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5分钟让宝宝远离疾病
49585800000017

第17章 5分钟远离习惯性疾病(4)

2.手术切除

由于扁桃体是一种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所以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医生多比较慎重。但如果扁桃体反复多次发炎,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酌情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

(1)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旺盛,其具有的免疫功能也最活跃。因此这段时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应慎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一般应掌握在10岁以后手术切除。

(2)慢性扁桃体炎频繁急性发作、扁桃体周围脓肿、扁桃体增生肥大妨碍呼吸和说话者,扁桃体小窝内有干酪状物,患儿有口臭不易消除者。

(3)慢性扁桃体炎引发附近器官感染者,如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

(4)慢性扁桃体炎引发全身其他器官变态反应性疾病者,如风湿热、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5)扁桃体多次发炎以至于长期低热而找不出其他原因者。

如何防治肺炎

当宝宝发热并伴有咳嗽,家长往往会想到:“我的宝宝是不是患了肺炎?”其实,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仅局限于上呼吸道,只有少部分抵抗力弱、炎症较重的小儿才容易患肺炎。

肺炎大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多在冬春季节气温突然变化、宝宝抵抗力较低以及侵入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强时才容易发生。

宝宝患肺炎时的症状有:①发热。热型可以表现不一,有时会高热39~40℃持续数天,早产儿、营养不良儿也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不容易被家长发现。②咳嗽。肺炎时,患儿咳嗽较频繁,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早产儿及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③呼吸急促。患儿呼吸次数增多,呼吸次数常≥50次/分,同时有胸凹陷,呼吸费力,呼吸困难,颜面、口唇发绀,严重的时候伴嗜睡,饮水吃奶也变得困难,甚至烦躁、哭闹、惊厥。④肺部啰音。如果用听诊器可以在孩子的前胸和后背听诊,当听到中、小水泡音时就应考虑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肺炎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危急状况,医生这时就会让宝宝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给予24小时监护,因为此时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是关键

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轻者口服,重者静脉用药,疗程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容易复发。此类药物疗效较好,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体征效果明显。细菌感染时可以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类药物。考虑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时,可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2.加强护理不能忘

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60%左右,室温20℃。少食多餐,吃清淡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鼓励宝宝多饮水,以利汗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拍背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祛痰药物。咳嗽较重影响休息时,可用少量镇咳药或镇静剂帮助镇咳。

3.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偶有出现并发症的,如心力衰竭、胸腔积液、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情况时,有可能危及生命,要积极进行治疗。

一般大部分肺炎经过正规治疗在1周至1个月内就痊愈了,只有少部分重症肺炎及婴儿期肺炎来势比较凶险,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如何防治的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化脓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茵、大肠杆菌等)感染脑膜或脑实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化脑”主要是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细菌特别容易侵入大脑而发病。其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喷射性呕吐、烦躁、精神委靡、抽搐甚至昏迷。小一些的宝宝这一系列表现不很典型,可以表现为容易激惹、烦躁不安、常常用手打头、尖叫、凝视、惊厥等。检查时宝宝表现有颈项强直、前囟隆起、饱满、张力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等。有时容易合并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并发症,造成肢体瘫痪、耳聋、失明、智力低下、癫疒间发作等后遗症。

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化脑”时脑脊液浑浊呈脓样,白细胞增多明显,糖和氯化物显著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细菌消耗糖的缘故。蛋白质含量可以增多,涂片或脑脊液培养可见到各种形态的细菌。

治疗方法:

1.抗生素治疗

“化脑”时由于感染的病原体是细菌,所以抗生素是首选。

一定要早期、联合、足量、有针对性地静脉给药,方能及早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如大剂量青霉素每日40~80万单位/公斤体重,或氨苄青霉素每日300毫克/公斤体重,目前专家推荐使用新一代抗生素头孢曲松每日100毫克/公斤体重。

2.对症治疗

①积极降温。因为高热会增加脑细胞的能量消耗,加重脑细胞水肿,所以要把体温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以用冰袋物理降温、湿敷降温,特别强调头部的冰袋降温,必要时给予亚冬眠及药物治疗,帮助患儿渡过高峰极期。②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可酌情应用20%甘露醇、激素、呋塞米)等方法。③给予充足的营养供应,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可明显减少患儿的死亡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机率。

如何防治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性炎症。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均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脑炎。患腮腺炎、麻疹、风疹等传染病后1~2周也有可能引起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炎。

发病时宝宝可以低热,也可以突起高热,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呈进行性恶化过程,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衰竭、脑疝而死亡。即使挽救了患儿的生命,也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及生活质量。

“病脑”时腰椎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蛋白质轻度至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检测出不同类型的病毒抗原或抗体,这时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病脑”主要为抗病毒治疗。目前已有较大突破,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次5~10毫克/公斤体重,每8小时1次,特别针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有效,疗程1~2周。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是广谱抗病毒药物,可用于呼吸道病毒等大部分病毒感染。更昔洛韦5~10毫克/公斤体重,可针对性地对抗巨细胞病毒的感染。也可考虑应用干扰素、转移因子等,可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这些均是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中要积极降温,减轻脑水肿(如20%甘露醇、激素、速尿)等方法。及时就诊,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如何防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导致的一种全血细胞减少综合征。宝宝主要表现是明显贫血,反复出血和感染。小儿时期不少见。

由于粒细胞缺乏,抵抗病原菌感染的能力就明显下降,患儿常出现反复、严重的感染而表现发热,如发生口腔黏膜溃疡、咽颊炎、肺炎,甚至败血症,此时应用抗生素治疗也很难控制,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出现发热时要特别引起重视。此外,还会出现皮下淤点、淤斑,反复鼻出血,重者可便血和尿血,肝脾和淋巴结一般不肿大。

化验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性贫血应想到有“再障”的可能,应做骨髓穿刺,可见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均减少,而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便可诊断。有一部分不典型者,只凭一次骨穿很难做出诊断,应多次多部位做骨髓穿刺,必要时做骨髓活检。

治疗方法:

1.保护性隔离

因患儿此时抵抗感染的能力较差,所以要对患儿进行保护性隔离,不可与外界病人接触。

2.避免感染

对反复高热、感染的病人要选用广谱抗生素,要避免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

3.药物治疗

可选用雄性激素(如丙酸睾酮、司坦唑醇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小剂量泼尼松)等进行药物治疗。

4.骨髓移植

必要时可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此方法为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对严重病例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起到治愈的效果。今后脐血干细胞移植也是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之一。

如何防治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是宝宝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和上尿路感染(肾盂炎和肾盂肾炎)。宝宝的泌尿道感染表现与成人有很多不同,具体表现为:

1.新生儿期

泌尿系统症状不显著,全身症状反而较重。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烦躁或嗜睡、面色发灰或发绀,少数可有惊厥、黄疸或菌血症。

2.婴幼儿期

常伴有泌尿系统异常表现,如各种先天畸形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婴幼儿的感染途径可为血源性,即血液一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也可通过尿道—膀胱—肾盂上行感染引起。因此可表现发热、呕吐、腹痛、腹胀、生长发育缓慢等,还可以表现为排尿中断、排尿啼哭或夜间遗尿。

3.儿童期

可表现为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腹痛或腰痛,也可以有发热、夜间遗尿或尿臭等现象。

尿液检查对诊断泌尿道感染非常有帮助。①尿常规检查:离心尿白细胞5个以上/高倍视野即可诊断。但新生儿期也可正常。②尿艾迪计数:白细胞100万/12小时以上。③尿细菌培养:选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在1~10万/毫升为可疑;超过10万/毫升便可确诊。致病菌多数为肠道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克雷白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全身败血症。其他真菌、支原体、病毒等也可致病,但较少见。

治疗方法:

1.加强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使尿量增加,可减少细菌在尿道壁繁殖。

同时注意清洁外阴。鼓励多休息,少吃盐和多刺激性强的食物。

2.抗生素治疗

新生儿和小婴儿用氨苄青霉素每日75~100毫克/公斤体重,分4次静脉滴注;1岁以后的宝宝可用氨苄青霉素100~200毫克/公斤体重,分3次静脉滴注;或头孢噻肟钠每日100~200毫克/公斤体重,分3次静脉滴入。疗程7~14天,连续3天尿培养阴性后表示所用药物有效,继续应用所选药物,疗程结束后停药1周再做1次尿培养,防止复发。

3.预防方法

①注意护理好宝宝的个人卫生,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尽量不穿开裆裤,以防止细菌入侵。②男孩包皮过长者应清除污垢,包茎者应手术矫治,国外建议学龄前儿童包皮环切可减少尿路感染。③防治蛲虫,减少前尿道引起感染的可能。④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等医疗操作。采取以上措施,可以减少宝宝泌尿道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