战斗中,袁植所部在衡阳渡湘江,彭得华奉命为后卫,部队已退到江右岸,袁植还在左岸。一股敌人迂回到袁植的侧后千米处,被彭得华发现,忙请袁沿江走,自己留后掩护袁植脱了险。另一次,1920年,北洋军阀张敬尧进攻宝庆,袁植所部选择攻击点不当,钻入敌人火力集中点,彭得华立即率一个排向另一个点发起佯攻,转移敌人火力,袁植负轻伤而得救。两次脱险,袁植对彭得华感激之余,对他的机智勇敢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由此看出袁植奉命拘捕彭得华,本非情愿;彭得华能跑得脱,也和袁植无意穷追有关。其后,恶霸区盛钦之兄因贪赃枉法被撤职,第二师调换了防地,通缉彭得华一事,便无人追究。袁植想要彭得华改个名字,以便推荐他去应考,毕业后仍回六团。于是让黄公略向彭得华转达此意,并给彭得华在团部安置一少尉(排长)候差(后改为原一连中尉),确定薪饷彭得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分给连上其他两个排长,作为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