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广播电视一体化教程
49616700000056

第56章 附录(6)

改版前的《鲁豫有约》采用的并不是演播室播出的形式,而是设置在不同的轻松氛围和有情调的地方,有时是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有时是在清幽的茶座里,有时是在嘉宾的家中。而鲁豫与被采访的嘉宾坐下来一对一“聊天”,这种氛围和感觉仿佛把观众带到了一个朋友聊天的私密化空间里,公共的空间与私人空间在这里不分彼此,相融相通。嘉宾在这样一种日常化的地方,尤其是在自己的家里,更容易产生“与朋友聊天的错觉”,而更容易打开心扉,展示出真我的一面。这种“带你到明星家做客”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希望了解明星隐私的欲望。比如采访成龙时,地点就定在成龙在香港的豪宅里,观众从而更直观地了解到成龙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改版后的《鲁豫有约》变成了演播室谈话,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增强了现场视觉效果与互动性。改版后节目现场增加了300位观众,1200平方米的大型演播厅也使把《鲁豫有约》办成中国优秀的脱口秀栏目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问。改版后节目的播出时长增加了,原来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双向的交流变成主持人与多个嘉宾之间以及与现场的观众们之间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更像是大家共同参与一个话题。这种改版迎合了话题内容的扩充这一变化。改版后的《鲁豫有约》更多关注时下新鲜的、热点的、时尚的话题,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鲁豫有约》节目把公众日常生活中所热衷的话题拿来谈论,请到当事人现身说法,把观众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疑团一一解开,也把观众从对话题发展始末的混沌状态中解救出来。可以说,节目本身成了时尚话题、新闻事件的系统的梳理者,通过在演播室的公开谈论,还给观众一个清晰而明朗的认知。

但是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日播的节目形态和大容量的节目内容的需要,与现场观众的交流远远不够。在现场的观众更多只是一种摆设,他们只扮演着节目现场“缺席的在场”的角色。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这个扇形空间中的主体。但是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交流反而没有改版前直接、坦率。面对嘉宾和三百多位现场观众,主持人鲁豫在改版前对被访嘉宾一些直率的评价在演播室这样一个公众化的空间没有办法说出口,而在节目最后,改版前鲁豫对整个访问的个人感言也演变成对每一位被访嘉宾祝福的客套话。演播室里的《鲁豫有约》似乎在力图提供一个大家相互交流的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还是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仍然只是“沉默的螺旋”。陈鲁豫是凤凰卫视的名主持人,她独特的气质成就了她今天的成功。但是,她的气质也决定了她是一个知性的小女人型主持人,改版前《鲁豫有约》朋友聊天式的一对一的访谈更适合她的风格与气质;改版后《鲁豫有约》虽然在收视率和观众口碑上也不错,但是从追求更高的主持艺术境界这一角度看,鲁豫本人在驾驭大场面上缺乏经验,无法控制节目现场。为了弥补陈鲁豫这一点上的不足,改版后的节目现场多数情况下是嘉宾一个个上场、采访、退场,每一次她所交流的只是一个或两三个嘉宾。但是在1200平方米的演播室里,在300多名现场观众面前的陈鲁豫,依然没有原来在咖啡厅、茶室里与嘉宾之间随意聊天来得自然。《鲁豫有约》作为一档有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电视访谈节目,它的魅力绝不仅仅是嘉宾的独特故事、主持人和嘉宾间的谈话而已,而是栏目各个环节之间所营造的一种文化的意蕴和历史怀旧的氛围。但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改版后的节目中已经有所弱化,在众多的时尚热点中湮没不彰。作为一个品牌,《鲁豫有约》与其他谈话栏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题材内容上的历史感,形式上的记录性和精致的后期制作。改版后这种与众不同的形式、独特的风格以及观众和业界认可和欢迎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却被大众对谈话节目的娱乐性、对访谈人物的时尚性、对故事话题的戏剧性要求所取代。这种盲目地、刻意地将一档精英栏目拉到接近大众、迎合大众的层面上来,失去了自己最可宝贵的味道和作为一个品牌的风格与特质,将一档独特的栏目普通化了。

改版后《鲁豫有约》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已经成为栏目潜在的硬伤。虽然《鲁豫有约》的影响力和收视率使得一时之间还无法看出这一硬伤的致命性,但是长此以往,《鲁豫有约》在众多思想贫乏、人物雷同的选题中会日益丧失节目制作的深度和力度,从而失去自身的独特追求和文化品味。透过《鲁豫有约》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到一档优秀谈话栏目背后的艰辛与无奈,可以看到其在追求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的两难境地。《鲁豫有约》的选择,在笔者看来,是一次不够明智的改变。它稀释了栏目原来的精华,放大了栏目原来的隐患。《鲁豫有约》的改版足以让当下众多的谈话栏目引以为戒,尤其是采取精英话语立场的栏目,不能随便放弃自身的文化立场和栏目品味,与市场、时尚和大众妥协,否则,最终恐怕将会得不偿失。

(作者:余丽霞、陈丽君)

附录11:四川国际电视节动漫活动造势策划书

尊敬的频道领导:

为迎接四川国际电视节(动漫节)的到来,以“知识,娱乐,普及,提高,创新,发展”为宣传方针,开展系列活动与节目创作为电视节(动漫节)造势和宣传,以便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动漫节的举办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省内动漫业的发展方向和四川省动漫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此,本策划案将围绕动漫节的主题和内容而展开。

本策划方案以2007年1月—2007年10月(电视节、动漫节开幕)为活动周期,分为启动阶段、宣传造势阶段和动漫节成果展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打造“借脑工程”,所谓“借脑”,即是充分发动广泛的社会力量,诸如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教授、青年教师、学生以及各动漫制作机构有关人士和动漫爱好者,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各界人士参与节目,借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品位。

节目形态:制作电视谈话类节目《说动画》(暂定)。

节目定位:娱乐、益智、知识、普及。

节目目的:普及动漫知识,提高大众对动漫作品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分析国内外动漫现状与差距,指导国内动漫作品的创作。

节目形式:有主题的即兴谈话,通过大量的电视电影资料和专题动漫秀表演来实现动漫资讯的传递和交流。

节目选题:动漫方面的各类知识和优秀作品的赏析。(具体话题和专家,学者商议后确定每期主题)

谈话人:主持人1名;

嘉宾2—3人;

动漫爱好者若干。

谈话方式:

1.有准备的脱口秀。主持人把握节奏,引导进程,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引发观点和知识的碰撞,通过名作的欣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有目的地通过动漫秀表演来活跃现场气氛。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动漫节的信息及活动等相关资讯传递给观众。

3.现场观众和嘉宾的交流答疑。

此节目时间暂定为60分钟,一周一期(3月—4月共9期)。

节目看点分析:在国内动漫产业急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对动漫产业还不是十分了解,然而动漫产业确有广泛的发展前景,缺乏的是交流和认识的窗口。《说动画》这类节目就是看准这一市场,为动漫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交流和认识的平台。目前此类电视谈话节目国内空缺,对于有兴趣者可以借此学到知识,提高水平,对动漫不了解者可以在这里看热闹的同时,欣赏到一些精彩的动画片段,了解动漫节信息,最终达到动漫节启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