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天下鸾华
52314200000065

第65章 三皇子献策

太子爷,您快走吧,离开婉仪宫,待会儿孝真公主回来,瞧见了不好。”

太子忽然脑中一激灵,待会儿素仪也会来,太子抹了抹眼泪,道:“我先走了。”

说着,起身便走,走到门口,忽然转过身,跪下来,郑重磕了三个响头:“母亲,儿子一定会当上太子,去许氏祠堂完成您的心愿。”

素欣看着太子,眼中泪水不断。

太子走出了婉仪殿不久,素仪也便来传皇后的旨意了。

太子神情惨淡地走在宫道上,时近申时,天空汇集了一层乌云,雨水哗哗而下,太子不撑伞,走在雨水里,神情凄恻。

却也不知走了多久,心中只是茫然无措。

“你是何人,怎么走在雨水里不打伞呢!”

身后传来一声娇如黄鹂的问候,这样清嫩的问候,令人于云雾茫茫的悲沉之中如同找到了通往对面山崖的浮桥一般清醒。

太子转过头来,凝神看着这位姑娘。

雨水很大,不一时,便积了满地了大水,被风一吹,地上水如烟如雾,爬上那姑娘多愁的眼角,爬上那一袭橘黄色的长衫,给雨中撑红梅点蓝底的油纸伞的姑娘增添了雾一样朦胧飘渺的美。

“阿柔拜见太子殿下。”

女子说着便要俯身下跪,太子伸手止住,持重问道:“你怎知我是太子?你认得我?”

女子低头,伞檐有雨水不住滴下,珠串一般从她面前划过,她梳着油光水亮的螺髻,略低着头,却也能将目光透过伞檐,看清她的眉眼,长眉凤眼薄面,虽身量纤细不像有福气的,但是那张顺垂的脸,却颇能动人。

“回太子的话?奴婢是去年春天刚从郡南选进绣坊春衫司的绣女,专负责给皇子绣外袍的。太子爷身上穿着这件套衫是奴婢绣的,掌司姑姑说,太子的套衫与其余皇子的不同,因为大金朝崇尚熊,所以太子的套衫除了绣宝蟒玉蛟外,还需绣上玉玺色的熊。太子的套衫出自奴婢的手,奴婢认得。”

太子尚沉浸在难以言说的悲痛之中,只是点了点头,却不多话,阿柔却忽然惊愕道:“殿下你怎么没有带伞,也没有太监随行,身上都湿透了,您身边的人为何如此大意?”

阿柔说着,便将纤细的胳膊抬起,将油纸伞举得老高,往太子身上靠。

太子摇摇头,道:“我素日练武,身体健壮,你只是个弱女子,这伞,你自己打吧。”

说着便转身要走,却听阿柔小声道:“太子浑身湿透了,回了宫被皇后娘娘瞧见了一定会心痛的,皇后娘娘一定会狠狠处罚太子身边的随行小厮的。”

太子脚步一顿,慢慢转过身来,神情冷峻地看着阿柔,迫视着她,愠怒道:“你说什么!皇后娘娘·······”

太子不再说话,有些话不能说。

“也罢,未免皇后娘娘担心,你便打伞随我回宫吧。”

“可是,殿下,”阿柔将脸微微仰起,看着太子的脸,有些忐忑:“殿下,可是,掌司姑姑找不到奴婢会罚奴婢月钱的。”

“这样?”太子笑道:“那你去我宫里当差吧。”

“去太子宫里?”阿柔望着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娇羞。

太子只看着前头的宫道,说着:“我宫里的侍女分为两拨,一拨是皇后给的,都排素字辈,一拨是宫里新进的宫女和往年得力的留下的,这一拨都排舒字辈,你以后就叫舒柔吧。”

“是。”舒柔看着太子。

此时夜色渐黑,三皇子已将嫡庶同院读书的奏章写好,于柔燕殿内呈上。

殷贵妃因身体不便,只躺在榻子上由婢女伺候着用羹汤。

皇帝与三皇子同在侧室下棋。

“听说你约了唐大人下棋啊?”

“没有。儿臣听闻唐大人身处高位,却也被流言纷扰,京城中人传他一脚踩着高位,

一脚担任训诫弟子之职,是徒有虚名,其实追名逐利,用追求名利的心去教导弟子,

难以教出好弟子。儿臣为唐大人不平,所以打算制造一副刻有桃李满天下的棋盘

赠给唐大人。”

皇帝抬头看了三皇子一眼,点点头,随即说道:“你倒是能想臣子之所想,忧臣子之所忧啊,这么体谅唐宁之,他一定认为你是个明主,能识人。”

三皇子听父亲说自己是明主,不禁有些得意,又颇感惊讶,自觉受宠若惊,连

棋都不知道怎么下了,只怕落错了子,显得自己不够稳重,有点风吹草动便心神

动摇,故而撇开下棋之事,将两指间的棋子搁在一边,对皇帝郑重跪下道:“其实,

对于玉晚书院儿子有一些提议。”

“那你,倒是说说。”皇帝对这个三皇子倒是颇为属意。

三皇子乃道:“儿子以为京城之中嫡庶之争已经愈演愈烈,庶出被嫡出压制得完全

没有机会。就连读书,庶出都不能与嫡出同室读书,儿臣以为这样下去,会扼杀

庶出的才能,朝廷会丢失人才。儿子请求选拔庶出中的才干出众者入京城第一书院

读书。一能广纳人才,使得朝廷官员品质更加精进,二者可使得我朝人才物尽其用,一展抱负,免有壮志难酬之慨,父皇提拔人才不论嫡庶的声名必然流传后世,为千古明君,三

者,为人主者,以百姓为子民,以子民之困苦为己之困苦,今者免子民才华不遇之苦,

亦能造福子民。望父皇允准。”

皇帝捻住棋子,望着三皇子一言不发,良久才道:“你以为父皇不想提拔庶出,不想抬举庶出?本朝规矩,庶不压嫡,无论庶出多么优秀,庶不压嫡!当初父皇拔擢申其秉与勤其用,便是因为他们提倡祖宗之法不足守。朕也以为,所谓庶不压嫡,实在荒谬。但是,朝中大臣

皆是家族中的嫡出,朕如果有意提拔庶出,难免伤害嫡出们的利益。”

“儿子想起了前朝之所以内斗而亡,便是因为前朝的穆仁帝大力提拔寒门,以至于让寒门之子担任宰相,终于触怒了贵族豪门势力,搞得朝廷内部新兴的寒门新贵与旧有的权贵两派内斗严重,终于被我大金趁乱攻入。”

三皇子道:“可是父皇,我们这个不一样。本朝虽有嫡庶争斗,但不至于酿成前朝之祸。而且,嫡庶之间本就有骨肉血缘,不至于内斗到你死我活。而且,儿臣不会去触动嫡出的利益的。”

皇帝看着三皇子:“你……怎么做,才能在不触动嫡出利益的前提下,提拔庶出中的有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