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49256700000005

第5章 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界定

成渝经济区的现状

一、现阶段对成渝经济区范围的两种划分

(一)学术界的分类以林凌和廖元和在《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中界定的基本范围为代表,其范围包括:重庆市37个区县(不包括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四川省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宜宾、泸州、自贡、资阳、内江、达州、广安、南充、遂宁、雅安市的雨城区和名山县。其划分依据主要考虑经济区内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库区的生态安全。这个区域面积20.28万平方千米,占川渝总面积的35.75%,户籍人口占川渝总人口的85%,人口密度490人/平方千米。

(二)川渝政府之间的协议

以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在《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中确定的成渝经济区范围为代表,包括:四川省的成都、绵阳、德阳、内江、资阳、遂宁、自贡、泸州、宜宾、南充、广安、达州、眉山、乐山14个市;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23个区县。区域面积17.01万平方千米,占川渝行政区面积30.0%,户籍人口占川渝两行政区80.3%。

二、本研究对成渝经济区范围的界定

我们参考以上两类界定范围,比较充分考虑重庆建设三峡新库区的重要职责、成渝腹地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对经济区的支撑作用和川渝之间的地理联系为划分依据,建议成渝经济区的范围包括:四川的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眉山市、乐山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泸州市、遂宁市、南充市、广安市、达州市14个地级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长寿区、万盛区、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23个区县,渝东北地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1个区县和石柱县。这样成渝经济区区域面积为20.19万平方千米,占川渝行政区面积的35.6%;成渝经济区常住人口9271.56万,占川渝行政区总人口84.6%,占西部地区常住人口的25.46%;成渝经济区人口密度459人/平方千米。

我们对成渝经济区的范围进行上述界定,原因有二: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第二章成渝经济区的现状一是从体制的角度考虑。2007年重庆以市域内的全部范围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1月26日,国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强调推动区域内协调发展。特别是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的石柱县,关乎三峡库区发展,无论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还是库区移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对全国的战略意义都毋容置疑。将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的石柱县纳入成渝经济区范围,有利于从体制上破除发展的障碍。

二是从通道建设和通道经济的角度考虑。长江及渝宜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是成渝经济区借江出海的东向大通道,渝东北地区及渝东南的石柱县恰好处于长江上游沿线,是连接长江中游地区的咽喉地带,将沿江区域整体考虑有利于共建长江黄金水道,破解通道瓶颈制约,把成渝经济区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同时,渝东北地区(及石柱县)与川东北达州等地区地缘关系紧密,历史上一直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同时这些地区也是联系陕西关中城市群的重要过渡地带。将该区域纳入成渝经济区,便于打通成渝经济区的西北出境通道,促进西南与西北地区联动发展,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