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49447200000044

第44章 “全球态度”下的中国形象

一项国际民调显示,就国际形象而言,中国比美国为佳。美国知名的民调机构——皮尤(PEW)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了一份“全球态度项目”调查报告,本来主要目的是了解美国在世界的形象,却因为其数据显示出“中国国际形象好于美国”而引起海内外关注。在受调查的16个国家中,包括英国在内的11个国家的过半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印象优于美国,只有印度和波兰认为美国比中国好;加拿大则对美中的印象不偏不倚。

然而,这份长达68页的调查报告其实还有不少值得反思的信息。

在皮尤展开的美国、中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的五国好感度比较调查中,虽然中国在很多国家眼里要好于美国,但却差于日本:在调查的16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对日本的好感度要高于中国。

也许,日本的对外经援使其在很多受援国具有良好口碑,金钱外交频频奏效;日本与西方的盟邦关系以及双方没有历史纠葛包袱可能也使其较多得分;但日本的经济建设成就与民主体制更为世人看好,恐怕也是其纵然远交近攻却仍然畅通而一意孤行的本钱。

东西方对中国崛起态度两极,也反映在皮尤调查中:虽然法国、西班牙和波兰等国的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会对他们的国家带来负面影响,但在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和约旦,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他们的国家有利。亚洲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度则更为积极,在印度,对中国经济发展持正面态度与负面态度的民众比例分别为53%和36%;在巴基斯坦,这两个比例分别为68%和10%;在印度尼西亚,这两个比例分别为70%和23%。即使在美国,也有4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件好事,高于持相反观点的比例——40%。

“全球态度”表现在军事实力上,就出现了更大差异。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某个国家在军事上崛起与美国抗衡。不过,当问到假如这个国家是中国时,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几乎所有受访的西方国家都不希望看到中国成为能在军事上与美国抗衡的强国,而在中东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成为军事强国的民众比例均超过了不支持者的比例。印度尼西亚60%的民众支持中国在军事上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强国,28%的民众表示不支持。而约旦和巴基斯坦支持中国成为军事强国的受访者比例都高达77%。

整体而言,中国的总体国际形象似乎还不错,但是隐忧也不小。如果说,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其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几乎摧毁了美国的国际形象,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戒心重重呢?尽管北京一再宣示“和平崛起”、“不称霸”,为什么还会引起不少国家与人民的猜疑呢?中国终将解决台湾问题也即中国统一的方式与手段,一直是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世界耿耿于怀放心不下的;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之后的政治体制如何“变法”,更是大多数国家期盼甚或不安的;中国的崛起将带给亚洲乃至全球怎样的平衡或冲击,又是世界上多少观察家希冀预测到答案的……

外在形象往往是内在性格、品德、智慧与实力、对外关系等等的综合体现,个人是如此,家族是如此,国家也无出其右。“人或誉之,百说徒虚;人或排之,半言有余。”态度虽然不会决定一切,形象却可以深入人心扩而散之。中国绝不能仅仅满足定位在目前的“国际形象”,理应朝和谐、发展的目标进步;不是如中国不同地方常常推行的效果不彰甚至适得其反的“形象工程”,经济的繁荣催动政治的清明与改革的锣鼓,顺应民意的隐恶扬善,自强不息,亲仁善邻,近悦远来,才有可能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1/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