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发展治理与中国方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0800000001

第1章 全球发展篇 全球发展问题:界定 根源与应对

第一节 全球发展问题的界定

通常而言,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提及“发展”时,都将经济意义上的“发展”置于该问题领域的核心。即便其所考察的发展问题并非仅限于经济范畴,一般也不会否认经济发展在该议题领域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研究者的视野没有止步于经济发展,而是扩展至包括政治、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发展问题。

从狭窄意义来说,贫困、不平等、经济增长等主题往往被视为全球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不同于单纯的贫困问题,国际层面的不平等往往涉及国际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因素。

从宽泛意义而言,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也成为一些研究者考察的对象。

纵观晚近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发展问题的研究,不难看出这一概念的含义颇丰、周延甚广,学者们根据自身研究兴趣及关注主题的差异,沿着不同的具体路径分别展开探讨。这在拓宽国际关系学科内发展研究领域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如下一种印象,即发展研究似乎显得“松散”有余,“凝聚”不足。就某种程度来说,这或许在所难免:毕竟,最为“纯粹”的经济发展或经济增长问题,历来属于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相比之下,国际关系学界更为关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国际层面的政治问题,或者那些更适合以政治学理论及视角来考察的经济发展问题。

第二节 全球发展问题的根源

若论发展问题牵涉之深远、内在机制之复杂,可以说社会科学领域内少有能与之相提并论者。事实上,社会现象背后往往存在着多重因果关系,为了分析的精确性与可信度,晚近以来的研究者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通常会有所取舍、择一为之。由于国际关系学科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性,做到这一点或许并非易事。就全球发展问题的根源来说,国际关系领域内与之关联最为密切的当属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

在探究全球发展问题之来由时,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国际体系层面的因素和力量。换言之,他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特征,视作导致全球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三节 全球发展问题的应对

与发展问题的界定、根源相比,全球发展问题的应对无疑更多地得到国际关系研究者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此类议题的“致用”特性,换言之,此类研究往往具有“建言献策”的明确指向;它们或者致力于对既有政策作出评估,或者对未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

根据应对途径或解决方案的性质,我们可以将此类研究划分为三个子集:第一类研究更倾向于从国家或国内层面来探究发展问题的应对,包括特定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理念等——不妨称之为“自力”应对;第二类研究更倾向于考察国际层面的,通常是单向的,以改善发展中国家状况为目标的资源流动,更具体地说,即对外援助——不妨称之为“他力”应对;第三类研究主要关注更为广泛的旨在改善全球发展问题的国际合作,其中既包含援助等传统形式,也包括其他新形式如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后的全球发展议程等——不妨称之为“合作”应对。

在上述三类子集中,又可以进一步辨识出“规范性”与“经验性”研究取向的差别。具体来说,前者更注重评估、评价不同发展途径或方案的优劣;后者则更注重考察、分析、阐释这些途径或方案的实际运作状况及内在机制。

以“自力”为主的发展问题应对

(一)以“他力”为主的发展问题应对

相对而言,这一子集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在这一子集之内,可以划分出三种各有侧重的研究:一是关注不同援助模式及其比较;二是关注不同的援助国家(国际行为体)及其实践;三是关注一般意义上的其他援助问题。

(二)以“合作”为主的发展问题应对

如前所言,有别于以“自力”或“他力”为中心的视角,此类研究关注的是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国际发展合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界限分明、互无交集,而只是说传统意义上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主题——如援助,已不再是这些学者致力探究的中心或唯一目标。

此类研究近年来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态势,而这与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自冷战结束之后迄今,国际体系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广泛的变迁;国际发展作为该体系内的一种进程,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显著影响。更具体地说,国际发展进程所涉及的行为体、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无一不经历着潜移默化的演变。

第四节 中国与全球发展问题

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工作几乎都可以归类为具有“应对”性质的探究。具体而言,其中可以辨识的三类主题分别是: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或发展理念,中国的对外援助,以及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无论是对发展模式或理念的归纳总结,对中国援外的回顾与评价,还是对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进程的解读与建议,都与“发展问题的应对”有着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一)中国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现象,同时也是重大的政治现象。中国发展的意义也不仅仅限于自身,而是与世界各国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解读、评析、展望中国的发展道路时,出于研究旨趣及关注重点的差异,形成了两条基本的研究路径:一是更多地关注中国发展模式或理念本身,及其在国际范围内产生的影响;二是更多地考虑“中国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实现和平发展”。

(二)中国的对外援助

对外援助是中国推动全球发展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援助历经数十年发展,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进程自然也吸引了国际关系学界的注意,近年来,国内有影响力的一些学术期刊先后集中刊发与此相关的论文,进一步提升了该主题的受关注程度。总体来看,根据侧重点的不同,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关注中国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理念;第二类力图以案例分析或历史分析,总结中国对外援助实践中的某些经验教训;第三类则试图考察中国与西方援助的异同及互动。

(三)中国参与国际发展合作

中国应对、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努力并不仅限于对外援助,而是体现在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多种形式之上。总的来看,国内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包含两个主要方向,其一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地区、集团之间的合作,其二是中国对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