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反腐败研究(第七集)
49297200000029

第29章 传统优良作风的时代诠释——浙江“百名书记蹲点调研”活动的实践与启示(2)

三、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业绩作为重要的检验标准

在蹲点调研活动中,书记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坚持“蹲在点上、谋在面上”,总结探索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解决了一批基层稳定和发展的问题,使干部群众进一步强化和明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有力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进展。通过抓住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围绕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理清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路。通过收集掌握基层群众对建设新农村的意愿、诉求,研究解决群众提出的涉及养老保险、土地置换、教育医疗等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受到了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不少村民说,书记为我们村的发展出了好主意,我们村有奔头了,群众有盼头了。

书记们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开展蹲点调研,取得了推动基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成效,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风建设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见作风,和谐发展树形象。作风建设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引,才能坚持正确的导向,切实发挥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业绩作为重要的检验标准。

要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使领导干部始终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想办法、出主意、作决策,真正做到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要着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开展作风建设的活动方案和载体举措,使作风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始终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使领导干部在参加作风建设的活动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要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业绩,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转变作风的重要标准,坚决反对那些在作风建设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派,确保广大干部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奋发有为、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投身到工作中,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坚持实践性特点,在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中转变作风

这次蹲点调研,书记们立足改善民生,坚持把搞好调研与办好实事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真正起到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效果,获得了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书记们在访问民情、了解情况的同时,认真分析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如农村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医保问题、宅基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采取现场办、协调办、交办、督办等多种形式,分类解决民生问题:能落实的现场办好;情况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集中力量协调办好;该办但不能立即落实的,承诺限期、明确职责作好交办;目前没有条件解决的,认真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让群众理解。基层干部群众亲眼目睹了书记们服务群众、改进民生的一言一行,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许多群众都说“五十年代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书记们在蹲点调研中从改善民生出发访民情、议政策、办实事,以实际行动嬴到了群众的真心欢迎。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只有突出作风建设的实践性特点,使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经受教育、转变作风,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作风是展现在群众面前的形象,更是见诸于实际行动的战斗力。作风建设,既要使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有新收获,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提高能力素质,又要使领导干部在举止行动上有新表现,切实践行真情为民的使命,不断创造服务群众新的业绩。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有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要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关爱民生、重视民生,激励领导干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进和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急事、难事,办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要大力倡导“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使领导干部自觉深入到一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深入到困难多的地方去破解难题、推进发展;深入到矛盾复杂的地方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五、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重在先抓领导、重在领导示范

蹲点调研中,书记们沉下身子进村住户搞调研,以自己的示范表率作用带同和影响了各级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在百名书记蹲点调研的示范引领下,全省各市、县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干部纷纷走进基层、走进困难、走进矛盾,掀起了万名干部深入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的热潮。据初步统计,从3月中旬到4月底止的整个蹲点调研活动期间,全省市县乡三级班子成员和部门干部中,共有65030名干部下基层,累计天数282048天,所到行政村(社区)80959个(次)、企业102147个,走访农户(居民)473689户,为基层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树立了新时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好作风、好形象。一些群众和干部纷纷说,“书记蹲点作表率,基层干部感到坐不住了。”

书记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下基层搞蹲点,有效带动了广大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只要领导身先士卒、树立榜样,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俗话说,“官正民服,官直民从,官曲民忧,官败民怨”。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重在先抓领导,重在领导示范。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高权重”、责任大,其作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地区或部门单位整个干部队伍的风气和社会风气。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要坚持“抓龙头、带队伍”,突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切实发挥好领导干部转作风、树形象对整个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干部要身正言直,有诺必行,有言必践,在认真履行抓作风、带队伍职责的同时,一丝不苟地按照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抓好自身的作风建设。要有“向我看齐”的勇气和“从我做起”的决心,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约束好自己的言行、用好手中的权,特别是在各种“高压线”面前,一定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广大干部群众树好榜样、立好标杆。

六、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方法机制上下工夫

调研中,书记们结合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探索创新了一系列加强群众联系、解答群众疑惑、化解群众怨言、维护群众利益的方法和机制制度,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基层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采取走访农户、分类座谈、发放问卷以及广而告之发告示、入乡随俗听民声等形式,书记们了解掌握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做群众工作心中更有数了。通过采取访贫问苦、民情通报会、宣讲政策作报告等形式,书记向群众宣讲了党的方针政策、送去了党的关爱和温暖,群众对我们党和领导干部更认同了,做群众工作心中更有底了。

通过开展下访接访、集中交办破难题、现场接访解民忧、牵线搭桥谋发展等活动,书记们帮助农民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做群众工作更有信心了。

蹲点调研中,书记们贴近“三农”实际创新了许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成效,这一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秘所在。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方法机制上下工夫。要注重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形式、组织形态、就业形式、价值取向等多样化发展趋势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研究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方法新手段。要坚持在回顾总结和学习借鉴中创新,注重反思作风建设的得失利弊,注重学习基层群众和其他省市区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不断充实、完善加强作风建设的方法和制度。要坚持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信仰、道德等内在因素的软约束,切实强化党纪国法、制度规范等外在因素的硬约束,确保作风建设的成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