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49428900000005

第5章 建立社区防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褚坚、陈艳、张信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综合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必须从社区抓起,做好一般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也要从社区抓起。从全国角度来讲,成立以县为单位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从示范区角度来说,要使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要从示范社区着手,扎实推进示范社区建设。鹿城区在创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时本着创新的理念,在蒲鞋市街道沁园社区开展试点工作。

本文在沁园社区试点的基础上,论述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着重就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阐明,以总结示范区经验。

一、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基本原则

(一)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艾滋病综合防治是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综合性工作,发挥社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怎样衡量社区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考核,奖优激劣,才能促进工作。

(二)制订指标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制订指标的目的是引导各社区共同努力做好防艾的各项工作指标,对日常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固有特点,遵循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客观规律,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社区的防艾工作是非常具体和现实的,每一项指标都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可及性,都必须看得见、摸得着,指标应该是大多数社区只要努力都能达到的,不能制订脱离客观实际过高的指标。

4.可比性原则

每项指标必须有客观的、通过调查手段能监测的、可量化的分数,使社区之间具有可比性。

5.系统性原则

指标的制订要涵盖与社区防艾工作相关的方方面面,要有内在的关联性、连续性、系统性。

二、指标的主要内容

1.体制与机制

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有专职和(或)兼职人员负责工作,制订工作方案和考核激励机制,制订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计划、内容,制订协助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制度、措施,制订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进行生活救助的制度、措施。

2.现场考核

宣传栏、广播、手册、标语、横幅、讲座、楼道宣传,知晓率调查,有关人员访谈,实地访问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家庭。

3.资料台账

专册台账、活动资料(图片、文字材料、照片、音像)、计划、总结。

4.工作创新

在实际工作中能结合本社区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5.项目权重

实行100分制。

(1)体制与机制占20分;(2)现场考核占50分;(3)资料台账占20分;(4)工作创新占10分。

三、细化指标

四、发挥作用

通过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社区进行评价,根据得分不同,评出示范社区(85分以上)、规范社区(75分以上)和合格社区(60分以上),并给予不同档次奖励。树立榜样,促进落后,充分调动社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区力量,发掘社区资源优势及功能,利用社区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生活救助等工作,不断拓展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区防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