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毛文集
52457100000273

第273章 太后有请

经常跟随藤原浩二出入南冥神龟岛的李俊臣很清楚,鱼鳔是鱼类储存空气的器官。如果将这巨大的食人鲲杀死,取出鱼鳔,那里面储存的空气完全可以供应回到海面。

想到这里,他瞅准机会,连续杀了食人鲲好几刀。

随着食人鲲失血越来越多,它翻滚挣扎的动作越来越弱,发出了一声声绝望的哀鸣。

刘玄清趁机拔出了长剑,一股黑血像喷泉一样喷了出来。那食人鲲慢慢沉入海底,落在血红的海床上。

此时的刘玄清已经遍体鳞伤,气息奄奄。体内的氧气已经消耗殆尽,海底巨大的压力让他头痛欲裂。他看着奄奄一息的食人鲲,缓缓地吐出一口气,一串气泡汩汩的从海底冒了出来。最后,他安静的躺了下去,身体慢慢下沉,落在食人鲲身边的海床上,安详的闭上眼睛。

这个曾经叱诧风云的传奇人物,名震江湖的玄牝门掌门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永远地沉睡在了南冥这片神秘浩瀚的大海之心。

毕竟曾经是师徒,李俊臣看着刘玄清的沉到海底的身体,心中竟然泛起一丝悲悯,他向刘玄清的遗体鞠了一躬,快速将鲲的肚子破开,取出了巨大的鱼鳔,已经精疲力尽的他饥不择食,喝了好几口鲲的血,体力顿时恢复了许多。他将头钻进鱼鳔了,贪婪地呼吸着鱼鳔里的空气。

此时的藤原浩二也已经奄奄一息。李俊臣来到藤原浩二的身边,解下了他身上的锦囊,里面装着乾坤玉壁的坤璧和于清的黑曜石。他再也不管藤原浩二的死活,带着鱼鳔穿过了幽深的海底隧道,逃出了海底。

李俊臣回到岛上后,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修整调息身体。全部恢复之后,他一不做二不休,将岛上的东瀛武士全部杀死,放了一把火把小岛烧了,坐上一条小船离开了小岛。

……

于清寻找师父刘玄清无果,只得返回卫州。

见到上官颖儿后,上官颖儿告诉他皇太后李三娘亲自来卫州找过他两次,希望他回来后立即去东京相见。

当于清知道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后竟然放下身段专门来卫州找自己,非常感动,这比刘备当年的三顾茅庐还要真诚啊。毕竟当年的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州牧,可皇太后的身份何等尊贵?如果不是遇到什么难事,绝不会亲自来卫州找自己两次。

想到这里,于清决定去东京一趟,看有什么可以为太后分忧解难的。

就这样,于清再一次来到这个让他欢喜让他忧的京城之地——开封。

虽然他当初离开以为是赵匡燕变心了,但是得了失心疯的他哪里又知道赵匡燕为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煎熬?甚至当初赵匡燕去卫州找他,为了他和上官颖儿大打出手这些他都一无所知。

所以,当于清再一次来到开封,心情十分复杂,他一想起赵匡燕,心就会隐隐作痛,如果不是因为深爱,就不会受伤害。

于清到了东京后,立即进宫去找太后李三娘。

当太后听说于清来了以后,亲自到宫门外来迎接。

不得不说太后李三娘很会笼络人心,她把于清领进宫去后,一面吩咐御厨准备晚宴为于清接风洗尘,一面家长里短和于清套近乎。

太后李三娘先是回忆了当初先皇刘知远在世时的点点滴滴,说先皇是如何的欣赏和倚重于清。后又再次提及先皇密旨托孤的事。

说到这里,皇太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眼睛湿润,竟然留下了眼泪。

于清见状,急忙跪拜道:“太后请务必保重身体,如果您身体有恙,我于清如何承受得起这个罪过?”

太后急忙起身扶起于清说:“于兄弟快快请起,哀家只是想起了一些陈年往事,不由得想起了先皇,让于兄弟见笑了。”

于清说:“太后,您贵为太后,一国之母,身份何等尊贵,您左一句兄弟右一句兄弟的,可折煞我了,您就叫我于清就行了。”

太后正色道:“那怎么行?当初先皇和你以兄弟相称,甚至愿意和你共享天下,足以见先皇并没有将你当外人。我叫你一声兄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于清说:“那好吧,太后!您这次诏我进京所为何事?”

太后说:“我们既然是一家人,也就不说两家话,哀家请你来,确实是遇到了一个十万火急的大事。”

太后顿了顿,接着说:“皇帝自从登基以来,严格奉守先帝遗诏,对杨邠、王章等顾命辅政大臣尊重有加,对他们几乎是言听计从。这倒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这些大臣权倾朝野,经常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不,前天晚上,皇帝到哀家这里来哭诉,说杨邠当众斥责他。皇帝说以前的事就算了,但这件事让他颜面扫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听皇帝的话外之音,怕是对辅政大臣们起了杀心。皇帝年轻,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但知子莫若母,这件事情干系重大,如果稍有不慎将关系到国家江山社稷的安危。”

说到这里,太后呷了一口茶,意味深长的看着于清,继续说道:“所以呀,于兄弟!哀家请你进宫,就是希望你能在皇帝身边,保证皇帝周全。”

于清听得头皮发麻,这可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皇室权力之争,如此机密之事,太后竟然告诉自己,说明太后是真的没有把自己当外人,于是,他说道:“太后,实不相瞒,我对皇室的争斗一点也不感兴趣。但是,既然太后看得起我,托我以如此大事,请太后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能保皇帝的周全。”

听到于清的表态,李太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欣喜地说道:“有于兄弟这句话,哀家就放心了!”然后一拍手道:“拿进来!”

只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箱子走了进来。将箱子放在桌子上后又退了出去。

李太后指着箱子说道:“于兄弟,你也知道,哀家一向勤俭节约,这些是我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东西,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财物用度紧张,哀家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希望于兄弟你能够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