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雨后春笋——我国湿地保护组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湿地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随着湿地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了解,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怀着满腔热情积极投入到湿地的保护工作中来。其中,主要分为由政府主导的机构和民间自发的环境保护组织。
政府方面:中国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成立了“湿地中国”网站,向人们推广和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并组织相关活动。
在人民网等重要的媒体网站,也专门建立了有关湿地保护的专题。各地方林业、旅游、环保等相关部门也逐渐重视湿地的保护。
民间方面:中国首家民间湿地保护组织——广州国际湿地生态保护与建设联合会于2006年正式成立。在国际方面,着名的湿地保护组织“湿地国际”,早在1996年就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并与中国方面合作引进技术和资金,积极支持中国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全民动员——我国湿地保护区域
为了保护湿地沼泽和生物多样性,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湿地保护区,沼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建立了38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湿地效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休闲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湿地公园是我国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在重要性、生态功能和价值上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赋予国家林业局的职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局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积极开展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38处,面积3600平方千米;建立了36处国际重要湿地,555处湿地保护区。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在这一天,政府机构、组织和公民会采取大大小小的行动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
第三节循章引典——湿地保护法律
我国于1992年加入了《湿地公约》。但是,《湿地公约》仅仅是原则上的要求,具体执行起来不容易。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在地方上,宁夏、内蒙古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湿地保护条例》,河北等省、自治区、辖市把条例纳入了立法进程中。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到2009年,我国目前共有36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总面积380万公顷。
第四节湖光山色——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
1.美丽富饶——白洋淀湿地保护区
白洋淀被称为“华北明珠”,是华北平原上最重要的一块湿地,也被称为“华北之肾”。
白洋淀处于我国海河流域,总面积366平方千米,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组成,全区以水、沼泽、芦苇、荷花、香蒲为主要景观。
这里烟波浩渺,风景秀丽,天水相连,水丰草美,鱼鸟成群,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湖泊和草本沼泽型湿地,有“北国江南”之称。
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着,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因此,白洋淀景色随时间变化,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春天碧波万顷,夏季苇绿荷红,秋季荷茂藕丰,冬季坚冰四野。
在美不胜收的白洋淀踏上堤岸,举目眺望,满眼都是绿色。碧绿的芦苇,清澈的淀水,微风吹来,苇浪起伏,波光粼粼,这里是鱼的故乡、鸟的家园、天然的大氧吧。
有着“九河下梢”之称的白洋淀是大清河水系中游水量调节的重要枢纽,承担着滞洪泄沥、保卫天津、京沪铁路和华北油田的重要任务。
白洋淀还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食物与能量补充栖息地。区内有鸟类1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大鸨、白鹤、丹顶鹤、东方白颧),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灰鹤、大天鹅、鹰科、隼科等),有重要科研、经济和社会价值的158种,河北省有重要科研、经济和社会价值的52种。
随着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和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鸟的数量不断增加。2005年——2008年有1000多只灰鹤和27只大鸨在白洋淀越冬。每天清晨,一队队的灰鹤从烧车淀核心区飞越县城上空到大王淀麦田觅食,当夕阳西下,它们又回到芦苇丛中露宿。它们已经和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白洋淀上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洋淀现有野生两栖爬行动物3种,哺乳类动物14种,鱼类54种。
白洋淀还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产品基地之一,年水产品总产量(鱼、虾、蟹、贝)3.56万吨,禽蛋产量1.81万吨,雏鸡年孵化率1.8亿只,销往长江以南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拓宽了养殖范围,丰富了百姓餐桌。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水面蒸发量很大(年蒸发量约2亿立方米),有利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本地区气候、改善温湿状况、补充地下水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白洋淀独特的景观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白洋淀光热适宜,水域辽阔,有利于生物繁殖生长,淀内芦苇以数量大、质地优而着称全国,有“芦苇之乡”的美誉。以芦苇为原料的苇编产品(苇编工艺画、苇箔、苇席)畅销全国,并远销国外。
白洋淀自古以风光秀丽闻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全年均可发展旅游,目前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已成为白洋淀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洋淀以其优美的湿地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里享受自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湿地保护,最终使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鱼米之乡——洪湖湿地保护区
洪湖位于“千湖之省”湖北省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现有保护面积414.12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泊。这里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自古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洪湖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良好,湖水无污染,开阔水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标准。作为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湿地,洪湖是众多湿地迁徙水禽重要栖息地、越冬地,是湿地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是长江中游华中地区湿地物种的“基因宝库”。
洪湖湿地具有调洪蓄水、保护物种、供给水源、渔业养殖、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然蓄水库。
3.旅游胜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位于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西北角,总面积224平方千米。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水落滩出,各种形状的湖泊星罗棋布。此时,鄱阳湖水草丰茂,野花盛开,呈现出迷人的水乡泽国风光。
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吸引了大批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和我国东北的珍稀越冬候鸟。在珍禽候鸟栖息的广阔水面上,有无比壮观的“天鹅湖”以及令人叹为观止的“白鹤长城”。这是世界生态专家和中外游客心醉神往的旅游胜地。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但是目前世界上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全球最主要的白鹤与东方白鹳越冬地,而且还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生态区。区内有十分丰富的动植物:鸟类310种,高等植物476种,浮游植物50种,浮游动物47种,昆虫类227种,贝类40种,鱼类122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48种,兽类47种。
保护区于1983年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2月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评估》确认为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并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最优先的生物多样性地区。1995年6月,它成为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五个示范保护区之一。1997年保护区被林业部指名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2000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定为全球重要生态区;2002年加入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6年加入了东亚——澳大利亚鸻形目鸟类保护网络,在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被全球自然基金授予“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被评为“2006年百姓喜爱的江西十大特色美景”。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湿地风光、壮观的栖息鸟群,被人们誉为“珍禽王国”、“候鸟乐园”、野生动物的“安全绿洲”,远近闻名,着称于世。
4.鸟类之家——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以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在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最东端,由崇明东滩团结沙外滩、东旺沙外滩、北八效外滩及其相临的吴淞标高零米线外侧3000米以内的河口水域四大部分组成,在海堤外呈半椭圆形分布。保护区区域面积241.55平方千米,约占上海市湿地总面积的7.8%。其中核心区面积165.92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10.7平方千米,试验区面积64.93平方千米。
保护区是由长江径流夹带的巨量泥沙在江海的相互作用下沉积而成,目前,仍以每年80米~110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它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其南北窄,东西宽,区内潮沟密集,有十分明显的高、中、低潮滩分带,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
目前,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7目50科288种(2005年)。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3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有白枕鹤、黑脸琵鹭、小天鹅等3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20种;列入中日、中澳政府间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为156种和54种,在崇明东滩过境中转和越冬的水鸟每年总量超过百万只。此外,崇明东滩还具有丰富的鱼类、两栖爬行类、无脊椎动物资源和以芦苇、藨草群落为主的高生产量的植物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系统的快速演化,使崇明东滩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重要生态敏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