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情
56310800000051

第51章 新的历史教师

得到了皇帝的应允,安奇自然不可能闲着,说不准这赵佶第二天便反悔呢?令李纲以“奉帝名”为开头,写出招收女学生的启示,在街头巷尾散发,另一方面从刘倒爷哪里借来了几十两银子,让工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将教室以及宿舍建好。

虽然心中激动,但安奇晓得找收女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锦儿的原因,这育才书院最近的名声也不太好,想来更是难以招到学生,可令安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用了半天时间,三十几名男男女女的孩童便塞满了仅有的两间教室。

这年头儿,若想升官发财,比起提高政绩,远不如讨皇帝欢心来的痛快。赵佶的喜好早已经被摸得一清二楚,毕竟这“端王轻佻”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从未有人刻意讨好,可谁能想到这赵佶能够登上帝位呢?如今向太后垂帘听政,各路人马想要投其所好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皇帝出宫虽没有大张旗鼓,但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那名不见经传的“育才书院”便这样浮现在众官的眼前。经过多方打探,不仅仅得到育才景安奇和皇帝私交甚好这一消息,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庆国长公主居然在育才书院中任一塾师,这不得不让众人对安奇这个人重视了起来。在安奇大张旗鼓的宣告育才书院招收女学生之时,众官虽然惊讶,但也没闲着,纷纷将年纪恰好的庶子庶女或者远方亲戚家的适龄儿童送进了育才书院。如此才有了半天时间收满学生的这一事件的发生。

安奇在庙中翻看着学生的名单,本以为还能再碰到一位大神级别的人物,可能是好运用光了,亦或是安奇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整整两页纸的名字,安奇没有一个眼熟的。

“安奇公子…”

“清照姑娘怎么来了?快进来坐。”见到李清照,安奇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同时也暗暗责备自己,近来还真是将李清照给忽略掉了。

李清照的头发依旧杂乱不堪,所以以男子装扮来到了书院,虽然最近人没到,但书院中的事情可是从赵灵那里听说了不少,至于此次前来是想念安奇,亦或是心怀醋意来看看那被安奇和皇帝都赞不绝口的“育才之宝”李师师,大概也只有她自己清楚了。“听闻书院今日开始正式招收女学生,身为书院的一员,我定是要来看看的。”

“如今书院这女学生都开始正式招收了,清照姑娘也可以以女子装扮示人了,人长的漂亮,头发的长短倒是其次了。”

面对安奇这种无心的话语,李清照虽习以为常,但依旧免不了面色一红,可脸上却没有一丝因为得到安奇夸奖而高兴的意思,轻叹一声,李清照缓缓开口,“听灵儿说,前些日子其他书院的老夫子来这里找麻烦,而那个时候我却没有…”

安奇挥手打断了李清照的话语,她的意思安奇自然是明白的,当时那种情况安奇连皇帝都搬出来了都没什么用,就算李清照在此,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你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都过去了。”在安奇看来,当日李清照未到未曾不是一件好事,想来也是,李清照性格坚毅,若是被那王姓夫子当面骂做妓女,鬼知道事情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今日你来的正好,男装也好,女装也罢,总归你这副院长的名头可是跑不掉了,走,我带你去见见新来的学生和老师。”

“嗯…”轻轻点了点头,李清照欲言又止,本想问问安奇招收女学生和做四品官之间有什么联系,可话到嘴边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好默默的跟着安奇走出了庙门。李纲等人李清照是见过几次的,至于锦儿,李清照虽然不理解安奇为何要重金为她赎身,但这么久的时间来,信任安奇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李清照也没有多问,只要安奇觉得可以,那便一定行。

“各位,闲话一会再聊,先容我说几句。”安奇打断了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讨论不休的众人,笑道,“如今这育才学院的教师才算是真正的到齐了,我不敢保证以后这书院不会再招收其他教师,但今日所在的各位皆是育才书院的元老级人物。”见众人神色激动,安奇继续开口,“我来安排一下,赵灵任院长,李清照任副院长,张择端为美术老师,李纲为语文老师…体育老师一职暂时由我来代理,希望大家以后能够齐心协力,将育才书院越办越好。”说完,安奇笑着扫视了一圈兴奋的众人,可总是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哎?等等,王伦呢?”怪不得总觉得不对劲,最先和安奇结识的王伦居然没有出现在育才书院中。

“啊,只顾着高兴了,忘记告诉你了。”李纲轻轻的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王伦先生染了风寒,我恐他劳累过度,便自作主张送他回家休息去了。”

“是么?”对此安奇倒是感到十分诧异,这王伦虽说身材消瘦,但认识这么久了还没见他生过病呢,毕竟是寒冬腊月在无遮无拦的勾栏说书的狠人啊,“行了,有课的去上课,没课的将书院的规章制度写一写,等我回来看,我先去看看王伦。”

王伦对于安奇来说也算是“恩人”一般的人物,先是霸占了他的勾栏赚到了第一桶金,接着和他合作让安奇有了更多的时间结识了更多的贵人,最重要的是这王伦在安奇决心以宋人的身份在这个朝代生活下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若不是王伦告诉安奇有落草为寇的想法,恐怕安奇依旧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改变了历史。

不知不觉的,安奇走到了王伦的家门口,虽说依靠着三国等故事赚了不少,但这王伦的生活条件却是没有太大的改善,看起来依旧是一穷二白,也怪不得别人,赚点银子全扔到烟柳之地了,这家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间旅馆,没钱的时候才偶尔回来住上一夜,安奇轻叹一声,王伦这毛病得给他改过来啊。

门没锁,安奇推门而入,见到王伦面色苍白的躺在屋子里,安奇心中百感交集,缓步上前轻声开口,“王先生,你还好吗?”

“景公子来啦?快坐。”王伦艰难的坐直了身子,“景公子莫急,等我病好了,便到那勾栏继续说书…”

安奇摇了摇头,替王伦将被子盖好,“这段日子真是难为你了,勾栏书院两头儿跑,免不了心力憔悴,好好养病吧,一会我去帮你抓几副药回来,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安奇头一次觉得自己是如此的过分,书院的情况众人都有所了解,束脩的事情从来没有人提起过,至于王伦,除了当一个免费的教书先生以外,还要在勾栏说书说到半夜,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即便是铁打的身子也经不住这般的来回折腾啊。

见安奇这般神色,王伦大感感动,虽说最开始二人之间有些不愉快,但若不是安奇,自己恐怕早已经饿死街头了,至于什么落草为寇,连盘缠都没有谈什么回家落草。“景公子不必如此,我这病要不了三五天就能痊愈了,到时候…”

“到时候你培养几个说书人,由他们来说书赚钱吧。”安奇笑道,自己可不是什么黑心老板,拼命的压榨员工,对于自己身边可以信赖的人,若不是条件不允许,安奇愿意让他们享受和自己同等的待遇。

“培养说书人?”王伦懵了,这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啊。

“对,你想想,若是汴京城内的所有瓦舍都有我们的人在说书讲故事,那每天的收入真可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啊。”这件事情安奇早已经考虑过了,可奈何书院琐事缠身,实在是没有功夫去仔细规划,如今为锦儿赎了身,书院又迎来了一大批学生,这财务方面还真是捉襟见肘了,总要想办法赚钱才是啊。

“听书人多的时候我差不多能得到几两银子的打赏,按二两银子来算,这汴京大大小小的瓦舍不下二十处,若是这二十处都有我们自己的说书人,那一天…”

“一天便是四十两银子。”安奇笑道,看来这数学的乘法并不是谁都能学好的啊,“当然,前提是要有新的故事才行,总不能靠《三国》和《封神》吃一辈子吧?赶快把病养好,以后需要你的地方还多着呢,你休息吧,我去给你抓药。”

王伦看着安奇的背影怔怔出神,嘴角高高的翘起,若是依安奇所言,以后自己怕是要赚翻了啊!即使有病在身,也抵挡不住王伦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

“…曾布曾向先帝提及此人,言语之间颇多贬低之意,如今朕更是亲眼瞧见了此人见风使舵的本事,呵呵,眼不见心不烦,朕这便下旨,让他滚到太原去。”

“皇帝莫要如此大动干戈,我观此人颇有文采,曾经也修过国史,依我看,不如将他留在京中,做一个修史官如何?”向太后笑道。

“太后莫要劝我…”

“不如这样,我观那育才书院有一课程名叫历史,不如令他以修史官的身份到育才书院任一塾师,皇帝觉得如何?”

“太后,安奇此时尚无官职在身,若是将一个曾经的代理尚书放到书院,怕是有些不妥啊。”

“皇帝莫要多虑,有灵儿那丫头在,一个小小的史官还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想起安奇,赵佶深深地叹了口气,“也罢,来人,传朕口谕,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