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未央宫辞
5043400000025

第25章 :封禅台

【泰山】

“上帝降宝鼎,懋褒社稷,朕即不敏,兢兢焉惧弗任……”一身礼服的刘稚在封禅台上显得意气风发。匆忙登基,内压权臣,外吓诸夷,天降宝鼎,举国敬畏,少年得志如他。

“刘瑾,请宝鼎出,朕与百姓吏民大臣同观!”

刘瑾连忙叩首道:“谨遵皇命!”

不多时,一辆花团锦簇,周身点缀着无数鲜花的大马车在四匹纯白的骏马拉着从军营中慢慢走过来。

刘稚一挥手,乐声顿时一变,开始变得庄严肃穆。

礼乐礼乐,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列国年间,晋平公强听师旷奏乐,结果因为德薄,无福听师旷之乐,导致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的记载。

马车来到天子法驾前,率队值守护卫的中郎将朱雀伏地,跪在车的两旁。然后,有十二红衣力士上前,先对天子一拜。然而才卸下车厢,露出了载于车中的一个大鼎。

编钟大作,连响十二声。

秦人以十二为圣数,行半十二铢,铸造金人十二,田亩长宽百二十步,律令诏书亦是十二字一行,十二篇一章。汉效秦制,也以十二为圣数。

“请司命上前一览宝鼎!”天子刘稚对着左右道。

“请司命上前一览宝鼎!”宦官们宣告着。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蒙着面纱,缓步走到刘稚面前,对刘稚一躬身,然后走到车前,仔仔细细的打量一番,然后点头道:“臣妾观此宝鼎,隐约有神光溢出,庄严肃穆,神圣,确是禹皇九鼎之一。”

这个蒙面夫人这么一说,顿时,许多人都坚信了,宝鼎一定是禹皇九鼎。因为这个妇人的名号实在是台响亮了。

列国年间,阴阳家效命周室,有周易八卦传承的阴阳塔凭借超脱世俗的术法,趋利避祸,更筑阴阳塔以窥天命。阴阳塔自此凌驾于两宗四派之外,阴阳塔的司命更是显得越发神秘。

当世司命一出生就被视为祥瑞,太祖亲自册封为神女。

“以老朽浅见,及卜卦之像,此鼎当为故宋宗之徐州鼎,宋亡,鼎落于魏,埋汾脽。”

这老人一现身,勋贵臣工纷纷侧目。

道家之首,帝下诸皇,仙人无垢!

司命和无垢两人被视为当今天下最善窥探天命的神人,有此二人出面,天命归汉已成定局!

刘瑾作为阉宦奴仆,反应最是迅捷,立刻跪道:“恭喜陛下得鼎!”

其他文武大臣也立刻反应过来,纷纷恭贺道:“臣等为陛下贺,为社稷贺,为天下贺!”

“贼酋受死!”

一道人影伴随着一声长啸,奔腾而出,锋芒直指傲立封禅台上的帝君刘稚。

“太白袖剑!”

刘稚身前的朱雀满脸惊诧,匆忙上前护卫。那人稍一转身,轻而易举地避过了朱雀,十丈之内,金光弥漫。

“云缠雾绕?”刘稚微微一笑,满面嘲讽。足不抬,手不动,竟从一片金光中遁了出去,“云隐,你敢刺杀朕!”

“没想到陛下还有如此身手。”云隐被叫破身份也不惊讶,反倒是对小皇帝刘稚展露的身手诧异不已。

云隐乃是当世一流高手,双袖所至,铺天盖地。云隐本人的身形更是飘忽不定,人影相叠,化作一道金虹,天上地下掠来掠去,神采飞扬,飘逸若神,一举一动无不优美潇洒,赏心悦目。然而刘稚却似步履平底,却总能在毫厘之间,避开长袖圈击。

“你这是什么身法?为何我一举一动你皆洞若观火,可我却看不透你的行迹!”

“帝王武学,天子望气!”刘稚再次从容避开云隐的攻击,“凡人驾驭真气,乃是因为真气是死物,行迹皆在我眼中,然我刘氏贵为真龙天子,以龙气驾驭自身,行迹岂是凡夫俗子可以揣摩的?”

刘稚修习帝王武学,虽然年少,却有龙气庇佑,国运滋养,天下间也已少有敌手。云隐看似敌对刘稚一人,其实对敌帝王龙气。刘稚驭气,龙气驭人,牵之引之,推之送之,人气互驭,劲上加劲,神妙之极。

陪王伴驾的权贵臣僚不乏武学上的大行家,见此情形,均觉不可思议。先帝之后,鲜少有刘稚嫡传正宗出手,世人大多无缘亲眼目睹“天子望气”的神妙,更别说知道“人气相驭”的奥秘。

刘稚轻飘飘一掌推向云隐,看似平常,却有金龙咆哮而出。云隐有如洪水在前,避之不迭。

云隐长袖在手,竟不知如何出招。他一生遇敌无算,这等奇怪感觉从未有过,顿时大感屈辱,蓦地将心一横,不管不顾,长袖击出。刘稚再次随手拍掌,任凭云隐百般变化却绕不开这平平无奇的一掌。二劲相交,云隐的袖劲被强行截断,一般怪力自刘稚掌心直冲上来,数道怪劲透掌而出,竟然将云隐的五脏六腑全数震伤!

云隐袖招忽变,袖锋掠过刘稚胸前,两道剑袖曲折纵横,已将刘稚圈在其中。

“太乙剑诀?”刘稚脸色微变,“朕只道西昆仑的那几位故去之后,这路剑法依然失传,不料竟然还在人间。”

西昆仑四宗八脉,剑客无数,太乙剑诀更是汇聚天下剑法之奥妙,此刻剑诀变换,犹若樊笼。

“此乃泽脉之剑,龙困于野,如何升天?”

“浅溪焉能困真龙?龙战于野地,其道穷也!”

太祖在世,以帝王武学对决昆仑剑神,数十年后,两大绝学再度相逢,已然物是人非。

云隐忽然惨叫一声,摇摇晃晃奔出数步,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双眼盯着刘稚。

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人立马上前,兵刃抵住云隐各处要害。

刘稚一步一步走到云隐面前:“朕想不明白,你们天机阁窝在楚地当老鼠不好吗,为何要在此时此地刺杀朕?”

“为故国尽忠何须理由?”

“楚国早已覆灭,要尽忠用不着在蛰伏这么些年。”刘稚对云隐的说辞不以为然,“堂堂副阁主,独自一人执行这个毫无成功之可能的刺杀,朕实在是想不通。”

“想不通,黄口小儿,你永远也想不通的,今日之后,大汉覆灭在即,覆灭在即啊!”云隐仰天狂笑三声,双目怒睁,竟是自断经脉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