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35

第35章 在梦与现实之间——纪念马丁·路德·金诞生80周年

美国人的生活里添了这个特定的纪念日至少已经30余年了,美国国会将一个日子以法律形式定为“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是付出代价的。这一代价不仅仅是领导反对种族歧视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遭遇流血牺牲,也在于新大陆的有色人种遭遇了太多的不公正。现代美国作家、前《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西奥多·怀特Theodore H.White)一生中最后一篇文章称:“美国是一个由观念产生的国家”,这个观念早在托马斯·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之前便孕育于新大陆的移民心间了,当杰佛逊写下以下那段话后,这一明晰的观念成为两个多世纪来人们前赴后继奋斗的号召,在美洲大地乃至全世界都意义深远。那段话最明智也最彻底地阐述了一个伟大的观念,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能出让的权利,包括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当1776年7月4日殖民地领袖们互相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的神圣荣誉”发誓并拥护《独立宣言》之际,这个极其非凡的观念导致美国的诞生,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展现出无比的凝聚力与对旧世界的爆炸力。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与美国的日益强盛,人性的弱点(哪怕是当初一代最优秀的新大陆移民的后辈也无法不染上这样的弱点)使那种观念变质、蜕化,那种当之无愧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灵魂的观念无可奈何地被私欲、贪婪、仇恨与不公正所侵袭,种族歧视的流毒迅猛扩张,从黑奴为发端的一切有色人种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不公正的受害者,这个现象直到今天还远远没有绝迹,其实更说明从林肯总统到马丁·路德·金博士一系列忠勇之士的杰出代表堪为一个时代楷模的难能可贵,也反证开国先贤们拥戴的立国观念的不可动摇性。

马丁·路德·金说过:“任何一个地方的不公正是对一切地方的公正的威胁。”他领导的反对种族歧视的抗争运动虽然是为所有黑人弟兄姐妹赢得应有的权益,在今天更具有争取一切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平等权益的内涵,也是捍卫美国的观念或者说观念的美国无可回避的正义之战。人人生而平等,并拥有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本来是天经地义,后来却成为马丁·路德·金心中的一个梦,成为亿万美国人和来自全球各地移民心中的美国梦,其中隐含的憧憬透出美国历史的不公正,以及纠正那种不公正所付出的代价。因此,去还原美国观念的本质,去实现美国梦的努力,也成为永不止步的呼召,永无偃旗息鼓的时候。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追索的:“是的,我们不满足,而且我们将永不满足,直到公正如洪水,正义如激流滚滚而来。”

在梦与现实之间,今天的美国人依然有太多的无奈,依然有永不满足的种种理由存在。歧视,也许还会明目张胆地出现,但更多的是以隐晦的变异的形式,以消蚀人们意志和尊严为目的展现。肤色的、口音的、习惯的、职业的、地域的、文化的……歧视不胜枚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种种歧视尽管不受美国宪法保护,却总能如幽灵般横行霸道,让人常常有透不过气之感,但也由此激起人们不忘,继承马丁·路德·金博士的遗志,因为他未竟的事业同样是替美国观念定位的先贤们的夙愿。

2009年6月4日,笔者有幸造访马丁·路德·金的故乡——美国东南部重镇亚特兰大市。由庞大繁忙的机场登上驶往市中心的地铁,再抵达“桃树路”一侧下榻的凯悦酒店,以及后几日出席会议,参观可口可乐中心、浏览市区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到历史悠久的中城转悠,所遇见的黑人不计其数,面对面打过招呼的不同职业人士也不下10名,给我的印象是此地的黑人不无自豪感与生活事业的自信心,他们的穿戴、礼仪似乎也比其他一些地方要庄重、讲究。如同当今美国不少大中城市那样,亚特兰大的市长也是位黑人(SHIRLEYFRANKLIN),但有熟人驾车载笔者穿越郊区一大片掩映在郁郁葱葱中的豪宅区时,顺口说那儿住的多为白人。此景此情,不免令人想起了这些地方的异样特色:“黑人有权,白人有钱。”想到实现马丁·路德·金的梦想,“革命尚未成功”,路还迢迢呢。

20世纪美国最后一位总统克林顿在他连任就职演说中也说过:“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当时全美国的梦想。他的追求今天仍然是我们的追求,那就是:坚贞不渝地为实现我们的真正理想而奋斗。”这正是纪念金博士的不朽意义,也是我们跨越梦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1/15/2009初稿,6/8/2009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