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治理城市病的规划探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80900000001

第1章 城市病规划成因探究

城市规划中的理念

一、城镇规模

城市病的本质就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资源配置失衡。

二、城镇边界

城区边界、城市边界一再破除,意味着单边城市的发展,也意味着单中心区域的固化,同时意味着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城市边界破除带来的汽车出行依赖,导致原有的空间组织和交通布局一再承压,拥堵、污染等已经成为普遍的城市病。

三、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指的是在政策上、产业发展上、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而不是把城市建设得一致。

城市规划的体系

目前国内传统的规划体系不一、种类繁多。在经济第一的理念驱动下,城镇化皆围绕着GDP而不断扩张用地,传统的用地规划限制一再被打破。

动态结构控制

一、产业与人口

任何产业有依托基础,产业决定了就业,更决定了地方的人口发展。产业是与市场对接的,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原有的产业基础来策划定位,具有一定的引导期、发展期和稳定期。

二、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也是城市化特征的一项指标体现。精明增长理论倡导提高人口密度,混合用地,目的是通过人口密度的提高,集聚人口分布,并固化人口日常流动动线,同时提高人口密度可以增加商业需求。

三、空间结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空间的拥挤,城市就如建筑森林一样,占用了大量的自然空间。如果对空间没有一个合理、科学的理解,人们只是在潜意识地感觉到周边的农田越来越少,取而替之的是高楼大厦。

四、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事实上也是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功能单元以及公共交通两部分。

本章小结

本章系统地从城市规划中的理念、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的动态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城市病的原因,从中把握传统规划存在的系统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