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情世故
5015100000050

第50章

寻找与陌生人的共同兴趣点

事前规划,可事半功倍。与陌生人交往之前,要尽量对对方的职业、性格、兴趣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交往过程中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清末,在大太监李莲英的保荐下,盛宣怀才受到权势显赫的醇亲王的接见,详细汇报有关电报的事宜。盛宣怀以前没有见过醇亲王,但与醇亲王的门客张师爷过从甚密,从他那里了解到了醇亲王两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醇亲王跟恭亲王不同,恭亲王认为中国要跟西洋学,醇亲王则不认为中国人比洋人差,自己的一套才是最好的。

第二醇亲王虽然好武,但自认为书读得不少,颇具文人风范。

盛宣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到身为帝师的工部尚书翁同和那里抄了些醇亲王的诗稿,背熟了好几首,以备不时之需。“文如其人”这句话一点都不错,盛宣怀还从醇亲王的诗中悟出了些醇亲王的心思。谒见之时,当他们谈到电报这一名词的时候,醇亲王问:“那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一个活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醇亲王听他能引用岳武穆的话,不免有所欢喜,随即问道:“你也读兵书?”“在王爷面前,怎么敢说读过兵书?不过英法内犯,皇帝大臣人人忧国忧民,那时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不堪设想了。”盛宣怀略停了一下又说:“那时有血气的人,谁不想洗雪国耻,宣怀也就是在那时候,自不量力,看过一两部兵书。”盛宣怀真是三句话不离醇亲王的“本行”,他接着又把电报的作用描绘得神乎其神,醇亲王也觉得飘飘然,觉得中国非办电报不可。后来醇亲王干脆把督办电报业的事托付给盛宣怀。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明白,当你要特意去结识一位陌生人时,一定要多加准备,将其当成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经历。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事先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性格、喜恶,在对对方基本情况了如指掌的前提下,还要设想有可能出现的变故,做好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准备。求同存异,在交往中要尽力寻找双方在兴趣喜好等方面的共同点,以加深彼此交流。

“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碰到一起,往往能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双方日后的交往也会变得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