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42

第42章 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一)

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利用国民党新军阀大混战之机,使自身及革命根据地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虽然一度出现各种路线问题,但总的方向还是不错的,在国内外的影响与声望大大提高。至1930年夏天,已经经过三年的游击战争锻炼,全国各主力红军已有十多个军的番号,人员达七万余人,地方赤卫队武装也有三万余人。与此同时,遍及十一个省一百多个县境的小块的、分散的、流动性很大的根据地和游击区,逐步发展成为连成片的、范围较大的、比较稳固的苏维埃区域。在苏区内普遍建立了****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建了武装力量。由于土地革命的进一步深入,贫苦群众支援革命战争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使红军在以后的反围剿战争中有了广阔的战场和充分的回旋余地。

当时江西(包括赣东北、赣西南)及其邻近的湘鄂赣、闽西等地区的红军最为强大,已经编成红一方面军,有四万余人,其战斗力不容小视。尤其是立三路线的影响,三番五次命令红军专门攻打大城市,生怕蒋介石不知道红军的存在。当彭德怀歪打正着率红三军团非常意外的攻克长沙,更让国民党当局震惊不已,感觉到红军已经成为党国的心腹大患。

其实早在1930年8月下旬,中原大战的战局出现了有利于蒋介石的重大转折后(主要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在陇海线的攻势受挫,而阎锡山的晋军有不愿意积极配合西北军发起新的攻势,这就给蒋介石提供整顿部队、发起反攻的良机),老蒋急忙就指令时任武汉行营主任的何应钦在汉口召开了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对红军发起大规模围剿的总方针。到了10月份,蒋介石已经取得了中原大战的决定性胜利后,就马上着手组织对红军大规模围剿。其重点就是江西的红一方面军。

为了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十一个师又三个旅,还有三个航空队,共十万人参战,分别部署于樟树、抚州、南昌、靖安、高安、上高及闽赣边地区。为了打好这一仗,老蒋还组建了南昌行营作为这次围剿的最高指挥机构,由江西省主席兼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担任南昌行营主任(即围剿军总指挥),由出身湘军的名将张辉瓒担任战场前敌总指挥。

其围剿部队序列为:朱绍良第六路军,辖毛炳文第八师,许克祥第二十四师,张贞第四十五师,刘和鼎第五十六师,周志群新编独立第十四旅;鲁涤平第九路军,辖张辉瓒第十八师,谭道源第五十师,罗霖第七十七师,公秉潘第二十八师,路孝忱新编第十三师;蒋光鼐第十九路军,辖蔡廷锴第六十师,戴戟第六十一师,刘夷独立第三十二旅,马昆第十二师第三十四旅。10月20日前后,各部陆续进入江西境内。

此次围剿的前敌总指挥张辉瓒,字石侯,湖南省长沙县人。上过湖南兵目学堂、湖南讲武堂,去过日本士官学校镀过金,还到过德国考察军事。在湘军中、在北伐军中立下赫赫战功,声名远播。1916年在天津进行反袁活动。1917年回湖南参加护法战争,任游击司令,1918年任湘军兵站总监,湖南第4区守备司令,任上处决民愤极大的妓院老板“刘麻子”。1921年任湘军第4混成旅旅长、湖南警务处长,参加了驱逐张敬尧的驱张运动。1923年任建国湘军总司令部军务委员、第9师师长。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4师师长。后任第2军副军长、代军长。后来第二军被缩编为18师,而张辉瓒本人则担任了18师的师长。这18师原本是湘军出身,作战风格勇猛强悍,如今作为****的主力部队,更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一师三旅的编制,总兵力在1。5万人左右,是此次围剿的主力部队之一。而红一方面军只有红1、红3两个军团,总兵力三万余人。张辉瓒的一个18师就赶上红一方面军的一半了。

红一方面军总部和红一军团在攻占吉安之后,一共在城内只停留了十天。在这个期间,红军非常注意搜集并仔细阅读国民党方面的档案和当时的各种报刊,认真分析时局变化的动向,并正确地判断: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必定要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一场大战已迫在眉睫。而这种进攻一旦发生,红军如果久留吉安将十分不利,应该迅速撤出吉安,以便机动作战。

1930年10月13日,******、朱德在吉安召开会议,讨论红一方面军今后的行动计划。这时,****中央六届三中全会虽已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军事封锁和交通阻隔,全会的精神还没有传达到江西苏区和红一方面军中来,所以,少数领导干部仍坚持应按照中央和军委八月初的指示,去攻打南昌、九江。会上发生了争论。根据******的提议,会议最后通过了一个灵活的方案,决定先向吉安以北、南昌以南的袁水流域推进,在这里发动群众,筹措给养,并等待战机。

会议结束后,朱德、******在当天命令红一军团的三个军分别于10月14日和15日拂晓撤出吉安,移师向北,到清江附近集中。17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峡江,这时,他们已得到蒋、冯、阎军阀混战结束的确实情报,并获悉敌人有六个师开到南昌,准备向樟树推进。

当晚,******主持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开了一夜,在讨论红一方面军的行动问题时,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二)是否继续攻打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二)把即将开始的反“围剿”的战场摆在哪里?

在争论中,******的意见是:“我们不能以卵击石硬打南昌、九江,而是要东渡赣江到革命根据地内部去关门打狗。”“因为大前提还是敌强我弱,而且具体地看,湘敌强,赣敌弱,我们要避实就虚,‘诱敌深入’,以弱胜强。赣江西岸夹在湘、赣江之间,机动范围小;而赣江之东呢,地跨闽、浙、赣边界,有大山,回旋余地大,在根据地内实行群众的战争,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是,红三军团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接受******、朱德的意见,坚持要在赣江西岸作战,反驳说,“井冈山就不要了?”为了维护红一方面军的团结,会议没有硬性作出东渡赣江的决定,而把问题留待继续讨论。朱德、******也没有立刻命令部队东渡赣江,而命令红一军团继续向袁水流域开进,同红三军团靠拢。

10月25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到达新余县的罗坊,立刻在这里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联席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决策会议,******,朱德、周以栗。彭德怀、膝代远、袁国平、李文林(江西省行委书记)、曾山(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主持下,继续讨论峡江会议上争论而没有解决的战略方针问题。******首先指出:“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红军决不能去冒险攻打南昌”,“必须采犬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选择好战场,创造有利条件,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人民战争,把敌人放进来,才能集中力量消灭敌人。”经过******、朱德的耐心说服,对打不打南昌、九江的问题统一了认识。第二天,会议一致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在敌人大举增兵与南昌、九江固守工事的形势之下,单凭红军轻袭南昌、九江,而且红军相当给养都不具备,运输条件十分缺乏,这无疑的要成为游击式的进攻,结果攻不下又转而他往,反使一省胜利延期实现。所以这一轻装袭取的游击观点与争取一省首先胜利有计划的有布置的战略绝不相容,应加以严重的纠正。”打不打南昌、九江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在什么地方同敌人作战?也就是反“围剿”的战场摆在赣江以东还是赣江以西?对这个问题仍继续发生争论。

红三军团和江西省行委的少数领导干部,反对东渡赣江的方针,提出“夹江而战”的主张。彭德怀在回忆中写道:“在三军团渡江之前,因三军团之五军和十六军大多数是千江、浏阳人,八军大多数是阳新、大冶人,地方主义者利用这一点来反对过江,主张一、三军团分家,夹江而阵:一军团位置于赣江以东,三军团位置于赣江以西。认为这样既可以集中消灭敌大部队,也可以团为单位分散于湘赣边、湘鄂赣边、鄂东南区进行游击战,对将来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有利。从坚持长期战争这方面看,这些同志也还是有些理由的,因此它就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拥护,但实际上一、三军团在战斗中一次要各消灭敌军一个师(六个团的师)是很勉强的,如果两个军团合起来消灭敌人一个师就比较轻松。为了消灭敌人,必须反对地方主义,在政治上以朱,毛为旗帜,集中统一红军,一、三军团不再分开。我这一票在当时是起相当作用的一票,站在哪一方面,哪一方面就占优势。我说:一、三军团分开,两军团夹江而阵,这对于目前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大举进攻不利。”“我说,有意见到河东讨论,但不能妨碍行动,更不能说一、三军团分家。”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滕代远在回忆中也说:“当时,我们也感到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们的力量不能分散,而要集中,要团结对敌,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意见不统一,就会导致分裂,对革命不利,所以我们同意了毛主席的正确意见。”最后,大家终于统一了认识,接受******、朱德的意见。

10月30日,会议正式通过两个军团一起东渡赣江、“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

罗坊会议是红军历史上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统一指挥下东渡赣江,汇合在一起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红军的作战能力,标志着红一方面军完成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

11月1日,朱德、******向红一方面军发出东渡赣江的命令,指出:“方面军以原任务,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决以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相机取樟树、抚州,发展新涂、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南丰、南城各县工作,筹措给养,训练部队。”并在命令中规定,各路红军在一个月内完成反“围剿”的准备工作。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主力按照命令,分别在11月5日和6日迅速渡过赣江。5日,朱德同******暂时分手,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部,从峡江县城东渡赣江;******由峡江前往吉安,参加江西省行委和赣西行委的扩大会议,对赣江以西地区如何坚持斗争和撤离吉安作了部署。

正当红军主力东渡赣江的时候,鲁涤平以先到达江西的七个师和一个旅编成三个纵队,并限令各部于5日前在下列各地集中:第一纵队第十八师位樟树镇,第二十四师位丰城西北之赣江北岸,新编十三师位临川;第二纵队第五十师位万寿宫,独立第十四旅位靖安;第三纵队第七十七师位上高,新编第五师(即第二十八师)位高安。总预备队第八师位南昌。此外,湖南省主席何健;令第十九师进驻袁州,配合鲁涤平部的行动。11月7日,****各部推进到红军原来所驻的袁水两岸,但因红军主力已东渡赣江,扑了个空。

朱德率领方面军总部东渡赣江后,立即指挥部队向新涂。崇仁、宜黄、南丰、南城地区推进,威胁樟树、抚州。并抓紧敌军尚未东渡赣江的时机,在这一地区发动群众,筹措给养,整训部队。11月中旬,******离开吉安,同朱德会合,一起指挥部队作战。

鲁涤平发现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后,调整了部署:以第三纵队继续在赣江西岸进攻,以第一第二纵队集中到赣江以东,寻求与红军主力决战。但是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小号、疲惫敌人外,主力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待机破敌。11月20日,各路****进抵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等地,不过还是扑空了。

12月1日,红军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荫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

12月7日,苏区内部爆发了“富田事件”,(党内斗争、扩大肃反、镇压****,胡乱杀人,将矛盾严重激化,以致分裂。以后将对此专章论述。)红二十军一怒之下将部队拉到了赣江以西,幸好未被****发觉。但为了避免暴露,红一方面军主力隐蔽集中到平田、安福、砍柴岗等地区。同时将红二十二军缩编为第六十四师,以粟裕为师长,高自立为政委。从此之后,解放军中的一代天才统帅开始暂露头角。

这时,蒋介石亲到南昌督战,急调各路围剿军从各方向加紧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