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菌感染可伴随滴虫性阴道炎,但单纯出现纤毛菌不能诊断滴虫感染。
鳞状上皮细胞胞浆着色常不均匀,红染或嗜双色;核周常有小空晕出现。
2.真菌,形态学符合念珠菌属
念珠菌芽孢(3~7μm),假菌丝在巴氏染色中呈嗜伊红色或灰褐色。
假菌丝和长形芽孢沿其纵轴排列。
在破碎的嗜中性白细胞核与成卷的鳞状细胞团中见菌丝及孢子穿梭。
上皮细胞的“串起”现象在液基涂片中更常见到,甚至假菌丝不明显时在低倍镜下也可见到(“烤羊肉串”外观)。
注意:光滑念珠菌(球拟酵母菌)在巴氏染色时为形态大小一致的、圆形或卵圆形出芽性酵母菌,其周围绕有空晕,不形成假菌丝。
3.菌群变化,提示细菌性阴道病
小的球杆菌薄膜似的背景是明显的(称为“细菌过生长”)。
较多鳞状细胞被球杆菌覆盖,常沿细胞膜边缘排列,称为“线索细胞”。
明显缺乏乳酸杆菌。
液基涂片鳞状细胞为球杆菌覆盖,但背景是干净的。
4.细菌,形态上符合放线菌
放线菌为具锐角分枝状细丝样微生物,低倍镜下似破棉絮球。
白细胞团黏附到微生物的小集落上,外观呈“硫磺颗粒”状,周围见肿胀的细丝或“小棒”。
急性感染时可发现多量嗜中性白细胞。
5.细胞形态改变,符合单纯疱疹病毒
核呈胶质状似毛玻璃样,核边缘部深染似核套。
核内可见嗜深伊红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包涵体,几乎占据整个核,其周围有晕或透明窄区,呈现程度不同。
体积增大的上皮细胞具有多个毛玻璃样的核呈相嵌拥挤排列,但不总是出现。单核有上述特征的细胞也可以诊断。
6.细胞改变,符合衣原体
衣原体感染见于生长活跃的细胞、增生性细胞和化生性细胞。
衣原体感染细胞胞浆内出现包涵体:初体似小墨水滴状,其周围见小空晕位于胞浆边缘;网状体稍大,与初体相似,多位于核近处;球菌样体似球菌,多位于胞浆大空泡中。三种包涵体各自单独或混合出现。
衣原体感染的细胞增大时,胞浆内包涵体将胞核推向一侧,形似印戒细胞癌细胞,应注意鉴别(可通过免疫组化)。
7.与炎症有关的反应性改变
细胞核增大(达到正常中层鳞状细胞核面积的1.5~2倍或更大)。
宫颈管细胞的核增大更明显。
有时可见双核或多核细胞。
核轮廓光滑、圆整,并大小一致。
细胞核可呈空泡状或淡染。
细胞核可轻度深染,但染色质结构和分布仍呈均匀的细颗粒状。
可见明显的单个或多个核仁。
细胞浆可呈多染色性、空泡化或核周空晕,但不伴有周围胞浆增厚。
化生的鳞状细胞可出现相似的变化,也可见到细胞浆突起(蜘蛛细胞)。
在典型的修复过程中,上述的各种细胞变化都可以看到;然而,细胞常为平铺的单层细胞,伴清楚的细胞边界(与一些高级别病变或癌的合胞体表现不同),流水状核极向,典型的核分裂像。核有改变的单个细胞通常不会出现。
8.萎缩性细胞改变伴有炎症或无炎症
萎缩性鳞状细胞或外底层样细胞核增大而不明显深染。
常见裸核,为细胞自溶所致,常见核碎裂。
出现胞浆嗜橘红色或嗜伊红色,并且核固缩的外底层样细胞,类似角化不全细胞。
多量炎性渗出物、嗜蓝颗粒状背景,类似癌性背景(肿瘤性代谢物)。
无定形嗜蓝物质(蓝色小滴)成为涂片背景,可能为外底层样细胞退变所致。
8.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宫颈炎
大量多形性的淋巴细胞,伴有或没有易染小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呈簇状或水流状,后者位于黏液之外。
10.反应性的细胞变化,与放射有关
细胞明显增大,核浆比无明显增高。
可见奇异形细胞。
核增大呈退变表现:核淡染、固缩、污涂状及空泡出现。
核大小不一,细胞团中常见有增大的核和正常大小的核、双核和多核。
一些核可出现深染。
放疗后出现修复细胞时,可见明显核仁或多个小核仁。
胞浆出现空泡化和/或胞浆多染性。
11.反应性细胞变化与宫内节育器有关
腺上皮细胞呈小团状,通常每团5~15个细胞,背景干净。
偶见单个上皮细胞,核大而核浆比增高。
胞核常退变。
核仁可能明显。
胞浆量多少不等,可见大空泡将核推向一边呈印戒状。
类似沙粒体的钙化物不一定出现。
12.输卵管上皮化生
柱状宫颈管细胞呈小簇或假复层,常为密集的细胞团。
细胞核由圆形到椭圆形,可增大、多形性,并常深染。
染色质分布均匀,通常不见核仁。
核浆比可升高。
胞浆内有散在的空泡或呈杯状细胞样。
以存在纤毛和/或终板为特征,但仅发现单个纤毛细胞,不足以说明是输卵管上皮化生。
13.角化过度的细胞改变(“角化过度”)
无细胞核,但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的成熟多边形鳞状细胞,常伴有具角质颗粒的成熟鳞状细胞。常见空白腔或“鬼影核”。
14.子宫切除术后的腺细胞
表现为良性的宫颈管型的腺细胞,与宫颈管取材的腺细胞没有区别。
可见杯状细胞或化生的黏液性细胞。
类似于子宫内膜细胞的圆形至立方形细胞。
15.其他(见宫内膜细胞)
见宫内膜细胞,形态如常。
年龄>40岁。
出现时间在月经期后15天。
16.非典型鳞状细胞
非典型鳞状细胞是指提示为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细胞改变,但从质量和数量上又不足以作出明确判断。基于推测为良性反应性改变的细胞学所见,应该仔细阅片,并且只要有可能,就应明确归为“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非典型鳞状细胞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特点:
①鳞状分化;②核、浆比例增高;③轻度核深染,染色质成块、不规则、模糊不清,或者为多核。
分两个类型。
(1)ASC‐US。
核面积大约为正常中层鳞状细胞核面积的2.5~3倍(大约35μm2)。
核浆面积比轻度增高(N/C)。
核轻度深染,染色质分布或核型不规则。
核异常伴随胞浆的强嗜橘黄色改变(“非典型角化不全”)。
(2)ASC‐H:常见两种类型。
1)不典型不成熟化生型。
细胞常单个出现,或呈少于10个细胞的小片;偶尔在常规涂片上,细胞可以“成串”排列在黏液丝中。
细胞大小等同于化生细胞,其核大约较正常细胞大1.5~2.5倍。
核浆比接近HSIL的。
在判断标本是符合ASC‐H还是HSIL时,若出现核的异常如核深染、染色质不规则、核形异常且呈灶性不规则,都更倾向于HSIL的判读。
2)拥挤细胞片。拥挤的细胞片、核极性紊乱或难以辨认有鳞状分化的特点(多角形的细胞、有致密的胞浆和明显的线性边缘)。
17.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细胞单个或成片排列。
胞浆“成熟”或为表层型胞浆的细胞。
细胞大,胞浆多而成熟,边界清楚。
核增大,面积大于正常中层细胞的3倍,核浆比例轻度增加。
核不同程度深染,伴有大小、数量和形状的变化。
双核和多核常见。
核染色质均匀分布但常呈粗颗粒状,有时染色质呈煤球样或浓缩不透明。
一般无核仁,即使有也不明显。
核膜轻度不规则,但可光滑。
细胞浆的边界清楚。
核周空腔(挖空细胞化)是由边界清楚的核周透亮区及浓染的边缘胞浆组成,它是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一个特征,但不是判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所必需的。有时,胞浆浓稠并嗜橘黄色(角化)。
核周胞浆空腔化或强嗜橘黄色的细胞,必须同时具有核的异型性才能诊断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只有核周空晕,而无核的异型性时,不足以判读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18.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病变细胞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小且较不“成熟”。
细胞可以单个、成片或合胞体样聚集。
核深染的细胞簇团应认真评价。
细胞大小不一,可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相近,也可以是很小的基底型细胞。
核深染,伴大小和形状的变化。
核增大,其变化程度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更大。一些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核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核的大小接近,但胞浆减少,使核浆比例明显增高。另一些细胞的核浆比例非常高,但核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小得多。
染色质可纤细或呈粗颗粒状,分布均匀。
核膜轮廓很不规则并常有明显的内凹或核沟。
一般无核仁,但偶尔可见,特别是当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累及宫颈管腺体时。
胞浆的形态多样,可表现为“不成熟”和淡染或化生性浓染,胞浆偶尔“成熟”并浓染角化(角化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18.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细胞单个或为界限不清的合胞体样。
细胞一般比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细胞小,但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大多数特点。
核染色质呈粗块状,分布很不均匀。
“肿瘤素质”常见,包括坏死性碎屑和陈旧性出血。
大细胞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可显示:嗜碱性胞浆,大而显着的核仁。
20.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细胞较少,常单个散在,聚集的细胞团较少见。
细胞大小和形状差异大,带尾细胞和梭形细胞常有强嗜橘黄色胞浆。
胞核大小差异大,核膜不规则,常可见多个浓染不透明的核。
染色质呈粗颗粒状,不规则地分布,有透亮的旁染色质。
可见大核仁,但较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少见。
角化性改变(“角化过度”或“多形性角化不全”)可见,但若缺乏核异型,不足以判读为癌。
可见肿瘤素质,但通常比非角化鳞状细胞癌少见。
21.非典型子宫颈管上皮细胞
细胞呈片状或带状排列,细胞排列轻度拥挤,核重叠。
核增大,为正常子宫颈管细胞核的3~5倍。
细胞核的大小和形状轻度不一致。
细胞核轻度深染。
可见核仁。
核分裂罕见。
胞浆尚丰富,但核浆比(N/C)增高。
细胞界限清晰。
22.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
细胞团小,每团常为5~10个细胞。
核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相比,轻度增大。
核染色稍深。
可见小核仁。
胞浆少,偶有空泡形成。
细胞界限不清。
23.非典型子宫颈管上皮细胞,倾向于肿瘤
异常细胞排列呈片状、条带状,核拥挤、重叠。
偶见细胞团呈菊蕊团状或羽毛状排列。
核增大,染色质稍增多。
偶见核分裂。
核浆比升高,胞浆量减少,细胞界限不清。
24.子宫颈管原位腺癌
细胞排列呈片状、簇状、带状和菊蕊团形式,核拥挤、重叠,失去蜂窝状结构,单个异常细胞少见。
一些细胞显示出明确的柱状形态。
细胞团有呈栅栏状排列的细胞核,核及带状胞浆从细胞团周边伸出(“羽毛状”)。
细胞核增大,大小不一,呈卵圆形或拉长形及复层化。
核染色过深,其特征为有均匀分布的粗颗粒状染色质。
核仁小或不明显。
核分裂和凋亡小体常见。
核浆比增高,胞浆量及黏液减少。
背景干净(无肿瘤素质或炎性细胞碎片)。
如果同时兼有鳞状上皮病变,也可见到异常鳞状上皮细胞。
25.子宫颈管腺癌
大量异常细胞,典型的细胞呈柱状。
细胞可单个散在,两维片状,或三维簇团结构,合体聚集现象常见。
核增大、核多形性、染色质分布不均,染色质旁区空亮,核膜不规则。
可见巨大核仁。
胞浆通常有细小空泡。
可见肿瘤坏死素质。
还可出现异常鳞状细胞,表明同时存在鳞状上皮病变或腺癌伴有部分鳞状上皮分化。
26.子宫内膜腺癌
细胞排列呈疏松的小团片(块)或弥散分布。
核轻度增大(分化好)至明显增大(分化差)。
核大小不一、失去极向。
在高度恶性的肿瘤中,染色质明显增多且不规则分布,染色质旁区空亮。
核仁小(分化好)至大或多个核仁(分化差)。
胞浆蓝染、有时缺乏,可见空泡或界限不清。
常有肿瘤性素质。
五、关于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见工作规范相关章节)
1.报告中须注明制片的方式。
2.液基制片要告知制片原理及仪器类型、型号。
3.应用CCT技术必须说明仪器类型、型号及结果,说明与人工阅片判读结果的对照情况。
4.阳性样本必须进一步建议临床处理方法,或对结果进一步说明。
5.必须手写签名并注明报告的具体日期。
六、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为保证妇科细胞学的检查质量,保证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作好质量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涂片质量评估及阅片质量评估。
2.为保证诊断质量,应建立完善的细胞病理学医师和技术员的准入及定期考核制度。
3.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4.妇科涂片工作量过大,常出现阅片疲劳或临床医生、病人及家属急催报告等情况,要避免和克服急躁情绪,认真负责处理好每一份报告。
5.对于有疑问的涂片应反复观察,仔细斟酌,或加以讨论,低年资医师报告的阳性病例必须经过上级医师复审。
6.对过去曾做涂片或活检的患者,必要时应参考或复阅有关资料,对活检与细胞涂片诊断不符的病例,应复片讨论或复查。
7.新近诊断高级别病变以上的病例,条件允许时应复阅该病例五年内所有的巴氏涂片及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