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核心机密
5545000000028

第28章 核心要素之七:行动创造辉煌 (3)

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属于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创新的土壤

创新在有需要的时候产生,创新在你最轻松的状态下最容易发生。所以说,需要是创新之母,娱乐是创新之父!

爱因斯坦说:“和你的灵感做个朋友。如果你心血来潮想唱歌,或许这歌中就有一个新的构思在等着你。”

娱乐能激发灵感,能使创造力喷涌而出。一位知名作家说:“需要是发明创造的母亲,而娱乐肯定是它的父亲。”只有在娱乐中,大脑才会松弛。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创造力正在慢慢萌动。

创新的大忌是从众心理和行为。有时候我们做事情的理由仅仅是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其实,别人这样做,哪怕可能是大部分人都这样做,就合理吗?我们可以来看这样一个事例:办公楼内一位男士正耐心地等电梯。电梯门开了,他注意到电梯里每一个人都面朝里站着。尽管他没发现什么原因,但仍然毫不犹豫地跟着这样做了。这就是从众现象。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从众行为,每个人都很容易受旁人牵制。在一个集体里,经常会有一种“团体思维”,又被称为“集体无意识”现象。当就一个问题进行表决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同意,我们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同意”。如果人们惯于顺从环境,那么是绝对不可能产生新的构想的。

突破思维定势

突破思维定势是创新的开始。它要求多角度思考、看问题。在你百般苦恼时,不妨放轻松,看看大自然。让大脑在放松状态下转换到新思路上来。

奥里森·马登认为在积极寻求某种新的设想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已形成的思考同类问题的程序和模式,即思维定势,要警惕和排除它对形成新思路产生的束缚作用。

下面我在此讲一个关于突破思维定势的实例。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的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30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一副单一的黑色面孔了。

在这个实例中,你能看出突破思维定势的好处了吧!只要改变一个颜色,大量积压的电扇,几个月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而突破惯性思维的想法,既不需要渊博的知识,也不需要丰富的商业经验,它只是潜意识在人未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有力地活动。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要想突破原有定势,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机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时会突然想出好主意来。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经过下一阶段的酝酿期,才如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趋于成熟。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在人们的心中所固有的思维定势、心理定势时间越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就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打破常规,追求创新。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看两个流行甚广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的故事。

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在其名著《亚历山大远征记》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攻入亚洲福瑞吉亚地区的高地亚城,城中有辆战车。当地有个预言,说谁要能够把车轭上的绳扣解开,他就应当成为亚洲的霸主。这个扣是用山茱萸树的皮拧成的绳子结的,谁也看不出绳子的头和尾。亚历山大来到这辆战车旁,也没有找到绳子的头和尾。他采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办法:用宝剑把绳扣斩了开来。

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发现了美洲。次年,他回到了西班牙。在一次宴会上,嫉妒他的人想使他难堪,就说他发现了一块陆地只不过做了一件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哥伦布没有直接回击他们,他从盘子里拿了一只鸡蛋问他们中谁能把它竖起来。客人们谁也没能把它竖起来,都说这是不可能的。哥伦布拿起那只鸡蛋,轻轻地碰到桌面上,蛋壳破了一点,鸡蛋轻易地竖起来了。这时他才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呢?可你们却说做不到。它是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在知道了该怎样去做之后,任何人都能做到,从这两个故事中,显然可以引出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