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280问
49337000000009

第9章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3)

问题59:我国的水质分为哪几类?

答:我国的水质分为Ⅰ、Ⅱ、Ⅲ、Ⅳ、Ⅴ和劣Ⅴ,共五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问题60:什么是湿地?

答: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气候、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问题61:如何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答:生活饮用水源是指在行政区域内所有集中式供水的江河、水库等饮用水地表水源。我国饮用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饮用水源地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占重点城市总取水量的32.3%。此外,目前全国还有3亿多农民在饮用不合格的水。二是突发性环境事件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如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等。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一旦企业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源地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划定一定的水域和陆域为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要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力度,严禁在水源地保护区新建污染项目,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加快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地安全防护、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加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量与水质动态监测等。

第4节 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

问题62:森林主要有哪些生态服务功能?

答: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森林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桥梁与纽带。

森林生态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等。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促进水的循环,保持水土的作用。

在森林的多层结构中,乔、灌、草、苔藓、地衣层层都能截流,森林土壤疏松,有机质多,孔隙多,吸水透水性强,森林内地表径流很小,降水多贮存于地下,森林是“绿色水库”和“天然的水分调节器”;森林具有净化大气、防治污染的功能,所以森林被称为是天然“吸尘器”,许多树木能分泌植物杀菌素,有的树木能促使臭氧产生,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如法国梧桐、胡桃、柳杉、雪松、柏木、樟树、松树、桉树、柠檬桉等都具有这种功能;森林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和庇护地,同样野生动物又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森林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主要包括生产木材,提供工业原料、能源和建材等。森林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据调查,浙江省森林面积中,森林生态功能好、中、差三个等级的比例分别为0.37%、78.04%和21.59%。全省森林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628,森林生态功能属中等偏下。

问题63:什么是森林覆盖率?

答:森林覆盖率通常是指森林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森林覆盖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和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蓄积量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林木树干材积总量,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告,2006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

问题64:什么是生态公益林?

答:生态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公益林。

根据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和主要受益范围,生态公益林划分为国家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市县级公益林。国家生态公益林主要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他有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国务院批准的自然与人文遗产地和具有特殊保护意义地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国防军事禁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程500千米以上河流干流、一级支流源头20千米以内的汇水区,流程1000千米以上河流二级支流源头10千米以内汇水区,及流程500千米以上河流的干流、一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000米以内,流程1000千米以上河流二级支流两岸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以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重要湖泊和库容一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沿海岸线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米以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山体坡度在36°以上土层瘠薄、岩石裸露(>50%)、森林采伐后难以更新或森林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国铁、国道(含高速公路)、国防公路两旁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米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浙江全省共有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194.95万公顷,占全省林地面积的29.2%。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3.33万公顷,省级公益林131.62万公顷,分别占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2.5%和67.5%。

问题65:什么是三北防护林?

答: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工程范围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560~1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问题66:什么是六大林业工程?

答: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防沙治沙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野生动物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竹林基地建设工程等。①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三个层次: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②“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囊括“三北”地区、沿海、珠江、淮河、太行山、平原地区和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护林建设。③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计划到2010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4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4亿亩,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吨。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这是从北京所处位置特殊性及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的紧迫性出发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风沙危害问题,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5个县(旗、区),计划到2010年林草覆盖率由目前的6.7%提高到21.4%。⑤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010年前重点实施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兰科植物等10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和森林、荒漠、湿地等30个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使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6.14%。⑥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工程完成后,每年提供木材13337万立方米,约占国内生产木材需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利用,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

问题67:什么是速生丰产林?

答: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生长快、木材产量大的林子叫速生丰产林。也就是在较好的立地类型上,选择当地适合生长的优良品种,采用集约技术措施营造和管理,达到规定的速生指标的用材林叫速生丰产林。

问题68: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答: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含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各种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生物物种的特有性高,拥有大量特有的物种和子遗物种,如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杉等;生物区系起源古老,如晚古生代的松杉类植物,中国占世界现存的7科中的6科;经济物种异常丰富。如药用植物11000多种,原产我国的观赏花卉超过2238种。我国也是世界上主要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不仅生物遗传资源种类多,而且许多是野生种和近源野生种,含有很多抗病虫、抗旱、抗寒、高产等优良基因,是当前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问题69: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答:自然保护区指对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区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严禁一切生产性经营活动。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区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进行,包括特定时间内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烧、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虫害、风暴、地震等。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自然综合体的陈列馆,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库,而且也是维护环境安全的主力军。我国目前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有:反映大陆自然地带性规律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特殊水域类自然保护区;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动物类自然保护区;古生物遗迹自然保护区;地质作用遗迹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类自然保护区;植物种植类自然保护区;动物养殖类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