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毛文集
52457100000290

第290章 黑白江湖(一)

农历八月十六--大华夏国传统佳节中秋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层袅袅的雾气笼罩着大山深处的小小村落,宛如一条柔柔的薄纱轻抚着静谧而羞涩的少女的脸。

山村的清晨活脱脱就是一副写意山水画,对文人墨客们来说,这无疑是他们吟哦于把酒临风之际,挥毫于纵情山水之间的绝妙素材。

据说,曾有一云游之士经过这里,告诉人们这里的风水有龙盘虎踞之势,是出大人物的地方。

可是对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只有贫瘠的土地和日复一日的劳作,这里的美景仿佛与他们无关,也没听说过出过什么大人物,就是连走出这山沟的人也屈指可数。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披星戴月的勤劳山民们已经散落在田间地头开始收割一年来那倾注着人们所有心血和汗水的微薄希望。

向往常一样,方东俊踏着晨露到河边的井里去担水。

走在田间小路上,两旁草丛中的露水打湿了他泛白的解放鞋,他卷起库管,让那些晶莹剔透的晨露尽情的舔吸着他小腿上的汗毛,冰凉冰凉的,清晨的清新空气丝毫不能排解他心中的郁闷。

说起来今天是方东俊的生日,但是对于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农村少年来说,过生日是从来没有也不敢奢望的事,挑一担水恐怕是他能为家里做的最后一件事。

九零年代初的筑州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而毕水又是筑州最贫困的地区,没有之一,方东俊的家乡雍和县又是毕水最贫困的县。

昨天的中秋佳节并没有对方家带来一点过节的喜悦,一张崭新的大学录取通知单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人们不禁奇怪,考取大学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为什么这家人会一筹莫展呢?

那还得从方东俊的家庭说起。方东俊从小聪明伶俐、勤快能干,是整个龙井镇中学成绩最好也是今年唯一考取大学的人。

在外人看来,方东俊是一个老实本分,略有几分腼腆的人。

其实,在他的心里,也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梦,那就是学就一身武艺,行走江湖,抱打不平。

但是这也就是他心里的一个侠客梦想而已,摆脱平困,出人头地,才是他目前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于方东俊的家庭来说,虽算不上村里最穷却也经常开不起锅。

刚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家人喜得合不拢口,可当知道一年要花三千块的学费时,全家人的笑容都疆住了。三千块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全家人一年不吃不喝的全部收入也没有三千块,何况家里还有一个读初三的二弟、一个读初一的妹妹,还有一个小弟弟在上小学。母亲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全家人的重担落在父亲一人的肩上,家庭负担非常重。就连自己上高中的费用也是找亲戚朋友东凑西借的,现在已经负债累累,而且还欠着学校的书学费。

眼看触手可及的大学梦因为钱的原因就要和自己失之交臂,方东俊除了苦闷还是苦闷。

“都是贫困惹的祸,如果家里有钱,什么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方东俊愤愤地想。

如果自己要上这个大学,不知要给家庭带来多大的灾难?不仅弟妹们不能再继续上学,母亲的病也无法医治,而且非把父亲逼出病不可。自己是老大,是半个顶梁柱,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毁了整个家庭。

万般无奈之下,他作出了一个让他的人生走向一个连他自己都无法预料的结果的决定--外出打工,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自己的找钱梦。如果找到钱,不仅能还清债务,而且能让弟弟妹妹好好的上学。

主意已定,方东俊对父亲说:“爸!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发愁,我能考出上大学的分数,也算是对您们扶我读书的辛苦有个交代吧,说明我并没有辜负每年交的那些学费。三千块对我们家来说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数字,就算我们全家一年到头不吃不喝,也凑不够这么多钱。这个大学我就不上了,我现在已经成年了,想出门去打工,挣些钱回来共东杰和东平读书。看得出来东平读书很用心,说不定将来会有出息的。”

方东俊说这些话的时候,看似很平静,可是他的心理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五味杂陈,那种心里的苦楚和挣扎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强忍着的泪水在眼眶了打转。

父亲揪心地说:“老大,爹对不起你,爹……”父亲话没有说完已是泣不成声。“唉!”

看着深深叹息的父亲,方东俊鼻梁一酸,强忍着就要掉落的泪水,对父亲说:“爸,没事的,就算我没考上吧!我出去打工,你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家里就靠您了!”

说罢,方东俊收拾行李,带上干粮,父亲破天荒的为他煮了一个鸡蛋,从怀里掏出了皱巴巴的十块五毛钱,小心翼翼的交到他的手里。

攥着还有些余温的几张人民币,他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默默地小心翼翼地揣在内衣口袋里。

从镇上到县城要四元的车费,由于舍不得花钱坐车,他就只能步行往县城方向走去。

看着方东俊越走越远的背影,父亲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方东俊在临走的时候本来想向一个人道别,但是他自己也无法确定要不要和她道别,因为在他走出村子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一双噙着泪水的双眼,他不忍心看着她这个样子,他怕愧对她的那一个馒头,那一只钢笔,还有农忙时给他家帮忙时她手中的那把锄头,他更怕愧对多年来她对他的那一份心意,有些东西也许注定只能一辈子埋藏在心里。

方东俊心一横,头也不回大踏步向村外走去,只留下一个同龄的女孩无声的呜咽。

这个结果,她也爱莫能助,因为这里的人们几乎都是一样的贫穷,她甚至想过把自己卖了来帮助他,可是,就算卖了自己也凑不够那么多钱来交学费,现在自己能做的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远、让泪水模糊自己的视线。

雍和县是毕水地区最穷的县之一,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工业,县城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从龙井镇到雍和县城只有二三十公里,但全是山路。

方东俊早上7点半出发直到下午5点过才到县城。

走在街道上,一切对从未出过远门的他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六七层的楼房,街边高大整齐的行道树,还有不时按着喇叭的吉普车,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城市就是大城市,和镇上真的没得比!”方东俊自言自语地说。

从家里出发之前父亲对他说,到了城里就去三王庙找二舅。

可是到了县城,他人生地不熟,不知三王庙在哪里。只得怯生生的向一个路边摆摊的大妈问路。大妈也还热心,看他是乡下人,就仔细的给他说了要怎么走。

方东俊沿着大妈指的方向边走边问,没想到三王庙那么远,几乎走完了一座县城。

好不容易到了三王庙,他又傻眼了,因为一条长长的街都是三王庙的地盘。

无奈,只有一家家的问,直到天快要黑的时候才找到二舅家。

看见方东俊,二舅有些惊讶,“你不是高考了吗,考取没有?”二舅问道。

方东俊红着脸,不知从何说起,吞吞吐吐的捱了半天,最后说:“没!”

“准备复读吗?”

方东俊说明了来意,二舅惋惜地摇了摇头。

当晚,方东俊在二舅家和两个表弟睡。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出门去找工作。听说可以到餐馆洗碗打杂,他就去餐馆挨家挨户的问,一直到中午都没有人要他。

肚子饿了,他花了两毛钱买了一个馒头,在街边接了一点自来水,囫囵吞下去后继续找工作。一天下来,工作仍然没有着落。

天黑了,他只得回到二舅家,二舅招呼他吃了晚饭。

第三天,他继续找工作,可是转了一天,还是没有眉目。

又过了两天,还是空手而归,这几天住在二舅家,一开始二舅一家都还热情,但是五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找到工作,二舅妈的脸色开始不好看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二舅妈说:“小俊呀,你看我们也不富裕,拖儿带崽的,几张嘴等着要吃饭,你一直在这里也不是办法呀。”

二舅斥责二舅妈说:“你说的是什么话,不是自己的亲戚吗?”

方东俊感觉脸上热辣辣的,红着脸对二舅说:“我今天遇到一个初中的同学,在城里做小生意,他叫我到他那里去玩,我准备今天晚上过去。”

二舅说:“好吧,那明天回来住,不要听你舅妈胡说。”

于是,方东俊告别了二舅一家,走到大街上。他那里有什么同学,只是怕二舅为难所以乱编的。

他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看着两边华灯初上的楼房,顿时思绪万千,满以为城里到处是钞票,可是却处处碰壁。已经用了三块六角钱了,如果再找不到事情做,自己将何去何从?

这时路边的一家店里的录音机里唱起了“一个人走在长长地街,一个人走在漫漫的夜…”触景生情,心中更加惆怅和凄凉。

方东俊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旅馆,此时的他已是满身疲惫,倦意阵阵袭来。

他怯生生的上去问多少钱一晚,老板说要五元。他犹豫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了。

五元可以买25个大馒头了,他舍不得住。于是继续在街上游荡,夜已经很深了,街上早已没有人,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叫和街灯下自己长长的身影,何处才是自己的归宿?还好,现在的夜晚还不算太冷。

最后,他发现了一家商店外面有一块水泥台子,上面正好被阳台遮住,可以避雨,他就把行李铺在地上,在墙角处躺下来,一夜未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方东俊就起来收拾起东西,生怕被别人看见,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心里还有些许读书人的自尊心。

‘他走到一家早餐店买了一碗粥和一个馒头,花了五毛钱。他把剩下的钱数了数,只剩六块四毛钱了,心想:“要是再找不到事做,这点钱还能撑几天?”

这时看见早餐店的老板在从拖拉机上下面粉,他就问道:“老板,需不需要我给你抬面粉?”

老板看了一下他的块头,说:“好吧,给我抬到屋子里去,你要多少钱?”

方东俊说:“随便给吧!”说完,三下五除二的就将一车面粉搬到了屋里。

老板给了他两元钱,他欣喜若狂,终于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钱。

他把钱折好,小心翼翼地揣在内衣兜里,对老板说:“今后有活我给你干哈!”

老板说:“好的,不错嘛,小伙子!”

离开早餐店,方东俊继续找活干,可是转了一天下来还是一无所获。

晚上他回到昨夜的老地方,不过今天总算有收入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一会儿就睡着了,还做了一个好梦。

接下来的几天,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天开始下雨,晚上露宿街头冷得受不了,眼看钱就要用完了。

方东俊一开始的那股冲劲被折磨得所剩无几,钱没有挣到,自己却落得如此狼狈,他紧紧地缩成一团,他开始想家,想自己的父亲,想弟弟妹妹,想卧病在床的母亲,鼻头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了下来。

要想找钱发财,看来自己没有那个命,还是回去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吧!桂芬对自己的那份情,他心里清楚,但是他只当她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伙伴,好邻居。

虽然现在的桂芬已经出落得像一个大姑娘,而且在村里也是少有的美女,但是之前方东俊真的没有往别处想过。可是此时的他突然有点想她了,他想起了桂芬帮他家干农活时那浑圆的大屁股,不但有力,而且还有些好看,他听人们说这种屁股的女人最能生儿子。

方东俊想到这里,竟然有些想立即就见到桂芬,让她那浑圆的屁股坐在自己坚实的大腿上的冲动。

方东俊决定立即就回去,回家去帮父亲干农活,如果娶了桂芬,还能增加家里的劳动力,可以减轻父亲的负担。

不过回去之前,他准备给二舅道个别。

来到二舅家,二舅看见他那一蹶不振、黄皮寡瘦的样子,问道:“你这几天到那里去了,我到处找都找不到你。找到工作了吗?”

“没有,我准备回家了。”方东俊回答说。

二舅说:“嘿!我以为你已经找到工作了,打铁街那边有一家蜂窝煤厂要招小工,我带你去看一下。”

方东俊失落的心情再次燃起希望之火,这时听到有工作的他把想桂芬的心思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如果心中没有一个人,也许偶尔会觉得她好,但是那最多就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念头。

方东俊跟着二舅来到了打铁街的蜂窝煤厂,见了老板。

老板看他的身板不错,就说:“小伙子,我们这里干的是体力活,三百块钱一个月,包住不包吃,如果要和大家一起吃,每个月要扣90块钱的生活费,不知你能不能干得下来?”

方俊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满口答应。“天哪,三百块钱一个月,那不就是一天十元?每天就是吃三块钱的饭,也还剩七块,一年也可以赚两千多块”他心里盘算着,谢过了老板和二舅。

二舅嘱咐了一番后就回去了。

蜂窝煤厂的老板姓王,四十多岁的样子,脸黑黑的,可能是煤灰染的吧!王老板带他在厂里走了一圈。说是厂其实只有一台打煤机和几大堆煤,就是个加工蜂窝煤的小作坊,三四个工人在忙碌着。但管他的,只要有钱赚就行。

最后王老板带他到住的地方,就在煤厂的旁边,是一座二层楼的平房,一楼有两大间屋子,都没有门,里面堆满了高高的蜂窝煤,二楼有四间屋,里面的三间租给了乡下来县城读书的学生,外边的一间,就是工人的宿舍,里面摆着两张高低单人床。楼道上每间屋子的门前都有一个小砂火炉和一堆蜂窝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