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毛文集
52457100000008

第8章 《金州寻宝》

传说

有一天,电视上放了一期鉴宝节目,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物件却价值连城。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想:“要是得到一件宝贝,这辈子就不愁吃喝了,家人也可以过上好日子。”

但是我们这里穷山恶水的,哪来的宝贝呢。

同样,节目也引起了老人们的话题,我的老舅爷是一个风水先生,他给我们讲起了从他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一个故事:

话说当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投降清廷以后,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为“吴王”。次年,西南少数民族将领在贵州起兵反清,清廷派吴三桂平叛。

卖主求荣的吴三桂为了表现对朝廷的忠心,博取朝廷的信任,就把平叛的事情作为邀功的筹码,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对起义军进行围剿,在水西一带大战两个多月。

起义军虽英勇善战,却寡不敌众,最终战败,起义军头领水西土司安坤被杀。其他大多将领也在沙场战死。

义军溃败后,朝廷大肆收捕溃逃人员。

吴三桂也因平叛有功,被封为“平西王”。

起义军的一个将领带着残部及大量财宝逃到小金州一带,因朝廷收捕太急,他就将财宝埋藏在当地一个隐秘的地方,安营扎寨,与追兵拼杀,最后和部下一起全部壮烈牺牲。

义军的悲壮之举确实让人为之感慨,但更多的人却为他们留下的宝藏着迷。

藏头诗

据说,所谓的小金州一带就是我们这个地方—“署种小鸡场”。风水先生们流传着一个谜语:“好个署种小鸡场,金龙追凤凰,谁人识得破,代代做君王。”

我们这里的一座山就叫五爪金龙,而鸡场的地形恰似一只凤凰。但是几百年来,从来都没有人能破解谜语,也没有人发现宝藏。

这个故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心想,要是能解开谜题,不就发大了?于是我开始悄悄收集宝藏的线索。村里的王瑞尧老先生是一个老文人,他收集了许多关于当地的典籍和民谣。我就以一个晚辈的名义向他讨教,并借阅他的藏书。

从他那里,我进一步确认了我们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小金州的所在地。而且在他的一本书上看到描述当年史实的一首诗:

《血溅金州》。诗曰:

金龙低喑乌云涌,玉凤哀鸣百鸟慌,

五里营盘飘血雨,百丈雄关起腥风,

孤军奋战八十夜,六千儿郎赴金汤,

誓与吴贼不两立,金消玉殒报国殇。

多悲壮的一首就义诗啊!诗里除了描述水西人民反抗清廷的壮举外,还影藏着一个信息“金消玉殒报国殇”,不就是指壮士们将宝藏埋藏后就义的事吗?虽然提及此事,但地点在哪里却没有说明。看来要找到宝藏,还得靠自己去寻找。

有一次,我们去雷神坡挖地,有一个地方挖下去的时候,发出沉闷的空洞声,我想,这下面一定是空的,于是我不停的往下挖。

挖了大概有一米深,突然发现一个洞,我丢了一个石头下去,乒乒乓乓的落了好久才落到底,起码有几百米深,着实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要是掉下去,那里还有活的人?更不要说什么宝藏了!

这年五月,雨特别大。王家大土的土坎发生了塌方,塌方的土坎里露出了一个陶罐罐,我正准备去捡,却被小宝发的老妈抢先一步。

可能她也认为里面装着宝贝,她用锄头把罐罐敲开,可是是空的,什么也没有。看着她失望的表情,我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第二天,雨停了,我到苦蒜坡去打猪草,突然发现坡上几块巨大的石碑(据说石碑是清朝的时候留下来的,解放后“破四旧”,被村民砸坏了)那里也发生了塌方,露出了一具棺木。我当时一个人有点害怕,但是又想里面说不定有宝贝。

于是我颤抖着用镰刀把棺材撬开,却是万分的失望,里面除了几个坛坛罐罐之外,就是一具白骨,不但没有财宝,反而把我吓得不轻。寻宝行动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听老人们说我家的屋基以前住的是大户人家,我就在想,说不定,我家周围的地里面就埋藏着些什么好东西。有一年,我家修房子,挖地基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旁边认真的查看,但是只发现一些破碎的漂亮瓷片和断残的手镯样的东西,看来也并不是什么宝物。

有一段时间,我听说古钱币值钱,就用我捅黄鳝和挖麻芋子买得的钱去挨家挨户的收购,一元一个,倒是收了一些“乾隆通宝”、“道光通宝”“光绪元宝”之类的铜钱,却不知拿到哪里去买,就放置在家里,现在全部都长满了铜绿,可能也值不了几个钱。

双山大营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我静下心来认真整理了一下头绪,觉得不能盲目的去找,既然是宝藏,那有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定有线索可循。

对整个事件的描写叙述,除了当地流传下来的故事,最直接的线索就是那一首诗歌。我又重新读了几遍诗歌,并一个字一个字的分析。

这“五里营盘”和“百丈雄关”一定有所指。

我虚心向王老先生请教,向村子里年高的老人们请教,并把他们说的故事和传说综合起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双山大营曾是当年义军和清军交战的战场之一。我决定从双山大营着手寻宝,但听说双山大营这个地方很邪门,当地的村民们说经常能听到大营下面的阴洞里有风啸马鸣声,还会听到哭叫声和呐喊声。当地的人们都很害怕,很少有人愿意到大营附近去。

我听到这个故事也有些害怕,我的老舅爷是个风水道士先生,听大家说他有一把祖传的桃木剑能驱鬼辟邪,我的小表叔从小跟着他学习风水道法,得到他的真传,高中没有毕业就和他一起帮乡亲们做道场,虽然学业无成,确也练就一身好武艺。

小表叔和我的关系很好,我找到他,硬拉软磨的让他答应和我一起去探险寻宝。

我还同时叫上了小勇,颜老二两个伙伴,并把我家的黄狮、黑虎两只狗带上,黄狮高大壮硕,满身黄毛,有如雄狮,可性格却慵懒温顺。黑虎身材矮小,头大体圆,四肢粗短却凶猛异常。

我们一行四人带着两只狗,一袋干粮,小表叔悄悄把老舅爷的桃木柄宝剑带上,小勇带了一只双管短火枪,我拿了一把砍刀,表叔还带了一个帆布背包,里面有绳索、手电筒、打火机、罗盘、工兵铲、还有一双茅草鞋和一个桃叉,他让颜老二扛在肩上。

现在正值七月,前几天下了大雨,路面还没有干,有些泥泞。双山大营地处一大片横断山脉之中,从我们的村子就可以隐隐约约望见,只不过是地势险要,加上流传的哪些邪门故事,我们从来都没有去过。因此今天既有些兴奋,又有几分紧张。

迷障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走了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山脉和盆地的交接处,山脚下有一条河,河面不是很宽,水流也不急,但有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河面上,那河水清得发绿,深不见底,河中长长的青苔随着水流缓缓摆动,犹如一条条绿蚺在水中穿行,让人顿生几分寒意。

要接近大山,必须趟过这条河,但是我们没有渡河工具,只能沿着河岸找水稍浅一些的地方过河,因为谁也不知道水下潜伏着什么,都不敢轻易游泳过去。

沿着河流走了里把路,发现一处河面水流平缓,水面宽阔,还有一些石头露出水面,一看水最多没过大腿。大家决定从这里渡河,大家把外裤脱下来抱在胸前,开始下水,但是黄狮和黑虎怎么也不愿意下水,在岸边犹豫徘徊,狂吠不止。

没法,我们只得留它们在岸边,一行人开始过河。但是走了半天,发现对岸还是离我们那么远,好像永远都走不完似的,而且前面起了一层大雾,大家不仅犯嘀咕,难道真的那么邪门?

小表叔突然用手势示意大家不要动,对大家说:“我们走进迷障了,大家背对背围成一圈,闭上眼,双手正反十指交叉,向外翻转”。

我们三人照做了。只见他从腰间抽出桃木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指向天空,大喊一声“破”,并将宝剑劈向水面,顿时雾气开始消散,对岸已近在咫尺。

大家急忙上了岸,我朝黄狮黑虎打了个口哨,这回它们一点都不犹豫,直接跳进水里,腾跃着渡过河来。我们都觉得奇怪,它们怎么会看得出河面上设有迷障。

两条狗抖干了身上的水,摇头摆尾的跟着我们继续向山脉深处进发。

阴洞

现在已经能看到两座高耸的山峰立在眼前,从下往上看,仿佛那山头要倒下来似的,直往我们这边压,顿时让人觉得头晕目眩,我使劲摆了一下头,揉了揉眼睛,坐在地上顿了一下,不敢再看山峰。

我猛然想起了百丈雄关这四个字,但眼前的雄关何止百丈?绝壁之上隐约能看见人工砌成的城墙痕迹,毫无疑问,这就是大营了。

大营虽在眼前,我们却束手无策,因为根本没有上去的路,光滑的绝壁之上竟然连一棵树也没有,就算想用绳子吊上去,也没有可以套的地方,何况还那么高。

我们沿着绝壁走了一圈,还是没有发现上去的路。我不禁想:如果没有路,修哪些石墙的人们是怎么上去的呢?难道他们真的会轻功、会飞不成?一定有路上去。

于是大家又仔细查看寻找,最后在一处藤萝密布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阴洞。

我用砍刀将一些藤条劈开,一股阴冷刺骨的凉风迎面袭来,让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我们用手电筒往洞的深处照去,只见里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觉阴风习习,屁股发凉。还是表叔艺高人胆大,他说:“这一定是通往大营的必经之路,我们一起上。”

话音未落他已经打开手电,进入洞中,小勇也点了一个火把跟了进去。我虽然害怕,但是寻宝心切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点了个火把跟了进去。黄狮黑虎紧跟在我的身后。颜老二拿了一支手电筒,大喊着叫我们等他,也屁屁颠颠的跟了进来。

刚进到洞中的时候洞体较宽,地面全是淤泥,湿滑不堪,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往里走,可能是紧张的缘故,大家都不说话,就连平时吵闹的黑虎也只是呜呜的哼几声。

走了一段泥泞路面,前面出现了一个岔洞,正洞里传来阵阵水流声,我们决定先往正洞里一探究竟,但是才往里面走了百十步就没有路了。

出现在我们前面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阴潭,看着碧波荡漾的幽深潭面,空气变得凝固,让人顿生恐惧之心,真不知道有什么鬼东西正在里面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呢!既然无法前进,大家都不敢在此逗留,决定回去往岔洞走。

石室

到了岔洞,往里走了一截,地面开始变得干燥,让人感觉轻松了许多,而且明显是上坡路,但是洞体却变得越来越狭窄,只能容两人并排走,地面上还不时散落着一些人头骨,还有一些锈迹斑斑的残断兵器。这段上坡路大约走了五六十米,前面被一面石门挡住了去路。

石门有一丈多高,我们四人一起去推,但是那石门却纹丝不动。表叔用手电筒一照,石门上模模糊糊的有字迹,我们把火把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双山大营”四个大字。面对如此沉重的大石门,我们一筹莫展,想进去却无路可走,想返回却又因一无所获而心有不甘。

正当大家不知如何是好时,黄狮就像是明白大家心思似的,在门边东嗅西嗅的,还不时用爪子去刨石门地下的泥土。看着被黄狮刨出来的泥土,大家受到启示。

表叔从背包里取出工兵铲,沿着被黄狮刨出的小坑往下挖。挖了一会,他累得不行,我们又接着挖,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在石门下挖了一个大坑,但是下面全是石头,根本不能继续挖。看来要通过石门并非易事。大家坐下来吃些干粮,边休息边讨论对策。

我拿过表叔的手电,照了一下洞体四壁,左边石壁上一块突出的圆形石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站起来去按了一下石块,感觉是活动的,我再使劲按但再也按不动。

我用双手去拧,竟然转动了,只听一声沉闷的轰鸣声,大石门“嚯”的一声旋开了。我们不仅喜出望外,原来有机关,大家一开始怎么没有想到呢?

石门已开,我将一只火把往里面丢进去,借着火把的光亮,看得出里面是一个石室,我正想往里走,表叔一把拉住了我说道:“小心有机关”。

我想也是,万一真的有机关,不是糊里糊涂的就完蛋了?我们捡了几块大石头往里面扔,见没什么动静,就小心翼翼的往石室里走。

进入石室,发现里面无比宽敞,可纳百人,大家进入室内相安无事,看来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遍布机关。

我们继续往里走,我用手电一照,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其他几个人也露出了惊恐的表情,很明显,他们也看到了这骇人的一幕。

干尸飞蟥

只见地面上横七竖八的堆满了人类的骨架,由于室内比较干燥,甚至有些尸骨上还能看到残存的头发和麻布。他们有些身上还插着锈蚀的宝剑,有些相互交叠,看那些尸骨的样子,不可能是寿终正寝,他们生前一定经历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突然,一阵阴风袭来,大家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在石壁内回旋,那呜呜的风声越来越响,有如洪钟雷鸣。

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下意识的靠拢在一起,各自握紧了手中的兵器,黄狮和黑虎也被这声音惊吓狂吠不止。它们不吠还好,一吠那声音往石室深处传去还未消失就变了,竟然变成了女人的哭泣声,我还以为是高度紧张出现了幻听,但小勇说:“怎么会有女人?”看来听到这声音的不只是我。

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那声音又变了,变成了阵阵嘈杂声,由远及近,越来越近,仿佛就在我们的周围,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我们手足无措。只听狂笑声、哭喊声、兵戈交错声、牛嘶马鸣声、鬼哭狼嚎声相互交织,此起彼伏,让人心惊胆战、不寒而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冷兵战场之中。

颜老二被这阵势吓坏了,战战兢兢地说:“有…有…鬼…”话还未说完就准备往外逃,我下意识的伸手去拉他,没想到抓在他的裤子上,尽然是湿的,尿都吓出来了。还是表叔比较沉着。他拿着桃木宝剑,往石壁上砍了几下,大叫一声“定”。

说来也奇怪,那些声音竟嘎然而止。

看着惊魂未定的大家,表叔说:“其实并没有什么鬼魂之说,我们做的一些法事只是故弄玄虚,骗人的钱财而已”。我说:“我们明明亲自听到有呐喊声,厮杀声,就是你施了法才消失的。”他嘿嘿一笑:“说,这是石壁回音共鸣现象,原理我不太懂,但简单点说就像是录音机,以前这里发生的声音被保存在石壁里,我们进来打开了石门,形成了通风口,加上刚才的狗叫,产生了共鸣,所以我们就听到了古代发生的一切。”

听他的解释,我们还是将信将疑,但是寻宝要紧,我们赶紧离开了石室,继续往里走。

石室的另一头是一道石阶,我们沿着石阶往上走,走了两三百步石阶,来到一个平台。平台的前方用石柱和铁链围成一个扶栏,扶栏的前面是一片漆黑,隐约可以听到水流声。我往护栏边上一站,用电筒往扶栏外一照,这一照不要紧,让我不由得到吸了一口冷气。

原来,平台下面是万丈深渊,应该就是下面的阴潭。看来路已到尽头,可是宝藏究竟在那里还连影子都没有看到。我们只得在平台上歇一会儿。

突然,颜老二惊叫一声,从地上弹跳起来,一边跳一边拍打自己的大腿。惊魂未定的我们被他这一惊一乍的着实吓得不轻,急忙问他发生什么事,他哭喊着说:“有什么东西咬我!在我的背上”。

我们叫他把衣服脱了,用电筒一照,一个鸡蛋大小的东西附在他的背上,很像放大了的蚕蛹。我用手去扯,却怎么也扯不下来。

表叔说:“别动,让我来!”他拿过小勇的火把,往那鬼东西背上一烧,那东西一下子掉到地上,死了。表叔仔细一看:“说,不好,这是干尸飞蟥。”我们惊恐的问道:“什么是干尸飞璜?”表叔说:“这是旱蚂蟥的一种,再生能力极强,他的口器十分锋利,可以割破任何动物的皮,专门吸食血肉,而且它可以在伤口上注入抗凝血物质,防止伤口愈合,它可以沿着伤口进入受害者体内,它没有吸血的时候是干瘪的,可以蛰伏上百年,遇到动物可以弹起一人多高,吸附在动物身上,吸饱血有拳头那么大,更可怕的是它们往往不止一只,而是一群,只需10只同时进攻,须臾之间就可以吸干一个人,它们什么也不怕只怕火…”。

表叔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突然僵住了,用手指指着我们身后,露出惊恐的表情。

我沿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也被吓呆了,只见后面有一只黑乎乎的东西,张牙舞爪,形容狰狞,跌跌撞撞的从台阶上向我们这边的平台爬来。

小勇也看见了,大呼:“这是什么鬼东西?”并端起了双管火药枪,抬手就是一枪,砰!的一声巨响,那怪物被打飞下去,却悄无声息,我们急忙前去查看,奇怪!竟然一点血迹也没有。(欲知后事,请关注下节:)

绝壁岩洞

那怪物象一块地毯一样躺倒在石阶上,已经断了气,凑近仔细观察,觉得这身皮毛很眼熟,我大声喊道:“是黑虎!”但是它明显瘪了许多。这时从黑虎的尸体上爬出来几只拳头大小的干尸飞蟥,我们才猛然醒悟过来,可怜的黑虎!它竟被吸干了,本来它拼了最后一口气向我们求救,无奈小勇慌乱中竟没有认出来是黑虎,对它开了一枪,不过也算是送了它一程。

我的鼻头一酸,我的黑虎!我的好伙伴!

这时,石阶上传来嘶嘶的骚动声,用电筒一照,密密麻麻的一片东西沿着石阶往上涌。看明白了,原来是干尸飞蟥,黑压压的一片真不知道突然之间从哪里冒出这么多干尸飞蟥来。

形势紧迫,已不容得我们细想,也没有时间悲伤,现在是逃命要紧。

我们拿着两只火把,退到平台边上,眼看着遍地的飞蟥越逼越近,后面退无可退,前面也满是飞蟥,有的还一跃而起向我们袭来。

危急之下,只能用火把去吓它们,倒也还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个空挡上,我用手电照了一下平台顶上的四周,发现十多米高的石壁上有一个岩洞,有一丈见方,洞口有一个吊匡。我对大家说,这一定是上大营去的通道,原来古人是通过吊索出入的。

但是要怎么上去呢,一定有机关,可是不知道机关在哪里。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扶栏最边上的一棵石柱有些与众不同,就上前去仔细检查,发现石柱比其他的要粗一些,而且柱头上有一块鱼形纹。我试着往柱头上一按,柱头下陷了一截,只听“轰”的一声,半空中的吊匡徐徐放下。一会儿就落在平台上,我们都心领神会下一步要做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踏进吊匡里,但是只能容下两个人,我们只能分两批上去。第一批是我和小勇,加上黄狮。表叔一按石柱,吊匡徐徐上升,到了半壁上的洞口,我们急忙进入洞内。

然后吊匡又开始下滑,表叔和颜老二又坐了上来,下边的平台上留下了密密匝匝的干尸飞蟥,总算是逃离了危险,大家长吁了一口气。

大家都上来了,休息了一会儿,惊魂未定的我们开始查看岩洞,边上修砌有石头工事,旁边散落着一些弓箭、长矛之类的东西,还有两具干尸,手持刀剑插在胸膛上,像是自杀而死。

岩洞的另一端是一条向上的石梯隧道,我们沿隧道往上走了一截,发现隧道的旁边又有一个石室,门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

推开石门,一股清香迎面扑来,室内有一个石塌,石塌被一席罗维纱帐遮掩着。

借着手电光,隐约可见榻上躺着一个美女,小勇用枪管拨开罗维,果然是一个美女,只见她面色红润,面容俊秀,口若含珠,双目轻闭,宛若熟睡一般,看样子不过20来岁,头戴凤冠银钗,身穿对襟鱼鸟纹百褶裙,手着一对通透玉镯,华贵无比。

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么这里会有人?表叔伸出右手,将食指和中指伸到她的鼻子边,毫无气息,又捏了一下她的脉,凉如寒冰。“原来是一具死尸!”

听到表叔的话,我们不由得往后跳了一步。

表叔说:“这是尸蜡,形成的原因,一定与那香气有关。”还是小勇胆大,想把她手上的玉镯扒下来,他一使劲,那女尸竟然弹了起来,和他抱个正着,吓得他魂飞魄散,面如土色。

表叔用剑指点了一下那女尸的印堂,她又倒下去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表叔说:“我们就不要打扰她了,让她安息吧!”于是,我们出了石室,继续沿隧道往上走。

走了一会儿,隐约看见前方有光亮。我们喜出望外,快步往亮光的地方奔去。

一边是索道,一边是万丈悬崖,只见城门上写着“百丈雄关”四个行草大字,那字气势磅礴,淋漓尽致,不知是哪位书法大家的杰作。而在关隘,左依绝壁,右临深渊,索道一次只容一人通过,只要留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休想通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我们小心翼翼的沿索道进入大营城墙城门,里面除了累累白骨和刀叉剑戟,什么也没有,寻了半天也没有发现宝藏的踪影。倒是发现了一块破碎的石碑,碑上刻着许多奇怪的符号,我们都不认识。把碑翻过来,上面有文字,我们把碑上的泥土擦干净,只见上面写着:“崇祯二十八年,水西杨秀部八百壮士”。后面的一个字只刻了一小撇,不知道他准备刻什么字。

看来这位作者还来不及将碑文刻完即遭不测。只留下千古遗憾,让后人去猜测......

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来的路又怎样?

这次双山之行,不但一无所获,反而痛失爱犬,严重挫伤了我寻宝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仿佛觉得宝藏也仅仅是个传说而已,对寻宝的兴趣也就渐渐淡化了。

后来双山村的一个姓罗的村民,本来家徒四壁,穷困潦倒,却突然在一夜之间暴富,在县城修了五层楼的房子,买了小轿车,听所说还在联防队某了个编外队长。

据说他是在放牛的时候,在五里大营上捡到一罐金子。又有的说他是捡到一箱鸦片烟,倒卖了发财的。这些都无法考证了,那姓罗的一夜暴富却是众人皆知的不争事实。而关于宝藏,却无法考证它是否真实存在,不过也说不清楚,或许宝藏就在家乡的某个地方静静地等着人们去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