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情世故
5015100000032

第32章

骂名也有用,搭上逆势中的便车

提到“骂名”两个字,人们往往不是嗤之以鼻,就是躲得越远越好。其实,有时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骂名是逆势中最好、最有利的便车。

2007年,一位网友从凤凰论坛的锵锵杂谈上看到一篇题为《欢迎金庸,把没文学素养的鲁迅赶下文坛》的博文,出自网名叫“禾愚博士”的人。

兴许是自己对鲁迅先生敬重有加,这位网友立即写了一篇《为鲁迅先生正名》的檄文,来笔讨禾愚博士。作者先是将该文发在“红袖添香”网上,之后又陆续将该文发到人民网、央视网、中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红网和四川在线等几十家知名网站上,均得到网民们的响应,于是乎,笔讨、驳斥声一片……

孰料,这位网友和那位“禾愚博士”,双双入围并同时获选2007年凤凰论坛评选出的“十大金牌写手”。

表面上看,“禾愚博士”因在《欢迎金庸,把没文学素养的鲁迅赶下文坛》一文中对鲁迅先生大为不敬,被其他网友骂得火热,但实际上所有的笔讨、驳斥都等于在为他炒作、做免费广告宣传。这些“骂名”,足以让“禾愚博士”名声大噪。

我们暂且不讨论“禾愚博士”观点的对与错,但他借助骂名走红网络的事实却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迪。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善借势者善生存,有势时借势,无势时造势也要借,而且顺势要借,逆势也要借。

中国法家讲究“法、术、势”三者结合,把借势、造势当做治理天下的三大要点之一。现代社会中,“势”同样重要,善于借势的人或企业总是可以充分利用外部性坐收渔翁之利,尤其在自己势弱的时候。而且所借之势,并非全部是正面的。

孙子说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借势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捷径。我们做人就应该有点心机,灵活变通,不要以为只有优势可以派得上用场,骂名等负面影响也是一种可以用得上的势。平时应多关心时势,多积累知识,两者合二为一,这是借势的基础;要有胆识,别怕被骂,只有知识没有胆识就难以有借助时势的胆量和气魄,这是借势的支点。最后,借势时出手要快,抢占先机,这是借势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