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49337000000013

第13章 高效生态农业(1)

第1节 高效生态农业概述

问题94:什么是生态农业?

答: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问题95:为什么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有哪些特点?

答:现在的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野生动物减少,不能维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是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传统农业种植经验,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利用自然过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能使自然资源得到正常的更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性的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大农业生产,是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的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其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系统,一切副产品都要再循环,尽量减少损失,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

问题96:什么是有机农业?

答:有机农业类似于我国早期的传统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即依据生态原理,仰赖生态平衡,以生物多样性及尽量依靠作物轮作、作物秸秆、家畜粪便、豆类作物、绿肥、有机废弃物、含矿物养分的矿物和机械耕作来维持土壤肥力和耕性,尽可能用生物防治抑制病虫和杂草的危害,生产自然安全农产品的农业。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是两种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两者却又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和诸多的共同性特征:可持续发展性、环保性、生态技术支持性和产品安全健康保证性。

问题97:什么是高效生态农业?

答:高效生态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它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它既区别于高投入、高产出、高劳动生产率的石油农业,也区别于偏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目标的自然生态农业。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缺乏、环境恶化、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农业废弃物增多、污染加剧等问题,强烈冲击着农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仅影响农产品的产量也影响其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高效生态农业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高效生态农业具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兼容性;二是以农业工业化和经济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体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的有机耦合和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三是以农业资源集约、精细、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前提,体现资源节约型农业与精致型农业的统一性;四是以科技创新为农业增长的主动力,体现高产优质技术与绿色安全技术的有机结合;五是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支撑,体现专业化、企业化生产主体与产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连接。

问题98:什么是立体农业?

答: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例如,在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均属立体农业。更普遍的立体农业是由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形成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问题99:什么是休闲农业?

答: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在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问题100:什么是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

答: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紧密服务于城市,并以都市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工业化和生态化为指导,以农业资源集约、精细、高效、循环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增长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支撑的现代农业。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是效益农业的发展和提升。

问题101:什么是订单农业?

答: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目前订单农业的形式有:一是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主要是签订农作物制种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三是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四是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五是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发展订单农业,有利于减少农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成本与风险。

问题102:什么是创汇农业?

答:创汇农业是指以出口为主体的农业,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出口量,增加国际贸易量,为农业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中国农村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生产,通过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出口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同时获取国际农副产品市场的高额回报;通过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以实现保障国民经济的有效供给和农民增产增收这一双重目标。目前,我国农产品处于相对过剩阶段,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发展创汇农业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有利于带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

问题103:什么是设施生态农业?

答:“设施农业”也称“工厂化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它以设施工程为基础,利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动植物共生互补、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立体种养、梯级利用等措施的应用,改善设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通过实施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局部环境,为动植物生产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肥料、空气等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有限的土地上使用较少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进而达到促使农业生产实现速生、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设施农业不仅包含设施栽培、饲养,各种类型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连栋大棚,中、小型塑棚及地膜覆盖,还包括所有进行农业生产的保护设施。其中,广义的设施农业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狭义的设施农业仅指设施栽培。包括塑料大棚、温室、植物工厂化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设施生态农业建设对于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开发绿色食品,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高效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设施农业”已向“工厂化农业”过渡,如荷兰的计算机自控连栋大型温室,以色列的半自动连栋塑料大棚以及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封闭式循环流水鱼类养殖车间(平台、工船)等。

第2节 高效生态农业配套技术

问题104: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

答: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的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到医院看病,医生要先为病人检查化验做出诊断,然后根据病情开药方,病人可以对症吃药。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田医生为耕地看病开方下药。

测土配方施肥的主要内容为六个字,即测土、配方、施肥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①使用配方肥料,直接向农民供应配方肥,使农民用上优质、高效、方便的“傻瓜肥”。②针对示范区农户地块和作物种植状况,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农民根据配方建议卡自行购买各种肥料,配合施用。

问题105:什么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答: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的要点是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

一是测土。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配好配方。配方是施肥的关键。

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三是配肥(供肥)。按照配方要求选择优质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进行科学搭配;四是施肥模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千克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千克,五氧化二磷0.9~1.4千克,氧化钾2.5~2.9千克,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9左右。

水稻施肥技术:一是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属完全肥料,含有各种养分,除氮、磷、钾外,还有钠、镁、硫、钙及各种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气性能,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从而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优质。农家肥一定要选用腐熟的农家肥。二是控制氮素肥。水稻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稻株发棵生长,但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蘖增多,变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