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征
4912800000057

第57章 红军的主动出击之赣州战役

1932年1月,原在上海而没有到任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在秘密交通护送下进入闽西苏区。同月底,到达瑞金。1月上旬,****苏区中央局会议在瑞金举行,着重讨论****临时中央提出的要红军攻打江西中心城市的问题。周恩来在到瑞金时曾征求******对这个问题的意见。******根据国民党军队固守坚城和红军技术条件不具备等情况,说明红军不能去攻打中心城市。周恩来同意这个意见,致电临时中央,表示进攻中心城市有困难。临时中央复电:原议不变,攻打城市不能动摇;如果不能打下南昌,至少要在抚州、吉安、赣州中选择一个城市攻打。1月9日,临时中央又作出决议认定:“过去正确的不占取大城市的策略,现在是不同了”,要“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

这次苏区中央局会议就是讨论选择攻打抚州、吉安还是赣州的问题。

会上,许多人认为抚州及其周围有朱绍良部十个师,吉安及其周围有陈诚的五个师,在三个城市的比较中只有赣州守军较少,并且同周围其他军队的联系不密切。这样,会议就转到讨论如何打赣州的问题。******仍不同意打赣州,在发言中提出: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闽粤两省的咽喉,是敌军必守的坚城;它三面环水、城墙高筑、易守难攻,前年三月红四军曾围攻赣州三天,没有结果,只得撤围;现在赣州南北都屯集着国民党重兵,以红军现有力量和技术装备很可能久攻不克,还是以不打为好。即使要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但中央局多数成员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主张打赣州。******又一次成为少数。他再建议可否听听前线指挥员的意见。项英说:在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时,我问过彭德怀可不可以打下赣州?彭德怀回答:“赣州守军马(崑)旅估计有六千人,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间,蒋介石又不来增援,是可以打下的。”会议按照多数人意见,决定打赣州。这是苏区中央局执行中央“进攻路线”的第一个军事行动。

1932年1月1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规定由彭德怀任前敌总指挥,红三军团和红四军为主作战军,赣南、赣东、河西、永吉太万游击队和江西军区预备队为支作战军,由陈毅负责指挥。红十六军进窥樟村,威胁吉安守军,使其不能增援赣州。红三军担任消灭宁都、于都境内的地方武装。红十二军在宁化西南巩固闽赣苏区,红五军团就地整顿休息。

主作战军中,红三军团担任攻城任务。红四军的第10、11、12师分别布置在南康、新城、杨眉寺地区负责阻止援赣的粤军。《训令》要求攻城部队采取袭击武器或强攻的战术,尽快攻下赣州。组织有技术的工人和士兵,专门负责爆破城墙和挖掘地道。总预备队在沙石埠附近做群众工作,而地方部队负责压迫来援部队,并相机夺取大庚掩护红军攻城。

支作战军之赣南游击队配合独立第7师,防止会昌、寻乌和广东东江一带****骚扰。赣东游击队以广昌为中心,巩固广昌苏区,并派部向南丰、宜黄、乐安方向游击。河西游击队相机夺取遂川,永吉太万游击队相机夺取万安。

中革军委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赴前线督战。有人在途中还谈道:打开赣州再和******算帐。

****方面,赣州城驻扎有江西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直接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12师之马昆第34旅(2个团和1个独立连)六千余人和地方靖卫团两千多人,加上17个县的民团指挥部,约一万三千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陈诚第18军驻扎在赣州以北的峡江、吉安、万安、安福等地;其南粤赣边界的大庚、南雄、韶关又有粤军的第1、2师和独立第1、2旅共十余个团,随时可以增援赣州。

1月中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和红四军分别由会昌和石城向赣州进军。2月4日抵达赣州城东外五里亭和城西南郊。红四军行进途中,在新城附近歼灭增援赣州的粤军独立第1旅第3团大部,俘虏300余人。与此同时,赣州守将马昆命拆除外围工事,撤入城中,集中兵力,缩短战线,固守待援。其第67团守东门、小南门、建春门,第68团守南门、西津门,地方武装和民团协助守城。而红军红七军攻打东门,红三军团第2师攻打南门,红三军团第1师攻打西门。

2月23日,红军抬着云梯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冲到城墙下,架起云梯攻城。守军立即投掷滚木和手榴弹,并加大火力,使得爬城无济于事。彭德怀见红军一次次的失利,决定改变战法,由红七军负责以坑道爆破攻城。红七军军长张云逸下令组成三支队伍。第一支为爆破队,由王耀南带领,负责选择爆破点,挖地道,安装炸药实施爆破。第二支为先锋队,负责在爆破成功后突入城中消灭两侧守军。第三支为政治侦察队,由军保卫科科长带领,在打下赣州后,侦破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保证中央领导的安全。

红七军迅速在东门外用沙袋垒出工事,架起机枪封锁城门,掩护爆破队挖地道,坑道口距离城墙四五十米远。红三军团派来了一名曾经负责爆破会昌城墙的科长做技术指导。但是红军刚开始挖坑道时便被守军发现,不断地向坑道口射击,投掷手榴弹。由于坑道口小,仅容三人作业,历经十几天才将坑道延伸至墙下。

当日晨,守军的一个营从东门而出,冲向坑道口。掩护的部队迅速用反击,将进攻打退。爆破队迅速布置好炸药,而先锋队也隐蔽在墙根下。上午10点,总指挥部下令爆破,城墙被炸出一个几十米的缺口。守军死亡200余人,担任进攻的部队和先锋队也都有伤亡,其中先锋队仅剩四人。但马昆接到密报后在东门外建起第二道防御工事,并加强了兵力,红军组织了四次冲锋均被打退,东门爆破宣告失败。而西门和南门的爆破都因为坑道积水,未能引爆炸药。

红七军再次组成爆破队,由姜茂生负责,而重组的突击队,由第55团团长黄勉昌指挥。与此同时马昆电告朱绍良救援,朱命吉安陈诚部增援。

陈诚派出11师、14师,由罗卓英率驰援赣州,于29日抵达赣州西北,并在北门架设起一座浮桥。当晚马昆冒险出城与罗卓英会面,两人决定“缩小阵地,增兵进城,内外夹攻,以解赣围”。罗遂派出黄维带领二个团和一个工兵营从偷渡入城,并令其一部从两侧包围红军,未被红军察觉。3月1日,第11师31旅推进至黄金渡、欧潭、黎人坡一线,第32旅进至横石、神背、通天岩。第14师41旅进至南桥、杨梅渡,第40旅进至赤珠岭。粤军余汉谋部第一军共二师二旅和一个教导团有增援之势。彭德怀、滕代远得知罗卓英援兵向赣挺进后,在2月23日电告中革军委,提出“攻破可能性很小”。

然而中革军委不顾实际情况,也未采纳彭、滕二人的意见,反而在3月1日直接将总部移动至赣州前线直接指挥。同日发布了《围攻赣州的训令》,《训令》提出赣州附近建立了许多红色政权,已将赣州围困于苏区之中。红军不但能攻下赣州,且能消灭来援****,从而更顺利地夺取吉安。因此中革军委又增调红五军团参战,要求“坚决夺取赣州”。3月4日,红军再次攻城,仍未得手。红军连续四次攻城不下,却仍屯兵城下。

3月5日,当红军正打算再次攻城时,****先前潜入城中的两个团开始在城墙上打洞。

3月7日****分三路向红军发动袭击,第1师政委黄克诚由于攻城不利没有睡着,闻外有异,便叫醒师长侯中英。侯中英走后,黄克诚带领一个通讯班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向军团司令部汇报,请求撤退。军团参谋长邓萍拒绝了请求。黄克诚又让师直属队撤至南门以东的山上,此后在通知特务连连长刘少卿撤离师指挥部时,****已经打到了师部。黄克诚迅速带领通讯班撤离,途径机场时谎称是罗卓英的部队侥幸穿过。后黄克诚赶至2师师部,建议2师师长郭炳生指挥部队撤退。郭以无上级命令为由拒绝。黄克诚返回1师驻地,由于红三团一名军官反水,告知了****红军的联络信号和集结地点,****遂挖通了抵达红三兵团驻地的地道,师长侯中英在撤退时被俘。

红五军团迅速赶到了赣州,对****的围袭进行反扑,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至白云山、天竺山一带。3月8日,中革军委意识到了攻克赣州已成为不可能,下令撤围赣州。至此,历时33天的赣州战役以红军惨败结束。

赣州战役历时33天,不仅城未攻破,反遭很大伤亡,而且丧失了利用当时有利形势,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巩固与扩展苏区的宝贵时间。同时,在政治上缓和了广东军阀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为尔后反‘围剿‘作战增添了新的困难。

在战法运用上,违反了战略上持久、战役战斗上速决,战略以少胜多,战役战斗以多胜少,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应付敌人等重要原则。这些都是王明‘左‘倾路线造成的。战役指挥上的失误主要有:敌情不明,贸然攻城;对援敌主要方向判断上重南轻北;兵力使用不够集中,攻城与打援的关系处理得不好。

此役红军伤亡3000余人,红四军十一师政委张赤南、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政委欧阳健等十名师团级干部阵亡,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侯中英以下500余人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