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种冲锋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56103000000004

第4章 乌齐冲锋枪

冲锋枪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轻型化与微型化,以色列乌齐冲锋枪是典型一例。这三种枪结构相同,只是体积与质量不同。

乌齐冲锋枪的由来

1948年5月14日,在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对这个新国家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就是第一次阿以战争。

在战争期间,乌齐尔·盖尔在以色列北部参加了很多次战斗,由于表现突出,很快就被选去参加一个军官训练班。在训练班上,乌齐尔·盖尔首次向人们展示了他在亚古尔农场设计的冲锋枪样枪。

凑巧的是,当时的教官迈耶·斯洛丁斯基早年也曾从事过武器的设计工作,看到乌齐尔的设计后,迈耶很快对这个天才的小伙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大力举荐下,1949年10月,乌齐尔·盖尔被吸收为冲锋枪研制小组的成员,从而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当时,由于以色列工业基础薄弱,加之面对沙漠作战环境复杂的难题,研制一支新的冲锋枪对年轻的乌齐尔·盖尔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色列军方对新式冲锋枪的要求是:制造简单、坚固耐用、轻便短小、火力强大、防沙性高。

据称乌齐尔·盖尔在研制乌齐冲锋枪过程中大量汲取了捷克M23、M25冲锋枪的设计思想,并参考了司登冲锋枪和BSA冲锋枪的设计经验。

有意思的是,乌齐尔·盖尔在推出乌齐冲锋枪后曾受到过起诉,理由是乌齐冲锋枪是捷克M23的仿制品,乌齐尔·盖尔涉嫌抄袭,后来在经过对两支枪的对比分析后,结果一目了然,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经过两年的研制和不断改进,乌齐尔·盖尔研制的冲锋枪最终战胜了由以色列人查姆·卡拉设计的冲锋枪,正式被以色列国防军采用。

有趣的是,在冲锋枪设计成功后,命名时却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乌齐尔·盖尔最初将该枪命名为“UMI”,即以色列国首个字母的缩写,后在军方的要求下,才按乌齐尔姓氏希伯来语的缩写而简称为Uzi(乌齐),在我国也被译为乌兹。

结构特点

乌齐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开膛待击,前冲击发,在枪机未完全复进到位时将枪弹击发,这一原理和我国85式冲锋枪基本相似,在击发时,由于枪机的运动惯性可以抵消火药气体燃烧时一部分后坐冲量,从而在设计时可以使枪机的重量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乌齐冲锋枪采用包络式枪机结构,枪机前半段镂空,可包络枪管尾端95毫米以上,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对缩短全枪的长度有很大帮助。另外包络式枪机能使武器的重心上移并靠前,有利于提高连发射击时的精度,在发生意外时,由于弹膛位置靠前,可以避免射手遭受伤害。

乌齐冲锋枪大量采用了冲压件以及抗热性能良好的塑料材料,简化了加工工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由于采用开膛待击方式,在中东地区多沙漠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时,沙尘很容易进入膛内,为此乌齐冲锋枪在机匣上加工了多条外凸的加强筋,这些加强筋除了增强机匣的强度外,在枪机运动过程中可以容纳沙粒等污物,提高恶劣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不足的是,在加入传统的润滑油时,由于润滑油的粘稠性会和沙粒混合,对武器造成严重的磨损。进入1980年代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新型润滑油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问题才基本得到缓解。

乌齐冲锋枪的击发机构设置非常巧妙,阻铁为方U型,中间为单发杆,快慢机拉杆为L型,前方有一个横向伸出前臂。

扣压扳机时,扳机直接作用在单发杆上,下压阻铁实现击发。快慢机有三个位置,A为连发,R为单发,S为保险,快慢机位于小握把上,可以单手持枪快速进行射击方式的转换,而另一支手则可空出来以应付不测。

当快慢机处于连发位置时,快慢机拉杆处于最前方位置,对单发杆不起作用,在扳机力的作用下,阻铁被下压到位,只要不松开扳机,阻铁就一直不能上抬,枪机便可往复运动,直到枪弹击发完毕。

当快慢机位于单发位置时,快慢机连杆前臂将单发杆前端支起,在按压扳机时,单发杆一方面在扳机力的作用下下压阻铁,实现击发,同时单发杆以快慢机连杆前臂为轴转动,与阻铁分离,阻铁在阻铁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重新处于待击状态,此时只有松开扳机,再次按压后才可击发。

当快慢机处于保险位置时,快慢机连杆前臂正好作用扳机下方,使其不能转动,从而不能击发。

乌齐冲锋枪设置了三个保险机构。除快慢机保险外,由于前冲击发武器的最大缺点是易于走火,因此,乌齐冲锋枪特别沿用了捷克M23、M25冲锋枪的握把保险,在握把虎口位置设置了一个握把卡笋,当射手紧握握把时,握把卡笋带动握把连杆向前移动,连杆前方的凸起会错开阻铁,从而实现击发。除击发外,在拉枪机上膛时也需要紧握握把卡笋,否则不能完成上膛动作。

乌齐冲锋枪上还独创了一个拉机柄保险,在拉机柄槽内有一棘齿。早期的乌齐冲锋枪并没有拉机柄保险,但当拉机柄向后超过48毫米时,枪机弹底窝平面已后退到了弹匣口的后方,此时如果拉机柄滑脱,很容易走火,在设置了拉机柄保险后,棘齿保险会将枪机扣住,只有当机柄后退到位(大约行程80毫米)时,方能解脱保险使枪机复进,可以防止在拉枪机向后待击过程中出现滑脱造成走火伤人。

为了安全,在设计过程中,弹匣口部的枪弹与枪管轴线成一定角度,在枪机推弹过程中,其底火始终不与固定式击针对正,直至枪弹完全进膛后方能对正,以此形成击发前的机械保险,防止膛外炸。

乌齐冲锋枪的小握把位于全枪的中心位置,在连发射击时也容易控制。弹匣设计和手枪一样可以直接装入握把内,在黑夜的情况下也便于快速更换弹匣。乌齐冲锋枪的枪管可从前方直接拆卸,在机匣前端焊接了一个96毫米长的套筒,套筒前端外表面车有螺纹,用固定螺帽一起可以实现枪管的可靠定位。

经典战例

乌齐冲锋枪经过的战例很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色列新入伍的新兵都要肩背乌齐冲锋枪到哭墙前宣誓,乌齐冲锋枪几乎成了以色列复国精神的象征。

在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雷达站的士兵用乌齐冲锋枪打退了阿军夜间一次次的袭击,成功保卫了雷达站,为以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76年的一次反劫机行动不但让以色列“哈贝雷”特种部队成了世人瞩目的焦点,乌齐冲锋枪也出足了风头。

1976年6月27日。一架A-300“空中客车”大型民航客机从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起飞(这就是法航139次航班,固定往返于特拉维夫、雅典、巴黎之间)。经过3个小时的飞行,A-300“空中客车”在雅典着陆小憩,当广播最后一遍催促旅客登机时,有3名男子和1名女乘客匆匆来到安检处。

这名女乘客是一位20多岁金发碧眼的德国姑娘,叫泰德曼。因为时间关系,安检人员没有对他们进行过多检查。正午时分,139次航班从雅典机场起飞,前往目的地巴黎。20分钟后,“空中客车”爬升到万米高空,改为平飞,空中小姐开始热情地为乘客们发送饮料和午餐。此时,泰德曼站了起来,打开了随身携带的行李包,一时很多双眼睛向这位美女望来,但是这一望却让大家吃惊不小,只见泰德曼迅速从包里取出了一把柯尔特手枪,快步走到机舱门前,转过身来大声喊道:“大家不要动,谁动就打死谁!”同时随她一起来的3名男子也纷纷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手里分别握着手枪和手榴弹。此时,泰德曼一脚踢开驾驶舱的门,用手枪顶住了机长巴科的头。“降低高度,转飞利比亚班加机场!”劫机者命令着。

在地中海的上空,139次航班就这样被劫持了。被劫持的飞机掉转航向,在利比亚的一个机场加油后,最后降落在非洲腹地乌干达恩德培机场。

很快,劫机消息得到证实,策划这次行动的是激进的“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飞机将被劫往乌干达,机上共有245名乘客,其中83名以色列籍犹太人。6月30日,劫机者通过乌干达政府给以色列政府发了最后通牒,声称:如果以色列政府在7月1日下午2时前不作出满意的答复,他们将每小时处死一名犹太人质,直到以色列政府答应条件。

以色列政府一方面发表《哀告劫机者书》,采取拖延策略,呼吁他们把7月1日的“期限”推迟到7月4日,另一方面以色列军方积极组织,准备用武力解救人质。在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授权下,很快组成了由伞兵司令薛姆龙担任总指挥、乔纳桑·内特雅鲁担任袭击分队队长的突击队,并在哈贝雷(希伯来语为“野小子”)特种作战部队挑选了280名精兵悍将。

在内特雅鲁的带领下,突击队员个个手持乌齐冲锋枪,分乘4架C-30大型运输机,在突袭机群的掩护下,于7月3日乌干达时间23时45分,抵达恩培德机场的上空。

飞机一触地,内特雅鲁立即命令道:“准备冲锋!”装甲运兵车和美式GMC军用吉普满载突击队员,驶向飞机后舱门。“冲锋!”内特亚鲁大吼一声,驾驶吉普车从后舱门第一个窜出。从数架飞机中涌出的大批装甲车紧随其后,犹如怒潮决堤,势不可挡。内特雅鲁把油门踩到极限,车如离弦之箭,直扑候机大楼。

11时50分,内特雅鲁的吉普车旋风一般出现在候机大楼门前,几名突击队员在疾驰的车上突然开火,准确地射击,使十几名担负外围守卫任务的乌干达士兵全部毙命。

车到人到,内特雅鲁推开方向盘,端起乌齐朝候机大厅猛扑过去。在他后边,狂飙似的紧跟着35名突击队员。枪声四起,主劫机犯布利吉特才醒过劲儿来。她举起枪逼近人质,手指扣动扳机。枪口前,是一位犹太男孩。布利吉特的手指松了一下,谁也说不清这是为什么,但只几秒钟,她再次扣紧扳机。千钧一发之际,内特雅鲁率队冲入候机大厅,全体人质和劫机者都惊呆了。

“卧倒!”一声凄厉的希伯来语的大声呼叫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响彻大厅四壁,并立刻产生巨大回响。顷刻间,所有以色列人质都听懂了这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命令,赶紧扒在地上。

一幅奇妙的画面出现了。夹杂在人质中的劫机分子和十余名乌干达守军顿时像海潮退尽时的礁石,裸露在以色列突击队员的枪口前!

没有一丝迟疑,36支乌齐冲锋枪以极高的射速喷吐出火舌,稠密的火网吞没了一切。劫机者和乌干达守军在弹雨中痉挛。

候机大厅,四壁密布弹孔,沾满血迹,火药的硝烟几乎要窒息呼吸。几秒钟后,大厅暴涨起呻吟与哭喊的狂潮。

这里的战斗只持续了45秒钟便告结束。劫机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守军全部死在了乌齐的枪口下,突击队无一伤亡。事后,据乌干达人统计,在这些被打死的人身上,总共出现了近千个弹孔,平均每人身中数十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