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殿前欢
516500000205

第205章

晕,一时心急,竟忘了这古人是看不懂简笔字的,急忙口述道:“绿豆12钱,连翘6钱,木通2钱,金银花6钱,黄连2钱,滑石2钱半,天花粉3钱,甘草2钱,地浆水澄清煎药,早、晚分服。香附2钱,冰片1钱,鸡血藤、青木香、广木香、三七各3钱,水煎3次,合在一起,每两个时辰服1次。”

药量下的有点狠,不过我看八王的身上已经起了红色斑疹,知道不下重药就怕中毒太深,难以救治。

“芷青,你不要救我,你救不了我的。”

我正拿了银针针刺赵德芳的大肠俞、小肠俞、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给他散毒,赵德芳虚弱地挣扎起身,不让我救他。

“为什么不救你?我怎么能不救你?你为什么要服毒?啊?”

“芷青,有些事情你还是不知道的好,你此时救了我,异日我还是得死,你救了我一时难道能救我一世?”

“什么一时一世,你现在给我老老实实躺着,你要气死我啊?”

看着手下的银针拔出来已是乌黑一片,心下气急,眼泪横流,大声斥责。

我的泪滴落在赵德芳略略抬起的手上,那只手慢慢放了回去,人也闭上眼睛,渐渐一动不动的让我针治。

“郡主,汤药来了!”

我放下银针接过汤药,一边喂八王吃药,一边责问房昭明:“怎么不请御医?”

“王爷不让。”

“你?”

我气得瞪了他一眼,真是愚蠢,竟然要眼睁睁看着王爷寻死。

强行喂了药,赵德芳昏昏沉沉睡了过去。我命人好好看守,不得有所闪失。唤了房昭明到偏殿上,拼退左右,让他把王爷因何服毒的内幕说与我听。

这内幕竟然牵涉宫廷皇位之争。

我原先只知道“斧声烛影”,可没想到竟然还有一份遗诏在里面。

赵匡胤驾崩前曾留有一份遗诏给贺皇后,赵光义先发制人以“金匮之盟”抢先坐了龙床。赵德昭守着先皇帝留下的那份立太子遗昭,左思右想,心潮澎湃,自知自己还年轻,对如此重大的事情,一人当然无力承担,于是他去找京城和外郡先皇帝的忠臣们商量,希望父皇的忠臣烈士与自己共倡大义。

大臣们心里都明白,当今皇上拿着杜太后的遗命,武功郡王拿着先皇帝的遗命。现在的太祖遗诏除了引起祸端之外,一点用处也没有!现实就是正统,现实就是正大光明,就是神圣不可侵犯,无论何人用何理由,要反对现实,就是反正统,就是倒行逆施,就是罪不容诛!所以,没有人敢于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支持赵德昭。

恰在这时,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赵光义决定亲征河东,这对赵德昭来说,想要夺回皇位,赵光义离京亲征,无疑是天赐良机。

翌日,赵德昭来到赵德芳府上,兴奋不已地告诉德芳:“陛下要亲征河东了,这正是大好机会,为这一天为兄已经准备三年了。只要皇帝一出京,自会有人把宫门打开。到那时为兄往崇政殿上一坐,天下就重新回到咱们兄弟手中了。”

说完把遗昭交给了德芳,说:“你把这东西收好,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起,到该用它的时候,为兄自会来告诉你。”

可赵德昭怎么也不曾料到自己费尽心机的长期谋划。被赵光义随口一句话,随随便便一个主意,便将他的全盘计划彻底打破。

“你们这些孩子,都是蜜罐里长大的,不知道天下是怎么得来的,更没见过什么是浴血奋战,所以朕要带你去河东,借机历练历练。”

赵光义出征北汉是威风凛凛,场面是让人叫绝的热闹和壮观,此战动用了蜀、岭南、吴越、荆南,还有西夏诸兵,数国之兵汇成大宋一国之军,过不了多久,北汉刘继元的官兵也将编入大宋之军。这是战争的宣言,是此战必胜的决心,是赵光义的肺腑之言。可北汉之坚城不是一鼓作气就能拿下的,几天下来,宋军时战时停,守城的汉兵被拖得疲惫不堪。

正当进攻太原城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赵光义前来督战,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皇帝殡天了,又要有新皇上登基了。”

接下来又有人喊:“要立武功郡王为新皇帝啦!”

士卒们顿时乱作一团。没多大功夫,人群中又有人尖声喊起来:“快看,皇上回来了。”局势很快平静下来。

班师回京后,赵光义以此次北伐不利,便很久不行此前平定北汉之赏,将士们不免议论纷纷。赵德昭便为将士们请赏,认为即使与辽作战失败了,还是应该赏赐平北汉有功的将领。太宗听后很不高兴,就说:“待你做了皇帝再赏赐也不迟。”此言一出,赵德昭惶恐万分,低头垂泪,默然而去。

武功郡王赵德昭所处地位本就微妙,而叔父那番话分明又是怀疑他有夺位之心,日后难全其身,又思及父母早亡,兄弟二人不得保,满腹心事竟无处诉说,顿生短念,回来后便自刎身亡。

据说,赵光义得知此事后又惊又悔,赶过来抱尸痛哭:“痴儿何至此邪!”下令厚葬,追封魏王。赵德昭死时年仅29岁。

赵德昭一死,赵德芳闻讯悲痛欲绝,一晕倒地,摔倒后竟然自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两个侄儿眨眼间一死一残,让赵光义面子上很不好看,便封赵德芳为八王千岁,意即“钦、良、忠、正、德、靖,以及上殿不参、下殿不辞”之八王。

不过我可记得好像有史料记载,赵德芳在太平兴国六年(981)病亡,死时二十三岁。想到此,我猛然抬头问房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