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眸邯郸历史上的今天
4940000000100

第100章 5月15日

1938年5月15日,一二九师386旅旅长陈赓率主力到武安、彭城一带,18日收复彭城镇。19日,进驻武安继城镇(今贺进镇)。21日,围歼汉奸李聘三的东西孔壁村和庄宴的伪军。25日晚,772团炸毁邯武公路石桥,切断了敌人的交通。29日,陈赓旅长进驻彭城镇,处决汉奸周会民。后又率部到林县、汤阴开辟抗日局面。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并发行。同年6月底,人民日报社先后移驻武安南文章村、河西村。194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迁往西柏坡,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华北局机关报,报名仍为《人民日报》。从1949年8月起,《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目前,《人民日报》已经成为我国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会通过邯郸市政府制定的《市政建设方针》。方针强调指出:“团结各阶层力量,深入开展反奸复仇运动,彻底摧毁敌伪残余势力,解决恢复发展工农商业工作中的困难。在反奸运动中切实贯彻工商业政策,切实贯彻减租减息,稳定阶级关系,促进劳资双方团结合作,提高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以便恢复、繁荣市场,发展经济。”方针确定了恢复与发展工商业的若干原则,并做出了有关规定。

1957年5月15日,中共邯郸市委统战部统计,邯郸市当时有5个少数民族,3880人。其中回族3847人,朝鲜族13人,满族13人,蒙族4人,侗族3人。

2006年5月15日,邯郸市历史学会在武安市石洞乡召开学术会议同,隆重纪念《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60周年。出席本次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民日报社旧址是邯郸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她与同处邯郸市境内的新华通讯社旧址、新华日报社46位新闻烈士牺牲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旧址等,形成了一条系统的红色新闻文化带,并以不争的事实证明,邯郸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如能充分挖掘开发整理,将成为邯郸市一张靓丽的红色名片,对丰富邯郸文化内涵,提升邯郸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5月15日—21日,邯郸市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西厅)开展“2009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

2009年5月15日至19日,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邯郸市随省团参会,取得良好效果。

2009年5月15日,河北省文化厅批准邯郸学院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传播基地”。

2009年5月15日,河北省首家县级慈善医院落户永年。

2011年5月15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忠禹,在河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的陪同下,来邯郸视察指导工作。

2011年5月15日,成安县人民公园的王玉西纪念馆开馆。河北省文联、省文化厅、省广电总局领导同志前来祝贺,省音协发出了《向王玉西同志学习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