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49616700000046

第46章 演播室电视导演与表演艺术(12)

(4)奖惩分明

摄制组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应当是一个准军事化组织,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理应奖惩分明。对于积极肯干、事事争先的就要在全摄制组予以表扬;对于疏忽本职工作、造成拍摄拖延或损失的责任者,轻者要予以告诫,重者要做出明确的处罚决定。

明确有力的奖惩制度是凝聚摄制组、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有力措施。导演要带头,要在摄制组树立正气,宏扬有事大家齐动手的集体主义精神,营造和维护摄制组的创作氛围。从导演做起的实干精神是一部优质作品在生产中不可或缺的。

2.导演的工作程序

做任何事情都是应当讲求一定的程序的,没有一定程序的工作就会局面混乱、杂乱无章。电影的生产是大工业生产,更应讲求生产的程序。导演引领着全体摄制组的生产进行,没有清晰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程序就不可能高效优质地完成拍摄创作任务。

懂得影视生产程序,就如同庖丁解牛一样知道如何下手。

在影视的生产与创作过程中,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创作生产的一定规律,依循这个规律就会顺利而又经济节省,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导演拍戏工作进行的“六道程序”是每一个导演都应该熟知和遵循的,它是全组工作紧张有序、步伐协调一致的有效保证。

(1)定机位,定镜头景别

选定机位也就是决定摄影机的方向与位置,导演同时决定这一镜头的景别和摄法。在此之前导演和演员都会依据这一镜头的设计进行不同的表演设计,但这一设计肯定应当根据这一镜头的表现和功能来确定。导演在此之前可以和演员讲解、约定这一镜头的表演方案,也可以不和演员交流而各自心中有数。但演员必须读过分镜头剧本或知道这一镜头在整体中的表现位置,从而使自己的表演方案得到导演的肯定或指导。

(2)布光,讲戏

机位确定以后就是照明根据具体的时间和光效的要求来布光了。此时,也是导演与演员表演方案第一次接触或碰撞的时候——导演要根据不同的镜头设计向演员讲清环境和镜头的调度,讲解剧作与人物的规定情境以及这一镜头的任务与目的,还有具体的演员调度与行走路线等。演员要依环境和剧作、导演的提示、镜头的调度和场面调度要求,首次拿出他的第一性的人物行为和动作的表演方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表演方案确立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导演在实际操作中习惯不去更多要求或事先指导演员如何如何表演,而先看演员是如何设计和解释这一镜头表演的,要让演员以积极主动的、自信的创作状态进入角色的创作。让演员放开来演才会有创作的火花产生。此时也是导演吸纳演员表演方案以丰富导演创作的最佳时机,不要错过这个有利的时机,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想法而把自己的表演预想强加于演员。对于不善于自己设计与进行表演安排的演员,导演要有耐心,细心地给予明确的动作指示,规定好动作的线路与动作的时机。在此时,不要求演员的表演情绪完全到位,导演对演员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预估的能力——实拍时他们会完成到什么状态。要教演员学会引而不发,要让演员在实拍中达到最好的状态和表演出最好的结果才是好的导演作为;不是一说戏演员就已经眼泪汪汪了的就是好导演、好演员,其实离实拍还早着呢!

(3)走戏,练镜头配合

在导演与演员沟通磨合好这一镜头表演方案以后,就是技术练习的时间过程了。走戏,为的是让演员的表演与各技术部门的运作达到完美统一,更为的是使演员在走戏的时间过程中进一步地理解、消化、安排自己表演的心理过程,使动作表现过程达到“有意识的安排,下意识的动作”。

在这个阶段,导演主要把握的是技术层面的实施与实现——摄影机的运动、镜头内外部的调度、影像与光效、录音的位置与效果……在走戏的过程中不要一再地指责演员的表演状态,要让演员有充分“放松”自己找到角色感觉的过程;一再地呵斥和指摘只会使演员内心慌乱和手足无措。这个试戏的过程同时也是评量导演的镜头设计是否合理与表现是否得当的时候,在某种情况下也要根据演员的适应情况更改镜头、摄影机等摄制技术的安排设计。要在镜头中给演员一个可以完成的“舒服”的表现可能,这也是走戏的目的之一。

走戏中导演会不断地提出对于各部门的技术要求,如果是激情戏或是要求情感比较深入的戏,导演此时就要留意保护演员进入状态——尽量不要在此时大呼小叫、吆东喝西地破坏现场的“预备氛围”。只要演员的演出线路对头,摄影、照明、录音的技术完成没有问题,演员表演的到位那是下一步的事。

(4)预演

预演是实拍前的整合练习。预演是对于实拍效果的综合演示,此时对于一切镜头中的技术与艺术要求要做到完备——完全准备好,并不一定完全实施。在预演中唯一不对演员要求的是内心与情感的全部投入——因为预演不一定能够一次完成。预演中导演和演员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与约定——在实拍的时候他可以完成到什么形态。这完全是由导演对于戏中演员的熟悉与认知程度来决定的。要相信演员在实拍阶段可以焕发出角色的状态与激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的表演上。

预演中要求演员表演到位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次性的艺术”。当然了,在采集时可以重复多次,但一般的情况下第一次是最为鲜活的。与其叫各部门和演员全部表演到位就不如实拍一条了。

所以,预演就是预演,预演不需要情感的喷发。

(5)实拍检查(摄影、美术、录音、服装、化装、道具等各部门)

这是一个全技术过程,检查实拍时不能出现闪失。

一切细致的检查工作都是为着一次实拍的成功,任何检查的疏失都会使全组工作受到挫折和打击——一切都要重来。在这里受到最大打击的应当是导演,其次就是演员——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心血来完成每一次拍摄的,当他们以自己的全部力量和付出来与镜头对话的时候因为技术的过错而使镜头无法完成,对于他们的付出与期待是不公平的。检查不到位所造成的拍摄失败是会给导演和演员造成挫折感和失败感的,而这时的导演和演员都会有一股“无名火”,很容易发作,乱嚷“骂人”。熟悉摄制组的人、参与摄制组工作的人都知道:平时并不怎么卖力出汗干活的化妆、服装跟场人员在检查时一句:“等会儿!”上来磨磨叽叽地又补妆又整衣服的,这是最显“干活”的时候也是最讨导演好的时候,这几乎是每一个摄制组的通病。但聪明的导演此时如果认为问题不大应该制止,以保持演员创作情绪和创作状态的连续性。

在检查中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很短的也有可能是一个很长的调整过程(例如更改、调整摄影或录音设备及美术布景),此时导演要引导演员放松,不能过早地令演员白白耗费精力与情感。

切莫小看了实拍前的技术检查,更不可以省略和取消这一阶段的必要工序。

(6)实拍

实拍是一切想法和准备的实施。实拍的命令一下,现场立刻应保持肃静,不应再有任何人的走动和声响,导演的神圣和艺术创作的严谨就体现在此时此刻。这是导演、全体演职人员全力进入创作和发挥自己艺术潜能的时刻,所以任何的不敬都是对于创作和大家共同努力的亵渎。就像新生儿诞生,导演和大家急切地等待了许久,热切地希望见到第一面一样,从希望他不缺胳膊短腿到看到一个漂亮的孩子——这是一个对于结果的、创作的期待,导演脑子里只有他的镜头、他的人物、他的画面、他的创作。演员也同理,此时的演员是竭尽全力的一搏,是以自身奔向角色的“我即是”的化身过程,他同样在检验的过程中期待着完美的完成,所以,这时的任何干扰、打搅都会是最讨人嫌的——很多导演就常常因为实拍时的场外说话声或后景穿帮的人而暴跳如雷。实拍就如同打仗一样——不出击则矣,要出击一定要保证成功。特别是在只能一次成功的镜头拍摄中更是如此。

但实拍有时候是会重复进行的——重复是为了修正和达到更完善的结果。“会重复”这并不等于就可以在第一次或其次的实拍中掉以轻心。一个导演或一个摄制组养成拿实拍并不当回事的毛病,那么紧随它的必然是稀松的摄制状态和演员懈怠的表演。

在实拍的过程中,导演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作风和创作风格在演员的指导上会有不同的做法:在不同期录音的现场有的导演会明令指挥、大声说话提示演员甚至提示台词;而深沉儒雅的导演特别是在同期录音的现场会沉默不语细心地判断演员表演的优劣,不管是何等的风格,在第一条实拍过后导演“镜子”的作用便要发挥了——演员的指导工作可以说“正式”开始。实拍的反复过程即对于导演镜头及表演想法尽善尽美实现的过程,也是导演不断地提出技术与表演要求的过程——指导演员的工作在这一阶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前面的各阶段对于演员的指导当然是指导演员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那是在没有正式表演前的提示和想法的交流。

当第一条实拍结果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导演要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明确地指出“通过”还是“不行,再拍”,不能犹豫不决。犹豫只能是没能力的表现,也会相应地消减演员和工作人员对于导演的信任感。在指出问题或肯定技术操作的完成情况以后,与演员的交流要以从肯定出发的亲和态度来讲出导演不满意的地方和对演员在下一次拍摄中的要求。其实对于全体摄制组的实拍也应如此,我们不是常看到、听到导演在现场一条实拍过后喊道“不错!挺好!——再来”吗?——这是聪明的导演的指挥技巧。

实拍是全摄制组的关键时刻,实拍很重要,不应该反复试戏总不实拍;要大胆地带领摄制组和演员走入实拍,因为摄制任务只有在实拍中才能够完成,一个演员和一个摄制组只有在实拍中才能够不断成长。

在影视行业中各部分都有其自身的专业特性和专业技巧,只有熟知其专业理论和专业技巧才能够胜任其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现场经验和导演技巧才能够做到忙中有序、快而不乱。快不是目的,快必须在艺术质量保证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大胆地进入实拍,使实拍在摄制现场连续起来,以保证在摄制现场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这是一种导演带领摄制组和演员工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