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朝反攻演义
4978100000057

第57章 行大婚彩缤纷纭 涌暗潮内外政军

“啊!说起来,慈炤还真是喜欢看书哇!”

光凌帝将手中的书本装回书函里,小心的放回到书架上,自言自语的慨叹道。

这时候,耳畔再一次回响起朝堂上大臣们一个个义愤填膺式的慷慨陈词:

“宁可带去金银布帛,也绝对不可以带典籍去胡廷!昔者唐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带去诗书礼乐、典章文物及巫医百工,结果有唐一代,北虏西蕃,水火交侵;前车之鉴,惨痛心扉!恳请我皇三思啊……”

“可恶!四弟爱书如命,现在空手去胡廷,这跟坐牢有什么区别!”骂着,一拳捶在书案上。

这时,有内侍走到门口禀报:“启奏陛下,内阁首辅兼礼部尚书魏藻德求见。”

因为心情低落,今天的早朝朱慈烺又称病推掉了,魏藻德此时求见,必然是有事要奏,于是朱慈烺想了想之后便答应了。

“臣魏藻德参见我主万岁万岁万万岁!”魏藻德一迈进来门槛,向前快走几步,突然一撩那身绉纱朝服的前摆,扑通跪下,高声呼赞,行四拜大礼。

朱慈烺心中疑惑不解,毕竟现在自己身在永王原先所住的寝宫里,臣子追到这里求见,而且还行最重的拜礼,一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奏。想到这些,朱慈烺便问道:“卿家如此急着求见寡人,可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启奏陛下,礼部为皇上选定的大婚吉日即将临近,然苦于皇上久罢朝会,臣虽数上奏折却不见披示,是故,臣心急如焚,冒死拜求圣裁!”

原来是为了大婚的事情,唉!可惜四弟不能看到,算了!

朱慈烺心不在焉的随口应道:“喔,知道了。嗯,是谁来着?叫什么——”

“皇上圣明,钦点的准皇后名叫钱秦篆。”

“啊,对,对,孤家记得她是——是——”

“皇上圣明,是南畿松江府人。”

“嗯,好,朕知道了,卿家回去着礼部照例办理就是。没别的事,先回去跪安吧!”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吧。”

“先帝上圣御图,大明司契;手调元气,心运洪炉。怎奈逆贼开衅,仙驾不追。臣等每念及此事,无不心如刀绞;故,臣冒死私自组织翰林院及内阁诸检讨、学士,根据先帝《起居注》与内阁所藏先帝御批奏章,编订《崇祯圣上佳言选集》,现已初定草稿,跪请皇上审阅。”说着从袖子里拿出一本明黄色封皮的册子,双手举过头顶。

朱慈烺朝身旁的王德化微微扭头,王德化会意,上前将册子呈上来,交给他。

“寡人知道了,没事你先下去吧,待朕仔细看过之后再通知你,去吧!”朱慈烺看了看封皮,便放到一旁,朝他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臣告退。”魏藻德毕恭毕敬的退了出去,转身出门,偷偷的擦了擦额间的细汗:怎么突然觉得皇上变得神情冷漠了许多似的,难道是错觉吗?算了,反正大婚的事情总算是定下来了。

魏藻德并不知道的他的疑惑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不知道,当一个人心中的仇恨积累到极限的时候,便会化作冷酷和残忍…….

光凌帝的大婚即将到来,得到首肯之后,六部九卿与皇宫内外迅速忙碌起来。

无论是前代还是本朝,除非皇帝在登基前已经完婚,大婚仪式绝对是不亚于登基大典、大朝仪或元旦朝贺的盛大典礼。

这里,我们不妨通过大婚另一方的角度,来看一看这场史无前例的、由非皇家出资操办的大婚典礼的前奏。

前面提到过,当初后宫选秀时光凌帝阴差阳错“钦点”下来的准皇后名叫钱秦篆,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她的家人必定是一位精于稽古考据的博学大儒,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钱秦篆的父亲钱梅,字彦林,是江南文社的魁首,此人不单文采出众,而且交友广泛,颇有心计,在南畿江左一代小有名气,与陈子龙是好朋友;在得知礼部将从民间募选一批“自费”秀女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女儿钱秦篆送往京师。

被选中而即将成为皇后的钱秦篆被暂时安置在皇城内,这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充满激动和好奇的大眼睛望着皇城里无数的红墙金瓦,和墙角上四角的蓝天:她知道,就在这层层宫墙外的某一个地方,住着自己未来的丈夫,大明帝国的皇帝——那位英俊可爱的少年天子……

掰着手指数着每一天,期待着不知道那天就要到来的大婚日子。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紫禁城的时候,身穿六章玄衣衮冕的光凌帝朱慈烺在众多宫娥、内侍的簇拥下,登上皇极殿宝座,上向外望去,宽阔的殿前广场正中,长长的朱红丹陛从御阶一直通到皇极门,两旁身穿大红朝服、头戴金梁冠的文武百官分递三班,随着《中和大乐》的从容乐声,百官们的四拜大礼整齐划一,礼毕归位,这时,礼部的正副使官昂首阔步走上丹陛中道,跪拜之后,传制礼官上前宣读制命: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兹选南畿松江府华亭县候补钱梅之长女秦篆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采问名礼、纳吉纳徵告期礼、奉迎礼。

钦此!”

使臣接过制命,跪拜之后出中门而去,随从们捧着制案、节案,又有侍卫抬着彩舆紧跟其后。看着使者们出奉天门而去,王德化俯身低声说:“皇上,先去后边建极殿歇一歇吧,彩舆逢迎皇后娘娘回来还得一个多时辰之后呢。”

“嗯,好吧!”朱慈烺点点头,圣驾起兴,文武百官们在目送皇帝离去后,也依次出奉天门,来到午门外,列队恭候将要进宫来的彩舆。

而在另一方,钱秦篆怀着忐忑的心情经历了“纳采问名礼”、“纳吉纳徵告期礼”、“奉迎礼”之后,终于有女官宫娥为她换上九龙四凤冠祎衣,朝着皇宫的方向跪拜之后,礼官请她登上彩舆。

这时,教坊司乐队为前导,彩舆两侧正副使臣以及随行官吏、侍从簇拥护送,朝大明门进发。已经有人通知等候在午门口的文武百官前往承天门外,列班迎接,等候彩舆进入。在目送了皇后迎亲仪仗进入承天门之后,迎接皇后进宫的职责就转由司礼监的宦官们承担了,正所谓“内外有别”。

彩舆到达午门前,乐声停止,在交接了册书和宝玺之后,彩舆由内侍和宫娥接管,缓缓地穿过层层宫门,来到皇极殿前广场。

“总算到了!”朱慈烺叹道。王德化忙请他驾临皇极殿的御阶前,俯瞰着刚刚从彩舆中下来的皇后。

“皇上,请颁册表吧!”

司礼监捧上制案金册朱慈烺打起来,展开,深吸一口气高声读到:

“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正位乎内,必资名家。夫妇之道,大伦之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以相宗祀之敬,以协奉养之诚,实所资惟重也。

南畿松江府华亭县候补钱梅之长女秦篆,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兹纳为后,戒之敬之,勉之劝之,夙夜无违。

钦此!”

钱秦篆双手加额跪在丹陛上四拜谢恩,紧跟着,执事礼官举着馔案进献御前,“合卺”礼仪开始!宫娥、女官搀扶钱秦篆从西阶登上殿基高台,两人各饮两卺酌酒,执手走入皇极殿,顿时乐声大作,这一刻昭示着这位名叫钱秦篆的少女就此成为大明帝国的国母——第十七世皇帝朱慈烺的后宫里的第一个女人!

(呼啪啪!

累死了!古代的礼仪实在是太繁琐了,“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果然不是盖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最接近神的民族,最接近天堂的国度……虽然看起来气势恢宏,可是写起来实在麻烦,尤其是迎亲的那一套“纳采问名礼、纳吉纳徵告期礼、奉迎礼……”,迫不得已,只好一句话带过去。

总而言之,大家只要记得实际上的大明皇帝的婚礼比这个还要复杂繁琐、还要有天朝威仪就是了。

天地悠悠,贤哉一闪而过……

喔啦啦!)

蜿蜒曲折的队伍缓缓的在移动着,队伍的主体是一群衣衫破烂的青年人,双手被绳索捆绑串联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人;而队伍的两侧则是全副武装的明国官兵,显而易见,这是官兵在押解闯逆战俘前往西安集合。

突然,一匹快马扬尘而来,马上是一位军官装束的中年人,白面微须,十分英俊。不是别人,正是东厂千户、戴贤亭刚刚收入门下的亲信,邵庆!

“加紧赶路,马上就要到三原了,等进了城有吃的喝的,早到的早歇着!”邵庆的一番话立竿见影,望梅止渴并非只是一个故事,这种情况下的确很管用,俘虏们顿时来了精神,脚步也变快了许多。

而这时候,戴贤亭已经跟曹化淳、夏复等人先行一步回到了西安。

“禀将军,前番有一股匪部渡渭企图偷袭西安,被我军剿灭,并且俘虏了匪干,只是,此贼十分顽固,下官想尽办法亦无法令其招供。”说话的是湖广总兵左良玉。

“哦?抓到一名匪干,诸位辛苦啦!戴某谢过诸位!”

戴贤亭身为钦差,如此客气,这些义军将领唬地连称不敢。但是得知抓到一名匪干,戴贤亭的确是很高兴的,因为虽然一举荡平了陕北匪巢,俘虏匪兵多达十余万人,但是“大顺”和“大西”匪伪政权的核心人物却一个都没有抓到,虽然这样一来戴贤亭可以以此为借口展开大规模的搜捕行动,以扩充将来开辟新天地的资本,但是,这同样也意味着流寇随时都可能重新翻过身来,这是戴贤亭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可不希望将太多的经历花在带兵剿匪上。

“好,那本官就去看看这匪干到底是什么货色,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