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挽清情
49580800000014

第14章 好友(一)

醉仙楼,位于归隐镇最热闹的中街上。

所谓中,即位于整个归隐镇最中间,由一条竖街和一条横街组成。横竖两条街,成一个“十”字,把整个归隐镇平分为四份,贯穿整个归隐镇,也是整个归隐镇最长,最热闹的街道。

其中最热闹的是靠近最中央的地方,因为处于中心,这里聚集了酒楼,旅店和茶楼,等等。

可醉仙楼却不是位于最中心的地方,反而几乎接近镇尾,最靠近归隐山的地方。不过醉仙楼的客人却没有因此减少,照样有络绎不绝的人闻名或识香而来,真的符合“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

因为离归隐山不是很远,所以杜蘅从村里出来,到达醉仙楼也没有用很长的时间。从午时三刻出发,到这里也不过未时而已。

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三月的桃花开得满街都是,在阳光下满眼的桃花,把归隐镇衬托得如梦如幻。

空气中还飘散着桃花的香味,伴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的桃花和飘落的花瓣,真的很美,难怪会有难么多人会慕名而来。

虽说不是很喜欢这热闹氛围,但这里的美景,不管看多少次,还是无法不让杜蘅驻足。

收敛心神,杜蘅整理了一下。平时上山或在家,杜蘅都会弄个简单方便的发型,让自己做活时方便些,穿的也是简单、耐脏的暗色衣服。

今天她难得的梳了一个倭堕的发髻,用一根玉簪挽起,两边垂下的发丝,则扎成两根辫子。穿着是一身白色的裙装,上面印有零落的桃花。比起平常,整个人显得更是娇嫩,淑雅了许多。

玉簪是秦妗送她的十三岁生辰礼,是她饰物中最贵重的东西。这衣服,倒是自己裁布做的,和杜芜一人一套。

这样的杜蘅,走在街上时候都有人频繁的看。虽说平时杜蘅来镇上,也会有好多人偷看她,只是因为穿着朴素,装扮简单,倒没有今天这么显眼。

有时和好友出去玩,也会好好的打扮一些,虽说是不爱凑热闹的性子,但爱美是女孩的天性。每次上元节或其他节日时,就和朋友们一起盛装打扮。

当然,相对于他们,杜蘅的盛装打扮当然简单了许多。只是难得的梳个发髻,穿些这个时候女孩该穿的花哨衣裳,粉也不擦。可耐不过她底子好,简简单单的往人群中一站,也是极显眼的。

好些时候,来镇上都会被所谓的公子哥搭讪。朋友们总说下次就不带她来了,要不然每次的桃花都会被她抢去。

虽然这么说,可是每次她们还是会约上她。所以,杜蘅即使不爱热闹,可只要和她们一起,她也会很欢喜。

但和那些时候不同,杜蘅今天还特意的擦了点薄粉。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心理?是为了告诉自己所谓的兄长,自己没有他们依然很幸福的生活,还是只是为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更容光四射些?

杜蘅不清楚,可是那些比平常更强烈的眼光,叫杜蘅整个人都有点忐忑。

她深呼吸,安慰自己要镇定镇定,然后踏步向醉仙楼里面走去。

此时虽已经是未时了,但醉仙楼中还是有很多客人。或做于堂中,或临窗而坐,其中大多数都是羽扇纶巾的文人雅士,还有不少的华裳女子。所以她进去的时候,倒没有收到像在街上时那么多的视线,只有靠近门口的那桌客人,看见她时稍稍震惊了一小下。

“小蘅,你怎么来这里了?”

小蘅,村里比她年长的人都这么叫她,而家里人叫她是蘅儿,老一辈则叫她杜蘅。

不过,这声音有点熟悉,杜蘅抬头朝发叫她的人看去,原来是同村的林溪。

林溪,和杜蘅一样,都是归源村的人。以前林溪经常和杜蘅、林诗语以及同村的李聃、洛逸轩上山采药。

其中李聃最年长,今年十八岁;洛逸轩和林溪同龄,都长杜蘅三岁多,今年十七岁;至于这五人组中唯二的姑娘,林诗语也不过长杜蘅一岁多,今年即将十五岁。

他们五人从小就由杜尚教授知识,学习六书五经,也经常和杜蘅一起上山采药,所以自小关系非比寻常。

至于为什么杜尚的同期学生三十多人中,他们关系最好。这就要归结于那句老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也倒不是说他们看不上其他人,不愿与其他人玩耍,而是光芒太盛,其他人可不愿往里凑,白白的落个“自甘堕落”。

所以,比起和其他人的关系,他们五人最亲密。

杜蘅就不便多说,村里人常说在镇上,也没瞧过像杜蘅这么水灵的姑娘。比起杜蘅的过分清冷,林诗语更像是这个年纪的姑娘。说杜蘅清冷,倒不是说为人处世,而是杜蘅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平常杜蘅就喜欢穿一身素衣,满头青丝也只是随意的挽起,花也不簪。整个人看着就是一身肃清,而且年纪虽小,但为人做事可以说过于懂事,太过冷静,所以是为冷清。

不过倒也没人能说这样的杜蘅不好看,只不过觉得她不像是这个年纪的女孩。当然别人不这么穿,是因为穿不出像杜蘅这么好看。即使素衣墨发,却已经足够惊艳。当然这份惊艳,也只有在有心人的人眼中。

毕竟这个年纪的女孩,穿衣总是粉嫩鲜艳的,就像是初春刚绽放的嫩芽或花骨朵,是最稚嫩却最美好的时刻。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两抹色彩中,最先看到的总是较为显眼鲜艳的那一抹。

所以,和杜蘅截然不同,林诗语就符合这个年纪的女孩了。和村里大多女孩一样,林诗语也喜欢穿些粉嫩的衣服,在头上簪些花,平时也擦点粉。

所以,这样的林诗语,就像是一朵娇艳的山茶花,艳而不媚,鲜而不俗,总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而且因读过书,林诗语更是有种温婉的气质。有人说比起其他人,林诗语更像是富贵人家教出来的。比起镇上女子,可以说丝毫不逊色。

平常只要稍稍林诗语一打扮,上镇上那么一转,人们都会以为是哪家的大家闺秀出来。

即将及姘的林诗语,更是显得越发出落,半年前就经常有人上门提亲的。

除了村里外,镇上也有不少人家打听林诗语后的。不过林诗语的父母一家都没答应,林诗语也明显不急,所以好多提亲的人,都只能失望而归。

在杜蘅看来,杜蘅父母不答应,定是因为其中没有林诗语喜欢的人。

虽然林诗语的父母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倒也开明,从未催过或逼过林诗语什么。听杜蘅这么和她说的时候,林诗语明显不赞同了,她说自己不愿答应,只是因为做为家中长姐,她弟弟妹妹年纪还小,她当然不急着嫁人了。

“更重要的是”,说这句话的时候,林诗语嘿嘿一笑,样子稍显的有点奸诈,和在人前的大家闺秀模样一点都不相符,然后对杜蘅道:“做为闺中好友,你的亲事我也很关心。现在你的亲事还没有着落,我怎么能就这么简单的就嫁了。最好是能和你一起成亲了,即使不一起,也要在同一年或是等你亲事有了着落后吧”。

听见这些话,杜蘅无语。

这林诗语平常一副大家闺秀样,一在熟悉的人面前,就这么无羞无耻的。好吧。林诗语这话听着像为她,可配上她那副笑容,杜蘅怎么看都觉得怎么像是在打趣自己。

村里女子,但凡十三岁以上的,就会有媒人上门,倒也不是急于成亲,而是可以先定好婚约,等及姘以后,就可以商议成亲之事。

可杜蘅十三岁多了,愣是一个人都没有上门的。虽然杜蘅自己是没想过这些成亲什么的,自己和家人也不介意,可听林诗语这么一说,顿时觉得满满都是“讽刺”。

杜蘅是因为身在其中,所以不知缘由。

可做为局外人,林诗语可是一清二楚,所谓物极必反,就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没人上杜蘅家提亲,不是因为杜蘅不够好不够优秀。相反,就是太好了太优秀了,以至于没人配得上。

什么?你看上杜家的孩子了?不行,咱们哪里能配得上。林诗语觉得,一般人都会这么想。所以,不是没人想登门提亲,而是没人敢登门的。确实,纵观整个归源村或整个归隐镇,林诗语就觉得没有配的上杜蘅的。

做为杜蘅的好友,林诗语当然知道杜蘅的很多缺点。

比如说做事太过倔强,像一头倔牛;虽说脾气挺好,但发起火来,也够可怕;有时候挺无赖,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有时候又幼稚得要命,和平时冷静一点不像;以及经常没心没肺等等。

可是,瑕不掩瑜,这样的杜蘅仍然毫不逊色。做为好友,林诗语当然也妒嫉杜蘅,只不过她这份妒忌坦坦荡荡,比起妒忌来说,她更多的是关心杜蘅。

成亲,意味着要交付另一个人你的下半生,林诗语除了谨慎不愿随意就嫁外,也希望自己好友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