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眼神怪可怕的,李复诺诺道:“公子……”
李聃没有回答他,而是把目光转回自己手中的信上。
手中书信被窗口的风吹起一角,李聃叠好书信,装回到信封里,对书童道:“李复,快为我准备笔墨纸砚,我要修书一封,告诉父亲我要回家了。”
听到李聃的话,书童道:“公子,可我们上个月末,不是才写信告诉老爷,说要月末才回,现在不是才没到一半,怎么就……”
李聃打断他的话,道:“你怎么那么多事,叫你做什么,你就照做就是了。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是你是公子,还是我是公子?”
这话,书童可以感觉到李聃真的生气了,他道:“我知道了,公子。”
李聃点点头,继续道:“等我修完书,我就和丘公子告个别,你留在这,收拾行礼,我们今天下午就动身回家”。
这次李聃的话,书童不敢在多做置疑,连声应是。
……
虽然和丘公子及他的一干好友认识不过短短数日,但他们可以说一见如故,几人佩服于李聃虽未及弱冠,却能满腹经纶,实在叫人甘拜下风。
所以,对于李聃的突然辞别,他们还是感到很惊诧的。惊的是这件事来得太突然,诧异的是李聃的辞行。
说实话,对于年纪比自己小些的李聃,一干人等实在是舍不得他就这样离开,于是拜托作为东道主的丘公子几番挽留。最终未果后,只能作罢。
丘公子的挽留自是真心实意,可他深知,像李聃这种胸有沟壑的人,做出的决定,自当有他的道理。
当然,他也好奇李聃做出这样决定是出于何种原因,可李聃不愿说,自是有不说的道理,再说他也不是那种事事探究到底的人,于是,只能和李聃相邀,待李聃有空暇时,定要再来这里,让他好好尽地主之谊。
对于这些相处短短数日的几人,李聃当然也有不舍之情,可从他第一次经历和朋友离别开始,他就知道,天下间无不散的宴席,到现在,他已经能习惯了。
所以,谢过这些人的好意,和他们约好来日定当重聚后,李聃就带着书童踏上了回乡的路。
……
马车在路上行使,马车外车夫专注的驾着马车。
马车内,李聃斜靠在车厢上,手上拿着一本书在看,配着满车的茶香,倒衬得翩翩君子,满室生香两个词来。当然,前提是身边没有那个坐也不安分,还一直拉着车帘往外看的书童外。
李聃本来就因为那封信而感觉很烦躁,好不容易想找本书看看,让自己安静一下,可身边有这么一个,哪里能安静的下去。
平时也就算了,可现在哪里能是平时那般模样。
“李复,你就不能安分点吗?”
听见李聃的声音,一只手拉着车帘的李复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放下帘子。等他反应过来后,又小心翼翼的看着李聃。
这一看,他就害怕了,公子眼神好可怕。
于是,李复喏喏道:“公子……我”。
这模样,好像别人有多欺负他似的。李聃气结,这家伙,占着年纪小,以及自己对他的宠溺倒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看来是待好好教育他了。
虽然这么想,不过可能是因为从李复九岁成为他的书童后,到现在李复十五岁,六年时间,他已经把他当成弟弟一样疼爱了。所以李聃说出口的话,倒也没有他想那样。
“我今天觉得稍有些烦躁,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儿吗?”
看到李聃语气软下来了,李复呼出一口气,刚才那样子真是快吓死他了。
李复回答道:“是,公子”。
李聃点点头,抬起手上的书,打算继续看,可看到李复那欲言又止的眼神,李聃无奈,再次放下手中的书,道:“你欲说何事”?
听李聃这么问,李复欲言又止。
李聃:“你到底有什么事?”
“公子,我,我只是想说,刚才我看到沿路的风土人情都挺不错,原本还以为剩下这半月多能在这里游学一番,想来对公子的学识定有益处。可公子这样匆匆路过,倒是可惜了。”
没错,他自小跟着李聃,思李聃所思,想李聃所想。
因为从小跟着李聃,所以他的学识虽然没有李聃那么精,倒也算不俗。当然,这都要归功于杜尚这个好老师,有他授予,真的是受益良多。
李复是七岁时被卖到李聃家的,小时候因为战乱,所以他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
从他记事起,他就和好多和他年纪相仿的孩子,一起忍受这那个所谓养父养母的虐待。那时,李复没有姓,只有一个名阿柱,而他的养父母,后来他才知道,是人贩子,表面上是收养些无父无母,无家可归的孩子,实际上,却是养着他们,代价而沽罢了。
可孩子太小,一般人都会嫌太吵,所以,养到大些。一来,孩子大了,也懂事了,不会随意哭闹了,二来,孩子长大了,也能长开些了,这样也能看出个好坏来。
女孩子们长得好点的,要不就被卖去大户人家做丫鬟,要不就被卖去妓院,而男孩的命运也没差多少。
总之就是,小时候被他们打着骂着受尽虐待,高兴就赏口剩菜剩饭吃,要不然还得挨饿,倒了卖的时候,卖了好价钱,那也是你的幸运,他们养你这么多年,可不就让你捞了个好去处。卖的不好,临走前还免不了一顿臭骂。没卖出去,那你的日子,可有好果子吃了。
别以为这是和平盛世,就天下太平。所谓和平盛世,也只是大局上的和平罢了,天下太平,也只是上面所看的到的天平罢了。所以,穷的地方照样穷,该有的肮脏事还是会一样不少。
不过他眼睁睁的看着身边的人被卖去后,还只是五岁的他,就学会了装模作样。
装的是乖巧样子的模子,做的是孝顺养子的样子。或许是他装的太好了,那个养父养母对他很是信任,等到六岁时,他们已经不会再那么防备着他了。
七岁那一年,他借着他们外出,好不容易逃出那个家,这算是他打出生以来做过最大胆最聪明的一件事。
可一个小孩,再怎么聪明,终究只是个孩子,再怎么大胆,也还只是个孩子。
他最终还是被回来的养父母找到了。毒打一顿自是免不了了,更糟糕的是他们还把他卖给另一个人贩子,因为卖得便宜,且长得又不赖,所以李复虽然半死不活,倒也有人愿意买。
于是,李复从一个人贩子手中辗转到了另一个人贩子手中。
第二个人贩子,倒是没有像先前的一样,有固定的地方。他是个走贩,所谓走贩,就是一边走一边贩卖。
那一年,刚刚年满七岁的李复,因为那一顿毒打,再加上人贩子不愿花钱治疗,最后还是没能好好恢复过来。再到达归隐镇这个小镇时,已经半生不息了。
在一堆小孩中,他是最不可能有人要的一个。
那时候的他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在逃跑时没有帮助其他人一起跑,所以,上天才这样惩罚他。
可万事有因,他那么做,也只是想让自己多一丝生机罢了。更何况,是环境逼迫他这样做的,他没有别的选择。
那时候的他想,是不是因为自己太自私了?可他有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他只是害怕罢了。
最终,他想,都已经快死了,关于这些,还有什么好纠结呢!只是,长这么大,他还是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有疼爱自己的家人。
在最后一刻,他许下心愿,说,如果真有下辈子,他希望可以生活在那样一个家里。
后来,李复常常在想,也许那一刻,老天爷真的听见了他的呼唤,实现了他的这个愿望。
因为,晕倒后再次醒来的李复,睁开眼,看见的就是干净整洁的屋子,是他出生以来看过最好的也是最温暖的房子,有个很和蔼的大叔还有很可爱的哥哥和弟弟,还有像母亲一样的审慎时时刻刻对自己嘘寒问暖。
等李复的病完全好以后,他终于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是这位李大叔,从人贩子手中买下了半死不活的自己。并把自己带回家里,为自己请了大夫,还一直照顾自己。
李复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很多了,更何况,对于这些救了自己的人,更是感激得很。
于是,他对他们说,他虽然年纪小,但他什么活都会做,只要求他们不要赶他走。
或许是他那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让人觉得好笑,反正那时候,他们一家人都笑了。
再后来,李复真的在那个家里留了下来,他有了自己的姓名。姓李名复,日复一日的复,同时也是不复昨日的复。
他留在了这个家,成了这个家的一员,虽然是小厮的身份,过的却是他们家人的生活。
李聃比他年长三岁,像他哥哥,李仲比他年幼一岁,像他弟弟,还有比他小七岁的李斐,也像他弟弟。
李聃十岁那一年,也就是李复来李家那一年,村里的杜尚先生要为村中孩子授课,他做为李聃的贴身书童,有幸学些知识。
李复想,他的这一身,虽才十五年时光,可这十五年中,虽然经历一年懵懂,一年幼稚,五年的地狱生活,可余下的八年,他是何其有幸,和他们在一起。
这一辈子,他虽然才有十五岁,剩下年月不知几何,可只要他活着一天,他就会永远感激李家一天,报答他们一天。
他喜欢他们,所以他可以在他们面前活得肆无忌惮;他感激他们,所以他才会为他们担忧无比。
他念着他们的好,感着他们的恩。所以,他们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也因为相处已久,所以,他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正因为如此,他才知道李聃的这次游学的意义之重,才明白为何李聃在未及弱冠之年,就要独自游学,也明白李聃的抱负。
在他看来,洛逸轩的信,无非是催李聃早日回去罢了,其他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虽然为杜先生生辰是要事,可李聃游学也不是闹着玩的。可这次,李聃却要赶着回去,白白浪费这些日子。
李聃做事虽然随性而为,可他也有自己的计划,李复知道,所以才有此一问。
听见李复的话,李聃似是在意料之中。他道:“这些,以后,还有机会的。”
“可公子,你不是……”
不是什么,后面的话被李聃打断。
“我自有主张。”
“可公子,老爷和村人对你身负重托,你说要在及冠之年考得状元。若是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公子回去后,定没有多少时间游学了。”
说到这里,李复停了一下,看李聃没有阻止的意思继续说道,“公子,虽然你当初突然决定游学时,我心里不赞同,可我自知身份,倒也没劝阻。后来,我随公子四处游学,才明白游学所获益处匪浅。才知自己目光短浅,坐井观天。因此,更明白,这大半个月对公子的重要性。洛公子不同于您,我们不像他一样,所以,我……”
李复的话,满满是对自己的关心,李聃当然明白。可这件事不只涉及身世的事,李聃不知道说出来,是否会惹李复回忆起那些往事。虽然这些年,李复变了很多,可那些事,哪能说忘记就忘记的。
更何况,这件事事关杜蘅身世,洛逸轩说得模糊不清,他也不清楚具体细节,所以,说出来还不如不说的好。
于是,斟酌半响,李聃道:“逸轩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李复有些生气的嘟嘟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维护着他。
“洛公子以前不总是缠着您,不让您看书么。”
提到这些事,李聃有些好笑,“那只是年幼的事罢了。”
“哪里年幼了?那时候洛公子都十五岁了,就像我现在一样大。”
李聃好笑又无奈,道:“好好,我知道了,我不理他就是了。”
这样的迂回,倒叫李复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公子……”
不想再在这个上多做纠结,李聃道:“这次是确事出有因,否则我也不会做此决定,你就不要再气闷了。”
听李聃这么说,李复虽然半信半疑,倒也没再说什么。
不过确实想想,能让李聃这么着急回乡的,又让洛逸轩让人快马加鞭送信来的,应该是大事。可老爷信中没提过村里最近有什么大事,李复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能有什么事。
最后只能归咎于自己脑子不够聪明,毕竟,他的聪明,还不算是大聪明,更何况是摊上和李聃前途和李老爷满心希望的事。
可李聃不说,他又猜不出来,又不敢问的,最后,只能自己默默的待在角落里,不知道是不是在思考发生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