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孙子兵法
54742800000004

第4章 谋攻篇第三

本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孙武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1]为上,破国次之;全军[2]为上,破军次之;全旅[3]为上,破旅次之;全卒[4]为上,破卒次之;全伍[5]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注释】

[1]全国:完整的国家。此处指使敌国整体屈服。以下全军、全旅、全卒、全伍等与此处意同。

[2]军: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大概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

[3]旅: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大概五百人为一旅。

[4]卒: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大概一百人为一卒。

[5]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五人为一伍。

【译文】

孙子说:但凡作战,其原则必然是:使敌国全部屈服是上策,用武力攻破敌国之后,他们才屈服就差一些;降服敌人全军是上策,击破敌军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后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他们才屈服就差一些;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后他们才降服就差一些。因此说,常打胜仗,可以做到百战百胜的将军,算不上是最好的将军。只有不通过交战就能让敌人全体降服的,才是优秀将领中那个最好的将军。

【原文】

故上兵[1]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2],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车贲)辒[3],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4],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5]者,此攻之灾也。

【注释】

[1]上兵:上,最好;兵,军事手段,上兵即为最好的军事手段。

[2]伐谋:用谋略讨伐。伐交:用外交手段去讨伐。伐兵:用武力去讨伐。

[3](车贲)辒:古代攻城用的一种四轮车具。

[4]距闉(yīn):闉,通“堙”,土山。距堙为堆积土山。

[5]拔:城被攻下。

【译文】

因此,最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打败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征服敌人,再次就是用武力打垮敌军,最下等的策略是打破敌人的城池,之后征服敌人。攻城是迫不得已时才会采取的方法。修理、制造橹、(车贲)辒等各种攻城工具,准备其他的攻城器械,大概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筑攻城时用的土山,又差不多得三个月才能完成。如此旷日持久,必然会消磨人心,如果将领在长期的准备中难以抑制焦躁情绪,最后命令士兵像蚂蚁一样爬云梯攻城,结果是虽然士兵死伤三分之一,但城池仍然攻不下来,这就是攻城所带来的灾难了。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1]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2]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注释】

[1]非:不需要。

[2]顿:通“钝”,疲惫,受挫。

【译文】

因此,真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不通过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能拿下敌人的城池,即使是摧毁敌国,也不需要长期作战;他们一定会用“全胜”的策略去争胜于天下,这样一来,不仅国力不会受损,兵士不会疲惫,而且还获得了全面的胜利,这就是最好的谋攻法则。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1]之,五则攻之,倍则分[2]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3]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注释】

[1]围:包围。

[2]分:分散。

[3]不若:条件不如敌人。

【译文】

因此,真正的用兵作战原则必然是:兵力是敌人的十倍时,就围歼他们;兵力是敌人的五倍时,就正面进攻他们;兵力是敌人的一倍时,就要设法分散他们,然后逐个击破;势均力敌时,就要想尽办法战胜他们;兵力少于敌人时,最好选择逃跑,设法摆脱敌人;如果各种条件都不如敌人,那么一定不要开战。所以,弱小的军队最好不战,如果坚持硬拼,其结果必然是被强大的敌人所消灭。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1]则国必强,辅隙[2]则国必弱。

【注释】

[1]周:周到。

[2]隙:疏漏、缺陷。

【译文】

将帅是国君的臂膀,如果将帅辅佐国君缜密周详,那么国家必然走向强大。如果将帅辅佐国君有疏漏,不尽职,那么国家必然会衰败。

【原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1]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注释】

[1]縻:牵制。指军队受到束缚。

【译文】

因此,国君可能给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强制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却强制下令后退,这是束缚军队、强制军队;不懂得战争规律却极力要参与战争,或不懂得战争规律但去干涉军队,这样战士们就会感觉迷惑,不知如何是好;不懂得战略战术的变化却要强行参与指挥,这样将士们就会产生疑虑。一个军队,战士们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那么各诸侯就会乘机讨伐他们。这就等于国君扰乱了自己的军心,从而帮助敌人战胜自己。【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1]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2]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注释】

[1]虞,准备。

[2]御:驾。此处引申为牵制、干预的意思。

【译文】

因此,判断一支军队是否能够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够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通常会取得胜利;懂得根据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分配兵力的常会取得胜利;军心稳固,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常会取得胜利;两方交战,一方准备充分,另一方准备不充分,准备充分的常会胜利;将领聪慧、有才华,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同时君主又大胆放权,对将领不加干涉的常会取得胜利。以上五个方面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1];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

[1]殆:危险,失败。

【译文】

因此说:充分了解对方也非常了解自己的,每次战斗都不会失败;不了解对方而只了解自己的,就只能胜负各占一半了;那些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的,肯定每次打仗都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