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明白为什么而奋斗
5624300000026

第26章 问题25—为什么在平凡的岗位也一样能成功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有记者采访,问她是怎样鼓起勇气决定徒步走完这一距离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是一样。追求卓越需要从平凡的每一步做起。这样做不但简单易行,也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看不上小的成绩,只中意高远的目标,结果凭空给自己带来许多无谓的压力,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而只有踏踏实实地积累平凡,完成一个个“小目标”,那么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把平凡小事做细就是卓越

在工作中,总是有这样的现象:相同的工作环境、相同背景的员工有的人成为老板器重的人,高薪重位,而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天分相差无几,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待小事态度的不同。

我们普通人,在大多数的日子里,都是在做一些平凡的小事,然而决定成败的关键就在这些小事上。一个人不怕没能力,也不怕没机遇,怕就怕连小事也做不好,做不到位。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小事,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殊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成功、做到位是很不简单的。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重要的是做好跟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

我们都很敬佩已故总理周恩来的胆识和谋略,但他那种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本领,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就敏锐地发现,周恩来具有一种罕见的本领,他对一些事情的细节非常认真。因为他发现,周恩来总理在晚宴上为他挑选的乐曲正是他所喜欢的那首《美丽的阿美利加》。

后来,在来访的第三天晚上,客人被邀请去看乒乓球和其他体育表演。当时天已下雪,而客人预定第二天要去参观长城。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离开了一会儿,通知有关部门清扫通往长城路上的积雪。

周恩来总理做事是精细的,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的字眼。有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恩来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恩来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总理正是凭着一贯提倡注重细节、关照小事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演艺圈流行“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说法,同样,在我们的工作中也没有小人物、小角色。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如果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抱着无所谓的工作态度,那么什么样的工作也难以做好。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把每一份工作都看做是一次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就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极大的收获。

那些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当然,这种人也是不会取得什么成就的。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思考题:

如何才能把小事做细?

你感觉自己在公司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

里兹·卡尔顿饭店的创始人里兹先生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当被忽略。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成就。一名优秀的员工懂得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的道理,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把做小事当做锻炼自己、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增加自身业务知识的机会。他们会把工作中每一件小事当成个人成长的契机,在积累平凡中积累卓越。

约翰最初只是通用汽车公司一个制造厂的杂工,就是在做好每一件小事中获得了成长,并最终成为通用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在有着“汽车王国”之称的通用公司里,32岁就升到总领班的职位,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是怎么升起来的?

约翰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辆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约翰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约翰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各部门的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

约翰的朋友汤姆对他的举动十分不解,他不解地问约翰:“约翰,你工作已经五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汤姆,你不明白。”约翰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约翰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约翰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平凡而又简单,难免会觉得单调而又枯燥。但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成功的人像约翰一样,他们会用心做好手上的每一件事情,在积累平凡的过程中积累卓越。

所以,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专业,并恒久地坚持下去,做到位、做扎实。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地做。“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这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对如何才能成功所作出的最好回答。

思考题:

平凡与伟大之间的关系?

怎样理解“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没有平凡的工作岗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衡量一个员工是否敬业的重要标准,假如一个员工连基本的工作态度——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干事不拖拉都没有的话,他又如何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从中获得成长的机遇呢?

一项调查显示:43%的经理认为工作态度不好最容易被解雇。任何一个在职场的人都不想老板炒了自己的鱿鱼。但是现实中,总有5%~10%的人会遭到解雇,伤心地离开公司。那么,是什么让你失去了这个工作机会?是什么让你的公司对你做出这种无情的决定?是绩效考核不达标?工作态度不端正?影响团队的建设?与公司文化不符?还是经常违反公司的规定?在你接到公司要和你解除劳动合同通知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自己是否尽力了?所以,无论是从公司还是员工来看,懒惰、拖延等消极的工作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没有平凡的工作岗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也许你曾因自己职位的低微而有过怀才不遇的嗟叹;也许你曾因为自己职务的烦琐而失掉了工作的热情,觉得整日在办公室中度日如年;也许你曾因为自觉前途无望而逃避现有的工作责任,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当你看过下面这个故事后,或许你就会发现工作的真谛,更加珍惜自己目前的工作机会,充满热忱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李嘉诚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中途辍学,过早地踏入社会,肩负起一家生活的重担。

起初,李嘉诚在一家茶楼当跑堂。香港人有吃早茶的习惯,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于是李嘉诚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赶往茶楼。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以上,李嘉诚是地位最卑微的堂倌,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待在茶楼侍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深人静了。李嘉诚经常累得两眼发黑腿发软。李嘉诚后来对儿子谈起他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三天三夜。”

尽管这样想,但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营钟表公司的舅父送给他一个小闹钟,让他掌握时间。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定好响铃,最早赶到茶楼。后来,他将这一习惯保留了大半个世纪。而在今天,大家都知道李嘉诚的手表永远比别人的快10分钟,这早已成了商界交口赞誉、津津乐道的美谈。

正是因为找工作的艰辛,才使李嘉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很快便赢得了老板的赏识,也成了加薪最快的堂倌。

在茶楼工作的两年中,李嘉诚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生活的残酷和世人的冷眼也激发了他出人头地的欲望。

17岁时,李嘉诚毅然离开茶楼,到一家塑胶厂当了推销员。推销产品需要到处跑,十分辛苦,但他对此早已习惯,因为,在茶楼当堂倌时,每天少说也要跑上百八十里。他善于动脑,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地推销产品。

由于他刻苦钻研、任劳任怨,成绩显著,年仅20岁就被提升为业务经理,后来很快升为总经理。可以说年轻的李嘉诚已初露锋芒,崭露头角。在顽强的拼搏中,他成为香港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在随后几十年的创业中,他依然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最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华人首富。

李嘉诚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平凡的工作岗位,只有平庸的工作态度。如果你总是抱怨自己职位卑微,看不到其中蕴涵的机遇,那么你永远也走不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