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毛文集
52457100000133

第133章 兰若有尼

于清回答道:“上面的好汉,在下二人奉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大人之命前来,有要事相商,还望通报一声。”

那汉子又问道:“空口无凭,你们可有什么信物没有?”

于清高声喊道:“有!”说着将玉牌丢上土堡。

那汉子将玉牌接住,打量了一番后,道:“二位暂且在此等候,容我进去通报一声。”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山门开了,一个小沙弥走了出来,说道:“二位施主,请跟我来!”

小沙弥引着于清和赵匡胤来到一座寺院门口,只见庙门上悬挂着一块写着“兰若寺”三个朱砂大字的牌匾,进入寺院后,又见大雄宝殿上有一块写着“胜福”的牌匾。

进入大殿,只见大殿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大殿神坛上端坐着一个头戴十方毗卢帽,身披九条金边袈裟,双手禅定,面色温润慈祥,闭目养神的老尼。

老尼的左右两边分别盘腿打坐着两个壮年汉子,左边的剑眉虎目,虎背熊腰。右边的面容冷峻,表情坚毅,有一种不怒自威之感。

大殿两边排座着九名大汉,整个大殿上,除了那神坛上的老尼,其他的人全部都不是出家人。

于清不禁觉得奇怪,自从进入狼山之后,一个偌大的兰若寺,除了前来接头的小沙弥外,竟然连一个和尚和尼姑都没有,一路上见到的全部都是普通百姓,有嬉戏的童子,有吆喝的汉子,有喂奶的妇人;有挑粪种菜的,有放牛木马的,有推磨舂米的,有织布制衣的,除此之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刀叉剑戟。这里仿佛不是什么寺院,而是一个屯田戍边的要塞。

见于清和赵匡胤进来后,小沙弥合十向那神坛的老尼拜道:“师尊,太原来的客人到了!”

于清向神坛上看去,那尼姑依然纹丝不动,也不言语。

正在纳闷之间,只见打坐在神坛左边的汉子站起来说:“下去吧,师姑知道了!”又对于清和赵匡胤说:“来者可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大人派来的人?”

那小沙弥退了出去。

于清拱手道:“正是!”

那汉子指着右边的一个蒲团说:“请上座!”

于清上到前来,盘腿坐在蒲团上,赵匡胤站在他的身后。

那汉子又说:“贵使者,请容我先介绍一下。”

于清点了点头道:“请!”

只见那汉子拍了拍身上的衣服,走到大殿中央的蒲团前,面对神坛上的老尼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说:“师姑在上,徒侄给您磕头了,师姑佛法无边,愿您老人家法尊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求您佛法保佑我狼山风调雨顺、百姓富足、羊肥马壮、永葆太平。”说完又磕了三个响头。

大殿上的人也全部跪下磕头,齐声高喊:“师姑佛法无边、功德无量,恭祝师姑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

突然间,只听“霍!”的一声,仿佛有一阵风吹过,大殿上的所有佛灯全部熊熊燃起。那汉子高喊:“师姑显灵了,师姑法谕:全部平身!”

于清和赵匡胤看着这装神弄鬼的一切,面面相觑、不知所言,更诡异的是那老尼似乎一直都保持着一个姿态,一丝不动,这更给这个大殿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大殿上的人们站起来后,那汉子自我介绍道:“贵使者,本座孙方简,兰若寺左护法,也是狼山寨主大当家的,这位是胞弟孙行友,右护法,二当家。左右两边的诸位是我兰若寺十八罗汉,也是狼山的各路将领。敢问贵使尊姓大名?”

于清拱手说道:“在下于清,我这位兄弟叫赵匡胤,我们奉刘大人之命前来贵地,共同协商有关事宜。这是刘大人的亲笔信。”

孙方简取出玉牌问道:“这玉牌就是你们带来的信物吗?”

于清说:“正是!”

孙方简打开刘知远的亲笔信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哼!听闻刘知远一向办事果断,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今天看来,原来也不过如如此,我孙某高估他了!”

于清听后,大感惊讶,问道:“孙寨主何出此言?”

孙方简说:“我派人和他接洽,共商大事,他本人不亲自来也就罢了,起码也要派一个大将前来吧!现在来的不过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还说什么为了慎重起见,如果不是他胆小怕事,就是瞧不起我方某!”

赵匡胤听了,冷笑一声道:“刘大人的威名远近闻名,都说刘大人有三宝,你可知道刘知远大人的第一宝是什么宝物?”

孙方简哈哈一笑道:“笑话,刘知远有三宝,一曰汗血宝马,乃发妻李三娘在榆次麻窝驯服的一神兽所化;二曰护身宝甲,乃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赐;三曰环首金刀,此刀由玄铁青钢和黄金打造,相传为大汉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所有,刘知远年轻时在祁连山拜师学艺,其师傅太乙真人所赠。三宝中的第一宝乃汗血宝马,不但能日行千里,渡水无波,踏雪无痕,且是其发妻所赠,刘知远惜之若命,天下何人不自,何人不晓?你真当我是孤陋寡闻的乡下人?”

赵匡胤接着说:“既然你知道,那你又可知道刘大人这汗血宝马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骑的?”

孙方简嘿嘿一笑道:“笑话,这种稀世宝马,一般人怎么能够染指,除非刘知远是不识货的傻子。”

赵匡胤说:“对了,既然你都知道这汗血宝马是刘大人的至爱坐骑,一般人别说骑,就是摸一下也绝非易事。那么你可知道当年我和于大哥出使契丹,骑的是什么马?”

孙方简被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这么一问,仿佛明白了什么,说道:“方某也曾听闻当年刘大人遣使出使契丹,赠与使者汗血宝马当坐骑,我始终都不相信是真的,难道真有其人其事?”

赵匡胤头一扬,高傲地说:“不错,确有其人其事,而且此人就在你的面前。”

于清说:“元朗,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提它干嘛?”然后又对孙方简说:“不管我们身份地位如何,我们今天来都是全权代表刘知远大人和贵方共商大事。我们诚心诚意的来,也希望你们诚心诚意的对待。”

孙方简对赵匡胤的话将信将疑,但是信物是真,亲笔信也是真,他说道:“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二位请随我来。”

然后对孙行友说:“行友,你也一起来。”

孙行友起身,和于清、赵匡胤一起跟随孙方简向偏殿走去。

进入偏殿,孙方简招呼于清坐下,然后高声喊道:“京娘,上茶!”

只听一个怯生生的声音答道:“是!”

片刻之后,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战战兢兢的端着一个托盘进入室内来,托盘里乘着两杯茶。当她走到于清前面的时候,由于紧张,那托盘里的茶杯颤抖得厉害,她把托盘放在茶几上,端起一杯茶递给于清,那茶水溅了些出来,差点溅在于清的衣服上。

于清见她那害怕的样子,就说:“我自己来!”说着把茶杯接了过来。

孙方简不禁大怒,骂道:“小蹄子,有什么出息?办这样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小姑娘一听,顿时惊恐万分,突然跪在地上求饶道:“大当家饶命!”

孙行友见状,不耐烦地说:“起来吧!这里没你什么事了,到偏房去候着吧!”

这个叫京娘的姑娘急忙磕头,说“谢谢二当家的!”然后慌忙跪着退了出去。

孙行友将另一杯茶递给赵匡胤,说:“二位请用茶。”

孙方简说:“实不相瞒,既然这位于公子全权代表刘知远大人,那我也不绕弯子,就开门见山的说了吧!”

于清说:“大当家的请讲。”

孙方简接着说:“其实,当初我们以狼山为据点,筑墙为堡,也是为了自保,防范契丹胡人的袭扰。契丹也多次攻打我们,都被我们大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于清说:“在下不知,还请大当家的明示。”

孙方简说:“那全是靠师姑法力无边,佛法保佑我狼山弟子,如果没有师姑她老人家的庇佑,也没有我狼山好汉的今天。”

“哦!是吗?既然师姑法力无边,有她佛法的庇佑,那为何大当家的还要有求于刘大人?”

孙方简听了,脸一阵红一阵白,道:“这......”

孙行友说:“于少侠此言差矣,我们不是有求于刘大人,而是希望和他合作。”

“此话怎讲?”赵匡胤插话道。

孙行友看了一眼年纪轻轻的赵匡胤,见他虽然年少,但是却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就说:“你们二位谁说了算?”

赵匡胤自知不该插话,尴尬地说:“我于大哥说了算。”

于清说:“不,我们二人谁说了都算。”

于清这样为赵匡胤说话,赵匡胤自是十分感动。年轻气盛的他一下子就没有了刚才尴尬的神情,说:“对,我们谁说了都算。”

孙行友接着说:“既然这样,二位请先听我把话说完。当初我们聚众自保,不但成功抵御了契丹的袭扰,而且也聚集了一千多户人口,所来也算一个千户之家。我们为朝廷抗击契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封我大哥为游奕使,我为副使,可是这就只是一个糊弄人的空头衔而已,一年多来,我们斩杀了多少契丹将领?缴获了多少契丹物资?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伸手向朝廷要一分饷银。我们之所以所向无敌,全是师姑佛法无边,仙力保佑。为了报答师姑的大恩大德,我们曾许愿在师姑百岁大寿给她老人家的法尊塑金身。为了这事,我们向朝廷提出要五千两黄金。没想到朝廷竟然说军费开支紧张,无法拨付黄金,只给我们五百两白银,我们这五千多人,一个人平均下来还不到100文,我们如此为朝廷卖命,就是打发叫花子也会比这个大方吧!所以我们不是说想投降契丹,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我们虽然投降了契丹,但是我们都是中原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为契丹卖命,杀害我中原百姓?现在的皇帝是个中看不中用的家伙,我们听说刘知远还算得上一条响当当的汉子,因此才派人和他取得联系,希望精诚合作,共谋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