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一堂哲学课
5537600000025

第25章 哲学与谋略:人生如棋,重在谋局 (2)

16世纪日本江户幕府时期,军阀德川家康与武田信玄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从而发生了火并。武田信玄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以及指挥能力,把德川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毫无还击之力,溃退至滨松城。

武田信玄一路追击,准备歼灭敌军在滨松城内。当武田兵临城下时,只见滨松城的城门大开,火光通明,一片安宁祥和。武田信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从小熟读兵书,深谙中国的《孙子兵法》,他一看便知道德川在摆空城计,便想立即冲进城去。但转念一想,德川是知道他能识破空城计的,敢如此安排,其中必然有诈,必须慎重行事。于是武田放弃了直接攻城,把军队安扎在城外。此时,德川的3000后备部队也已接近了滨松,武田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城内必有伏兵,因此始终没敢攻进城去。不久,他因为劳累过度,加之露宿郊野,得肺病而死。

其实,德川家康确实是在摆空城计,他深知武田信玄熟读兵书,就因为兵书读多了,反而会智者多虑,谨慎有余,而果断不足。另外,武田为了保全已经取得的胜利,也不会轻举妄动,德川正是利用了对手的这种犹豫不决的心理,才化险为夷。

武田信玄之所以失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过度谨慎,考虑事情太多周到,反而无所适从。这也给后人一个启示:凡事看准了就大胆行动,不要瞻前顾后,思虑过多,丧失了机会。谨慎本来不是一件坏事,而且很有必要,但是凡事过头了也就等于还没有到达标准一样,也就是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也曾批评过这样的做法,觉得过于谨慎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往往让人错失良机。谨小慎微的人难免落入小家子气的俗套。

宝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威廉·普罗克特,31岁时来到辛辛那提寻找机会。他发现,在这个25万多人口的城市里,制造蜡烛的原料非常丰富,而高质量的蜡烛十分缺乏。他小时候曾经在英国的蜡烛作坊干活,懂得怎样制造高质量的蜡烛。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办一个蜡烛工厂。他说服了自己的连襟,一家小肥皂厂的股东甘布尔,合伙办蜡烛工厂。甘布尔看到制造蜡烛的大好前景,而肥皂工厂在当时是经营惨淡的行业,甘布尔便毅然退出了肥皂厂。他们俩合伙办起的蜡烛厂就是现在的宝洁公司。

蜡烛使他们赚了一些钱,但是,当洗澡成为时尚,肥皂的需求量大增时,他们又将经营重心转向了肥皂,并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市场。当时,松香是制造肥皂的重要原料,只能从美国南方购买。南北战争爆发前,他们预见到松香的供应将会短缺,便大量购进储存在库房里,结果,当松香的价格上涨15倍,许多肥皂厂不得不停产时,宝洁公司仍然正常生产,渡过了难关。

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使宝洁公司始终领先于它所在行业的其他公司。在松香、猪油等原料开始匮乏的年代里,宝洁公司首先投入资金研究制造肥皂的新工艺,他们找到了更易得的原料和更经济的生产工艺,推出了比旧式肥皂更好、更廉价的产品——“象牙肥皂”。此后在科研、广告方面,他们总是捷足先登,维持着在清洁剂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决策能力不应受情感波动、建议、批评以及表面现象的干扰。判断力是处理任何重要事件所必需的。因此,做人做事切忌犹豫不决,要学会行止之道,人生当行则行,不犹豫,也不后悔。果断处世,潇洒为人,走出自己的碧水长空。

减七分锐气,留三分退路给自己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左丘明

在斗鸡中,如果双方实力相当,一只公鸡英勇地选择“前进”,另一只也丝毫不懂避让,最后即使有一方胜利了,也只是一种“驴子式的胜利”。

在《伊索寓言》里有一个驴夫和驴子的故事。

驴夫赶着驴子上路,刚走一会儿,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贴近悬崖时,驴夫一把抓住它的尾巴,想要把它拉过来。可驴子拼命挣扎,驴夫抓不住,一下子让驴子滑了下去。驴夫无可奈何地说道:“你胜利了!但那是个悲惨的胜利。”

如果凡事一定要争个输赢胜负,那么必然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这方面,西方政坛上“费厄泼赖”式的宽容,也就是网开一面于人活路的政治斗争,相比之下显得更为可取。这不仅是一种感性和直观的认识,也有着博弈论的依据。

在这种博弈中,只有一方先撤退,才能双方获利。特别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如果具有这种以退求进的智慧,提供给对方回旋的余地,也将给自己带来胜利,那么双方都会成为利益的获得者。在这方面,子濯孺子和庾公之斯无疑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子濯孺子曾受郑国之命去攻打卫国,战败逃跑,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风湿病发作了,拉不了弓,看来这次凶多吉少啊。”

子濯孺子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追击我的是谁呀?”驾车的人回答:“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那就不用担心了。”驾车的不明白:“庾公之斯是卫国的名射手,他追击您,您反说您不用担心啦,这是什么道理?”子濯孺子笑而不答。

庾公之斯追了上来,他见子濯孺子端坐不动,便问道:“老师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我知道你是有名的射手,但我的技艺想必你也知道,如果我们同时射击的话,你觉得我们谁会生还呢?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与其这样,我还不如不拿弓,让你完成任务好了。”

庾公之斯本是个正派人士,听了子濯孺子的话,自是不会动手,更何况他的师傅是子濯孺子的徒弟。但是他今天追杀子濯孺子是国家的公事,又不能完全放弃。于是,庾公之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了几下,把箭头敲掉,用没有箭头的箭向子濯孺子射了四下,然后回去了。

虽然子濯孺子与庾公之斯所采取的行动虽然都很冒险,但是包含了很深的谋略智慧。因为这种做做样子的攻击对于庾公之斯来说是很有利的,一方面他保全了自己不杀伤老师的正人君子的名声,另外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万一将来走投无路落在子濯孺子手里的时候,后者肯定也会手下留情。

所以,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能胜,即使胜了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此时,应从客观情形出发,采取于己最有利的方法,即使无法取胜,也应当全身而退。

该低头的时候不抬头

最浪费时间的无过于懊悔,因为懊悔并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创造未来。——【法】卢梭

人生之旅,坎坷多多,难免直面矮檐,遭遇逼仄。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低头,学会弯腰。

弯曲,是一种人生智慧,在生命不堪重负之时,适时适度地低一下头,弯一下腰,抖落多余的负担,才能够走出屋檐而步入华堂,避开逼仄而迈向辽阔。

其实,人生的哲学何尝不在这个小门里。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是没有宽阔的大门的,所有的门都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因此,在必要时,我们要能够学会弯曲,弯下自己的腰,才可得到生活的通行证。

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有风起浪涌的时候,如果迎面与之搏击,就可能会船毁人亡,此时何不退一步,先给自己一个海阔天空,然后再图伸展。

妙善禅师是世人非常景仰的一位高僧,被称为“金山活佛”。他1933年在缅甸圆寂,其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所以,直至现在,社会上还流传着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奇事。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街上住着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呵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常去安慰这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间腥臭污秽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了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粪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粪桶取下来,旁观的人看到他的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不在意地道:“这有什么好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也不会难过,老婆婆的儿子以慈悲待我,给我醍醐灌顶,我正觉得自在哩!”

后来,老婆婆的儿子为禅师的宽容感动,改过自新,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开示他,受了禅师的感化,逆子从此痛改前非,以孝闻名乡里。

妙善禅师将身体看做大的粪桶,加个小的粪桶,也不稀奇。这种认识正是他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现,而正是这一刻他弯下了腰,忍住了屈辱,才感化了忤逆的年轻人。

为人处世,参透屈伸之道,自能进退得宜,刚柔并济,无往不利。能屈能伸,屈是能量的积聚,伸是积聚后的释放。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伸是屈的志向和目的。屈是手段,伸是目的。屈是充实自己,伸是展示自己。屈是柔,伸是刚。屈是一种气度,伸更是一种魄力。伸后能屈,需要大智。屈后能伸,需要大勇。屈有多种,并非都是胯下之辱;伸亦多样,并不一定叱咤风云。屈中有伸,伸时念屈。屈伸有度,刚柔并济。

人生有起有伏,当能屈能伸,起,就起他个直上云霄;伏,就伏他个如龙在渊;屈,就屈他个不露痕迹;伸,就伸他个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