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新红楼之溶皇玉后
5192400000154

第154章

离别在即,悲情难以。鸳鸯哽咽地说道:“好妹妹,我都记下了,我一定会好好地等着姑娘回来找我的。”

这时,雪雁走过来说道:“宝二爷好像来了,让我给拦下了,我说姑娘正在换衣服,他便在院子里等着姑娘一起去老太太那边了。”

鸳鸯急忙抬起头,擦干了脸上的泪痕道:“看看,我这是怎么了?这般婆婆妈妈的,险些坏了大事。姑娘,咱们快过去吧!不要让老太太等急了。”说完,又替黛玉整理了一下头发和衣服便扶着黛玉走了出去。

香草也紧走几步跟了出去。

来到院中,见宝玉正穿着一件金光闪闪的长袍,乌黑的头发也被镶宝石的金冠束在头上。看起来到是英俊非凡。宝玉看向黛玉更觉眼前一亮,只见黛玉绝美的姿容上略施脂粉,更令她的妆容美艳逼人,不可方物。窈窕的身材被那金光闪闪的锦绣宫装恰到好处的包裹起来,更平添了她的高雅脱俗的贵气。只是这般美貌的林妹妹到底是不属于他的,她就是一只美丽的凤凰,早晚要飞上蓝天寻找她自己的归宿。宝玉一时看得呆住了,心里有着复杂的情绪,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黛玉轻声道:“有劳宝哥哥久等了,咱们这就去老太太那里吧。若是太晚了,恐怕不合适。”

宝玉这才回神,恹恹说道:“好,林妹妹咱们快走吧。”

二人缓缓踱着步子,香草和晴雯两个丫头在身后跟随。宝玉只是默然无语,黛玉忍不住悄悄打量着他,只见他浓眉紧锁。黛玉也知道他心中的苦闷,可是此时此刻,也不知该如何宽慰于他。因为毕竟今夜就离开贾府的计划是断不能改变的。

晴雯对香草说道:“香草姑娘,今日元妃娘娘省亲一会儿可有好热闹看呢。此生能看到这样的热闹,也不枉来世上一遭了。”晴雯素来天真,又胸无城府,说这话的样子,到着实显得可爱。

香草此刻哪有心思想这些,她只是盘算着如何顺利的让姑娘从晚宴上脱身,并尽快离开贾府这个是非之地。

晴雯见香草只是不说话一时也觉得无趣,便也不再说话。

忽然起了一阵寒风,香草赶忙紧走几步扶住黛玉问道:“姑娘,可冷不冷?我这里带着一件锦狐披风,姑娘要不要披上?”黛玉轻轻摇摇头道:“不用了,我不冷。”

与此同时,晴雯早就走了上来,为宝玉带上了一顶帽子,嘴里还念叨着:“昨日那头风的病才好些,这股风起得猛,还是带上帽子好些。”晴雯眼中流露出的无尽关怀之意,悉数落入了黛玉的眼中。这个标致、可爱、而又胸无城府的小丫头,她那对宝玉的仰慕之情,自是让人洞悉得清清楚楚的。不管怎么说,黛玉心中对于宝玉始终是存在一些歉疚的。现在看到这么个和自己有几分神似、且又心地如此良善的丫头能对宝玉如此倾心,她的心里不由升起了欣慰。是呀,日后能有这样个绝色的丫头常伴宝玉左右,也应该能一解宝玉对自己的相思之情了吧?不仅如此,宝玉的身边还有紫鹃呢,那也是一个一心一意爱着宝玉的丫头,但愿得这两个丫头在一处和睦相处才好。不过现下看来,晴雯这个丫头心地良善,到不会为难紫鹃;而紫鹃本来心地也是好的,能陪着宝玉自当满足,相信她也会聪明得搞好与宝玉身边其他丫头的关系的。

如此想着,两个人一路无语便来到了贾母的院中。一进屋,只见屋里已经济济一堂地坐满了人。贾母见到宝玉和黛玉一同来到,而且还都穿着自己和夫君当年都穿过的盛装,立时乐得心花怒放。宝玉、黛玉这两个心尖儿上的人儿能结合在一起,真是天赐的良缘了。而且黛玉嫁过来,她那丰厚的家产无疑都会悉数落入贾府,那些丰厚的家产又能让她的贾府风风光光几十年,她总算没有辜负夫君临终的嘱托。只是有些担心的是:贾政往苏州查对林家的家产为何至今不回呢?眼见就要到巳时了,元春就要到了,她在高兴之余,忍不住又有些心焦。但面上没有露出丝毫,因为她还是觉得这件事还是先不让黛玉为妙。遂面上立时展开一个慈祥无比的笑容道:“宝玉,黛玉,你们来了,真是我的一对心尖尖,你们快看看,她们两个这么一穿,还真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呢!竟比当年的国公爷和我足足明丽十分呢!

屋中在座的有: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凤姐、李纨,三春姐妹还有宝钗几乎都到齐了,等贾母这么一说,虽然是各怀心思,但都碍于贾母的面子,便都顺情跟着赞叹了一番。

王夫人虽然不乐意看到黛玉如此地明艳,又如此受宠,但因贾政走前也向她透露了一些宝玉娶黛玉的好处,故而此刻她也有些认同了。

凤姐、李纨以及三春姐妹倒是由衷地称赞二人的。因为她们都很喜欢黛玉,都希望黛玉日后嫁到贾府里来,那样她们就能永远在一起了。

而宝钗和薛姨妈此刻却是忘了妒忌的,因为她们早和王夫人商量好了,今日要和元春说进宫的事。只要能进宫,日后什么样的富贵荣华要不得!丝毫没有必要在这里来嫉妒黛玉。

一时宝玉和黛玉落了座,众人不过闲聊几句。忽听门上的小厮来报,说迎春省亲的队伍已经过了明华街,说话就要到贾府门前了。

众人一听匆忙整衣到门外迎接,到了门外,贾母为首站在前面,后面按照品级和年岁一一排列好。约莫又等了一盏茶的时间,只见一列奢华无比的宫队缓缓地从前方驶了过来。那华丽的宫幔,瑰丽的旌旗,都彰显着皇家的独特的至高无上风范。仪仗队的前面还有四个太监手拿着笤帚和铜盆在扫地泼水。后面的四个太监便在已经打扫好的路上铺上一条红红的地毯。那条地毯是那样的鲜红,那样的绵长,都不知道长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