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比较与鉴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724500000002

第2章 五四前夕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将中国从漫长而闭塞的封建社会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家内外交困,民不聊生,救亡图存成为当时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既是被迫,也是为了自救,开始大规模地向西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思潮和理论纷至沓来,其中比较令国人关注,也给现代中国带来深远影响的就是各种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节 国门初开 西学东渐

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61年间,中国出版了至少20多部介绍欧美的著作,让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1851至1864年,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这场农民革命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清廷的借师助剿也成为其发起洋务运动的一个契机,学习西方技术、希望通过实业救国的洋务运动从此开幕,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调引进西学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思潮不期而至。

二、资本危机促使知识分子转向社会主义

1915年9月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为楷模的、带有反封建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高峰。这个运动的倡导者们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对资产阶级共和立宪制度失去信心,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充分关注了欧洲资本主义所面临的这种困境,蔡和森在其所著的《社会进化史》中就谈到了一战给欧洲带来的灾难。五四时期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遭受的重重危机,而且他们也目睹了自己的国家受尽了这些欧洲列强的欺侮和压迫。种种现实让他们开始质疑资本主义道路是否适合中国,而兴起于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适时地取道日本或西欧来到中国,这里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也有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

一、知识界普遍关注社会主义

当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底层劳动者奋起反抗,社会主义思想就应运而生。19世纪晚期,打开国门看世界的中国也迎来了源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潮。至五四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形成一股热潮,受到了中国知识界的强烈关注。他们希望中国能通过社会主义,既达到摆脱困境的目的,又能规避西方曾经受到的挫折,赶超西方。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较大的派别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影响微弱的派别则有基督教社会主义、合作化社会主义等学说。本书仅讨论影响较大的前四个派别,即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二、十月革命推进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它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新型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作为社会主义思潮之一的马克思主义,经过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了检验,大大推动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无疑也对推动整个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起了很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