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5020800000129

第129章 凡事“曲则全”

第128章凡事“曲则全”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弯曲、圆融,凡事尤其是劝说、进谏,需要“曲折”行事,不然,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嘉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在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比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

历史告诉我们,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言,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实心眼的大臣却十分认真,便不知轻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嫉恨,埋下祸根,早晚会受到帝王的打击、报复。

因为你针锋相对地进行争执和批驳,对方很难从内心真正接受,还可能使自己“惹火上身”。因此,在表达和行事方式上学会一些弯曲,效果就好多了。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也是一样,凡事“曲则全”,适当地弯曲点、圆融点,顾及对方的尊严,许多事情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