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49616700000049

第49章 导播(2)

四、导播对节目的把握

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播,除了要掌握先进设备的性能,熟悉编辑播出的基本程序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并能掌握音乐和镜头语言的节奏感以及机位、构图、镜头组接规律和简单的美学知识。导播要懂艺术,要懂技术,要懂镜头。

在电视节目现场制作中,电视的现场直播和录播都是通过现场镜头切换、同步组接画面,再现现场的真实情景,以真实的现场氛围使电视观众受到感染的。一台晚会的成功与失败,与导播的镜头组接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电视导播,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把艺术的潜能同灵活的技巧和电视意识结合起来。电视导播的思维和眼光必须先于摄制集体,创作应在通过电子设备的操作呈现出最终结果之前形成。电视导播必须把创作思维传递给摄制群体,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并使用声音、字幕、特技等辅助手段来完成节目。所有这一切应首先产生于导播的思想之中,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技巧把这些设想体现到荧屏上。合格的电视导播必须具备的素质除了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外,导播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节目的成败。

导播的主要工作就是调动摄像机切换画面。切换如同做文章,会产生每个人不同的情趣、个性。哪一类节目采用叠化的手法,哪一类节目采用硬切的手法,镜头如何衔接组合以及对摄像机运动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因导播对节目的理解认识和自身的趣味、个性、艺术修养不同而不同。切换的节奏变化更是因人而异,有这样的可能,同一首歌,有人切出来细腻平稳,有人切出来抒情意味浓;同一舞蹈,有人切出来带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有人切出来有跳跃感;同一小品,有人切换流畅,有人却切得冲突感强。因此,在现场切换过程中,导播的水平和作品质量成正比。

总之,节目对导播的要求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要对节目有正确的理解。

节目切换是有章法、有规律的,要在遵循一般影视规律的前提下对每个节目进行画面表现的创作。导播台上的切换,是导播自己在透彻把握节目的前提下,对表现效果已经有了设想的结果,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体思维。有些镜头的设计在组织节目时就考虑到了,甚至为了某种表现而对节目提出特别要求。因此,切换台上的果断工作,来自思路清晰和胸有成竹。

第二节 不同类型节目的导播

一、新闻类节目的导播

新闻节目的导播是所有导播工作中最基础的,相对其他节目来说,新闻节目的导播往往有一套固定的程序。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每次节目主持人走进演播室的节奏和线路相对固定,开头结尾的镜头也是固定的。导播对开头结尾的镜头组织要注意一致性,因为这些部分的镜头节奏也属于栏目的“招牌”形象元素之一,这些相对固定的程序是新闻节目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新闻节目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导播不可以随心所欲,必须按照规定的动作、规定的程序,前后呼应。在新闻节目的导播工作中,内容为第一要素,形式为内容服务。

二、采访谈话类节目的导播

谈话类节目是近几年各电视台的热门节目,下面就谈话类节目的导播预演做一些介绍。

经过预演,导播可以对采访谈话类节目做以下具体安排:

确定负责拍摄主持人的出场镜头的摄像机位,确定主持人介绍采访对象的方式,熟悉采访的话题和提问的内容。

确定节目进程中是否需要插播回放片段。与各相关岗位明确需要插播片段时的口令以及确定拍摄现场回放大屏幕的机位。

检查所有摄像机的取景范围,确定每台摄像机的主要拍摄范围。

协调不同机位之间在拍摄景别上的匹配。

预演节目的开场和结束部分以及所有被摄对象的入场和出场,检查现场拾音质量和声响幅度,检查嘉宾的着装是否适于拍摄。

摄像师和导播之间应使用统一的标准景别和镜头调度口令,避免在拍摄过程中产生误解。使用统一的简称可以加快镜头调度。

通常导播会先给出机位编号指令,然后再给出景别指令(如“1号机位双人镜头”,“2号机全景”,“3号机主持人”,“摇臂大全景”等)。

摄像师应充分利用预演来熟悉本机位可以拍摄到的范围空间。这样当导播提出镜头要求时,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摄像师就能够迅速告知这些镜头的最佳拍摄机位供导播参考。如果拍摄位置处于现场拾音麦克风和舞台之间,或位于其他麦克风的拾音范围内,则在移动拍摄时,摄像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持静音操作。另外,在移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始终要注意自己和摄像机阴影的投射位置和方向。

(现场嘉宾与机位布置)

在预演中,利用拍摄间隙调整摄像机机位时,应该也另加以确认。采访和谈话类节目的随机性强,现场直播中,几乎没有在拍摄间歇进行机位变换的可能。如果镜头外的嘉宾突然发言,就需要一至两台摄像机迅速调整机位实施拍摄。在直播中,确实需要改变摄像机位时,导播会向摄像师询问调整所需的时间。富有经验的摄像师的应答总会比实际估算的时间多一点,因为要应付预想不到的情况,留有余地。

语言类的节目,关键在于切换语言点,也就是切在一段话的最后一个字的落音时。形象地说,就是“句号”处。切好这一点就能抓住对话一方,即使切过之后原来讲话的人继续说下去也属正常,对方的反应也是需要的,可以不慌不忙地再切回去。还有的时候,现场观众的反应镜头也要当做节目的要素切换进来,作为节目气氛的衬托,还可以在将来编辑时作为剪接点使用。切换时应当充分确保以下几方面:

1.前后镜头的景别差别,营造连贯的视觉效果。

2.镜头的视觉重量感依赖于拍摄景别以及构图。

3.画面的构图由景别、机位、灯光以及被摄人物的姿态、位置、移动方向、关系线、神态、表情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甚至还包括现场的氛围和环境因素。

4.构图与摄影机架设的位置有绝对的关系,同时,与摄影机所使用的镜头也有关联。

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几种谈话方式进行机位布置和构图分析。

第一种是主持人在一侧的一对二采访方式。一对二和一对一的访谈拍摄会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嘉宾的位置可以灵活安排,采访者可以安排在两个嘉宾之间,也可以在他们的一边。

主持人在一侧是一种相对容易的座位安排方式,特别是当只有两台摄像机时。

主持人用一台摄像机(1号机)进行单独拍摄,这样就可以拍摄主持人的中近景或中景镜头,甚至可以稍微向右侧移动一下机位拍摄三个人的画面。

2号机可以单独拍摄任何一位嘉宾,也可拍嘉宾的双人镜头,或者三人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当2号机进行重新构图时,1号机则需要拍摄许多反应镜头。

第二种是有三台摄像机,1号机主要拍主持人的活动,同时也可向右移一点拍三个人的活动;2号机可以拍嘉宾中的任何一位,也可拍两个嘉宾。

大致来说,2号机可以拾取节目过程中嘉宾的精彩镜头,3号机则可以聚焦另一位嘉宾,这样就能给两位嘉宾以良好的正面镜头。

第三种是在三台乃至四台(包括移动机位)摄像机的情况下,导播一定要固定一台摄像机为全景备用(通常为2号机),这样在录制现场,其他机位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全景为其他机位留下了迅速调整的时间。

三、会议的导播

会议的现场制作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特殊的种类。为什么特殊呢?在其他类型的现场制作中,制作部门能够参与组织策划,按照电视制作规律和特点来安排内容,但会议不行,电视制作机构往往处于被动服务的角色,不能主导被拍摄的内容,与会议组织方的沟通和获得其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会议的现场制作或直播属于新闻类节目的制作,导播在镜头组织、字幕形式等方面要遵循新闻节目的规律,在会议的导播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会前和会议组织机构进行充分沟通,获得尽量详细的会议议程。

2.掌握主要参会人员的名单,了解主要和重要参会人员在会场里的位置和活动。

3.导播、摄像师、CG字幕员、导播助理都能熟悉主要参会人员的相貌和名字。

4.会议现场制作中的字幕必须预先制作好,并请会议组织方的新闻负责人审查、签字认可。

在会议的现场制作中,在主席台就座的往往是重要人物,面对主席台正面要有足够的摄像机,因为在会议中常常有主持人介绍参加会议的主要人员,这时候就需要至少三台以上的摄像机轮流交替按顺序以主持人的讲话语速拍摄被介绍的参会人员,这时导播只能用硬切的转场方式,导播预先必须获得主要参会人员的介绍及确切的出场顺序。

根据介绍的顺序,摄像师必须迅速找到摄像对象,需要说明的是,拍摄主要或重要人员的机位要在拍摄对象正面60度夹角范围内,以获得相对正面的构图。

转播会议是电视台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在直播过程中常常因场面单调、注意力分散而出差错,要注意的是:在发言人发言时穿插其他参会人员的镜头要注意宣传纪律。拍摄领导时注意每个镜头的停留时间,要注意节奏均匀。拍摄参会人员要注意拍摄对象的仪态,面对冗长的发言,往往有部分参会人员精力不集中,出现不雅动作(如抽烟、剔牙等),甚至瞌睡。参会人员不是职业演员,他不知道自己处于几台长焦摄像机覆盖之下,他们常常在被拍摄的时候做出一些不适宜的动作,作为导播要精力高度集中,一旦发现有预兆要尽快切开。有经验的导播往往在转播前就会请大会主持人严肃提醒参会人员,会议将被现场直播,请参会人员注意形象,这样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体育类节目的导播

体育类节目的转播是使用现场电视节目制作手段最多的节目,我们难以想象没有现场节目的制作和转播,当今体育运动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事实上,重大体育赛事最大的收入就是来自赛事的转播。

要让电视观众的兴奋点随比赛精彩场面的不断变化而有起伏,电视直播导播应遵循以下规律和原则进行镜头切换:

1.遵循客观公正、胜者优先的原则

体育实况转播能使世界几亿甚至几十亿电视观众在同一时间欣赏同一节目,除了体育比赛特定的因素外,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进行镜头的切换是转播体育比赛盛况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欣赏习惯的电视观众接受并喜爱观看。

作为一名优秀的、让观众认可的体育比赛直播导播,“客观公正、胜者优先”的原则是其必须认识和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2.体育比赛镜头的切换要符合镜头语言的规律

在体育比赛电视转播中,观众主要期望看到赛事进程和细节,而不重于听。观众自己看到的和别人讲的效果不一样,前者以真感人,后者谈得虚拟。所以体育节目导播应善于发现和抓住比赛过程中一些有趣的细节和事件,通过画面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导播的切换要随着场内比赛节奏和场景情节的变化而变化,镜头切换过程中要随时分析电视机前观众此刻的视觉需求。

体育节目导播在图形信号使用上,应将字幕叠加在较稳定的全景或中近景镜头上,无大幅度推、拉、摇现象。只有这样,电视机前的观众才能够清楚地看到画面而不会受任何视觉上的不良影响。

3.尽量按照比赛节奏切换

体育节目导播的职责是让观众先看清比赛,在看清了比赛的基础上再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好比赛。以足球转播为例,通常的做法是以全景把比赛交代清楚,大特写把握关键人物,比赛停顿或节奏舒缓时重放多角度慢镜头,使观众尽量从不同角度看好比赛。

掌握镜头切换节奏的舒缓、快慢,绝非切得越多越好,前提必须是让观众看清比赛。有些比赛的镜头是根据动作变化来切换的。体育比赛的情况瞬息万变,但其中也有规律可循。总之,按比赛节奏和项目规律以不影响观众观看比赛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