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情世故
5015100000022

第22章

乾坤大挪移,用人之智完美自己

二十几岁的人刚入社会,身边有各式各样的人,无论富人、贵人还是普通人在关键时候往往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主动和这些人建立关系,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对自己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1节以静制动,让诤友充当你的镜子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交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从不给你甜如蜜的奉承,也从不给你不切实际的打击,总是实话实说,直陈你的过失。他们,就是我们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朋友——诤友。

年轻人往往具有较强的个性,对于别人的劝诫有时觉得逆耳,喜欢听些符合自己心意的话。诤友的直言不讳,也许让我们感觉很没面子、很尴尬。但事实上,拥有诤友是人生的幸运和福气,因为他们能像镜子一样帮你认清自我。他们对我们直言不讳、肝胆相照,既给予我们真诚的关心,又会直言指出我们的盲区和瑕疵,帮助我们获得快乐和成功,而那些只会甜言蜜语迎合你的人,才是要提防的。

借用诤友的智慧,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错误、避免失误,不断取得进步。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以善于讷谏而闻名的帝王,他在结交诤友方面有许多有趣的逸事。

有一次,唐太宗闲暇无事,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杀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这还不罢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儆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做法太过分,因此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三思。”

唐太宗气坏了,把手中的玉笏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走了。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设宴席,召三品以上官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不得不承认,唐太宗能够拥有尉迟恭这样的谏臣是一位帝王最大的荣幸,他也确实依靠这些诤友的力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盛世局面。

缺点、错误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而诤友的作用,就在于他能指出你的错误和缺点,引起你的警觉。如果不能善待诤友的批评,那你的缺点和错误就永远无法改正。

其实,在诤友的批评面前,并不必反击、争辩,应当学会把诤友的批评当成宝,乐于接受并积极地去改正这些批评,用他们的智慧完善自身。

下面,我们来看三种正确对待批评的方法。

1.要合作,不要对抗。即使因为并不相干的事情受到了批评,也不要选择对抗性的做法。否则会给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多一些容人之量,和对方一起找到真正的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2.想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错。先把利己主义抛到一边,如果朋友批评得有道理,要客观听取他们的看法,并切实了解清楚,便于及时改正。

3.不要寻找替罪羊。不要试图争辩、迁怒他人或是矢口否认,这实际是给自己找借口,于己无益。与其在辩解上浪费时间,不如认真对待错误,及时纠正从而使自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