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尾,我们都在引导大家留意如下原则:务必要先明确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然后再对其做出评判,而孩子在家庭中占据的地位,便是其成长环境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元素。若能随时将该原则铭记在心,再加上一些专业知识,通常就能对不同类型的人做出清楚的划分,同时能了解一个人在家中排行老大还是老幺,是不是独生子女等其他特征。
古往今来的人也许都对这样一种现象心知肚明:一般说来,在家中排行老幺的子女都很特别。不计其数的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对这种孩子的描绘基本没有差别,为上述现象做出了证明。因为父母总觉得幼子跟其余孩子不一样,且往往会给幼子最无微不至的照料,毕竟家里其余孩子都比他大,所以幼子的确拥有跟其余孩子迥异的成长环境。很明显,幼子也是对别人的帮助需求最大的孩子,因为除了年纪最小外,他的个子一般也是最小的。跟他比起来,哥哥姐姐都早早长大了,在某种程度上基本能够独立,他却还十分脆弱,这导致他的成长环境多半会相对温和。能明显作用于他对人生态度的多种性格特征将由此产生,他跟其余孩子的不同就源于此。
有一点要格外留意,通常说来,孩子都不想成为最脆弱、最不被人信任的,因此家中幼子就算受尽宠爱,也未必会对自身环境心满意足。孩子往往会受这种观点的刺激,极力想要为自己无所不能提供证据,并将自己强烈的权力欲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幼子往往会有种强烈的渴求,想打败其余所有人,只有最高的地位才能让他满足,这便是我们观察的结果。这类孩子不算罕有,部分幼子成了全家最有才能的人,家中其余人都不是其对手。也有部分幼子不太幸运,他们被哥哥姐姐打败了,尽管也渴望战胜其余人,却失去了必不可少的行动力与自信。幼子通常会在无法击败哥哥姐姐后,变得胆怯懦弱,不愿承担自身责任,好像一名被告,为推脱罪责不断寻觅理由,但其对权力的欲望并未减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了。他将摆脱当前的环境,而他对自身欲望的满足,将在对人生必不可少的问题以外的活动中实现。他将借助这种方式隐藏自己真正的能力,将自身缺陷巧妙遮掩起来。
人们必然能够看出,这种孩子会表现得心底似乎隐藏着自卑,让人觉得其遭到了冷遇。研究期间,我们确实经常见到这种自卑的人,并往往能以这种糟糕的情绪为依据,为其本人心灵发展的特色与风格做出推导。幼子跟生来便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在自卑感这件事上表现很相近。实际上,他们怎样理解自身处境,对他们而言才是重要的,至于他们的感受,他们到底遭遇了何事,他们是不是比别人低贱,这些全都不重要。然而,孩子极易犯错误,在大量问题与可能性面前,能得到各种类型的答案,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这些我们都已了解。
既然如此,教育者应该做的工作有哪些?应不应该为让孩子变得积极主动,激励其贪慕虚荣?应不应该督促孩子表现自己,争做第一,永不停止?答案是不应该这样,这种对人生挑战的应对,实在算不得明智。对孩子的教育未必非要其成绩优异不可,若能向其着重表明成绩是否优异乃至名列榜首并不重要,即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更好,这点已被经验证实。大家必然已经厌倦了那些除了成绩优异之外一无是处的人,这种人在人类社会中是很常见的。简而言之,只是成绩优异或是功成名就,从宏观历史和微观个体角度说,都断然不等同于幸福。另外,一味教育孩子争第一名,会导致孩子片面、偏执,特别是会让其丧失良机,无法跟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味激励孩子争第一名的教育必将引发大量恶劣的后果,包括导致孩子终日为自己会不会被他人超越忧心忡忡,除了自己什么都不关注等。这种孩子心底隐藏着对伙伴的艳羡、妒忌与仇恨,并因担心自己被他人超越,时刻防备着他人。这种孩子就好比一心想要超越其他所有人的加速器,或一位赛跑运动员或马拉松运动员,激烈的竞争欲望充斥着他的内心。在他全部的行为中,特别是在生活的某些细枝末节中,这些全都得到了充足的展现,例如他无法忍受其他人在自己前边走,无论何时都要走在队伍最前边。留意这种细枝末节,对那些还未掌握如下技巧的人往往很困难,这种技巧便是以人的种种表现为依据,为其心灵特征做出评判。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竞争态度,拼命想要跑到最前头,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便是家中幼子(自然并非全体幼子都是如此,超出常规的案例也会出现)。我们发觉,部分幼子远比家中其他成员更加努力上进,更有甚者,其能够拯救整个家庭,比如《圣经》里的约瑟。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这类故事,历史似乎有心想将这些说给我们听,而其作为一种辅助证据,对我们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这说明从历史的长河中寻觅那些遗失的宝贵史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
从第一种孩子中派生出了另一种孩子,后者同样非常多见。面对一道自己觉得跨不过去的障碍,一名马拉松运动员会采取何种做法,我们来想象一下。他自然会想办法从别处绕行,躲开这道障碍。这种孩子也会有这种表现,遭遇困境时,他们便会变成缺少勇气的懦弱之人。他们好像无法再承受为人生努力拼搏的压力,将从人生的战场上彻底退出。他们拒绝做一切有价值的事,整天浪费时间和生命,且能找出充足的理由。这种表现必将导致他们在所有真实的斗争中落败。这种孩子往往会谨慎地帮自己确定一个活动范围,其中没有半点竞争的可能,且他们总以自己力量太弱,受到溺爱,或被兄姐阻挠,无法顺利发展等,作为失败的托词。身体方面的缺陷也许会让他们面临更不幸的结局,因为他们必然能从中得到更充足的理由,在解释自己为什么选择逃避时,肆无忌惮地强调自己的身体问题。
一般说来,这两种人在交友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第一种人往往会为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不惜伤害他人,因此这种人在这个重视竞争的社会上也许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至于第二种人,将始终承受自卑的重压,且终生难以获得幸福,因为其很难跟生活相适应。
通常情况下,家中长子的性格特征都十分突出。第一,其占据着非常有利于心灵成长的良好地位。这种地位的巨大优势已经被史实证实,在很多民族、阶层中一早便成为了传统。例如欧洲农民的长子自幼便明白自己拥有何种地位,明白自己将来会继承农场,因此相较于弟妹,其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要高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弟妹,也都对自己终将从父亲的农场离开心知肚明。其他某些社会阶层的成员也都广泛持有这样一种观点:终有一日,长子会继承父亲的产业,变成整个家庭的主人。连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还未彻底确立该传统的阶层,其家庭成员往往也会将长子视为父母有力的助手,能照料弟妹,以辅助父母,这是由长子充足的才能与常识决定的。一个孩子被人如此期望,被安排做如此重要的工作,能积累多么弥足珍贵的经验,可想而知。正因为这样,其很可能会如此评价自己:“你一定要比别人更加聪明,因为你身材更高、身体更壮、年纪更长。”
如果在该领域他顺利发展,那他便会维护规则与秩序。通常说来,这种人都非常重视权力,此处的权力包括其个人的权力和权力观。权力对长子而言,有价值且务必要尊重。长子不必给出任何理由就能获得权力,这是很顺理成章的。所以长子必然会极其故步自封,对此不必感到半分惊讶。
家中次子同样有其特殊的追逐权力的方式。在长期的重压下,次子一直在为占据优势地位而努力,其人生路径便取决于这一竞争态度,其好胜心在行为的方方面面中都得到了体现。在家中,有个人已经先于他得到了权力,这必然会严重刺激到他,这便是次子要面对的状况。一般情况下,能提升自身能力,跟长子竞争的次子会充满斗志,积极向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觉得自身地位稳固的掌权长子会产生危机感,觉得次子可能超越自己。
长子与次子的竞争,在《圣经》以扫与雅各的故事中得到了异常生动的展现。故事中的两兄弟为争夺真实的权力与权力的象征,激烈角逐。争斗在这类故事中必然会产生,直到目标达成、长子或次子落败之际,争斗才能停止。在大多数失败方身上,都会出现某一形式的神经症。次子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遭到了轻蔑与忽略,所以会表现出跟穷人仇视有钱人相似的态度。再加上次子也许会确立过高的目标,其追逐的也许不是真实的生活,而仅仅是种想象。这种想象出现的时间极短,且一点意义都没有。次子的心灵必将因此陷入焦躁,终生无法再获得平静。
独生子对自身独特的处境,自然也心知肚明。种种教育方式会将他彻底围困其中,即把所有教育热忱都倾注于这个仅有的孩子身上,是父母仅有的选择。这极易导致他变得非常依靠他人,且始终希望他人帮自己点明方向,提供援助。长久以来,他都深受宠爱,人生旅途上的阻碍也都由他人帮自己清理干净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难题,他都习惯于逃避。他极易因长期被身边人关注,觉得自己确实拥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可见他实际处在一种非常危险的环境中,不可避免会犯错。也许其中很多危险都能因他的父母意识到而避免,可该问题终究还是难以解决。
若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往往会非常忧心这个孩子。若自身有过很多危险经历,父母就会唯恐孩子受苦,将其照料得无微不至。可父母的关怀与提醒多半只会让孩子厌倦,觉得自己受到了束缚。父母长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只会让孩子不胜其扰,感觉整个世界及其中所有人都是自己的敌人。在困难面前,独生子一定会表现得恐慌无助,不知该如何是好,因为从小受尽宠爱的他只知生活的甜美与快乐,对个中艰苦一无所知。他必然会在一个人行动期间,遭遇种种困境。最终,他将一无是处,他的生命之船也将无法航行。他整天悠闲度日,什么都不做,一切事情都由他人照料、费心,跟寄生虫没有区别。
若家里有几个孩子,那同性竞争和异性竞争都有可能出现。这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状况,要准确评判每个孩子,难度颇高,所以这里只选择有多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家庭重点论述。女性在这种家庭中占据掌控地位,仅有的男孩只能待在角落中,得不到大家的关注。如果男孩在家中排行最小,这种情况会更严重。男孩会发觉多个女人像仇人一样把自己围在中央,自己要想获得认可,相当困难。其他男人能从人类社会的男性文明中获得的特权,从未真正降临到他身上。无论在什么事情上,他都能感受到威胁。他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将由此产生,那就是长期无法获得安全感,且难以进行自我评价。另外,面对女性家人的权威,他也许会选择屈从,认为女性获得的地位与尊重,原本就不归男性所有。他因此具备了两种发展的可能:一是将自身的勇气与信心轻而易举地舍弃;二是无法再忍受环境的刺激,为建功立业努力奋斗。自身处境成了这种孩子发展前景的决定因素。
总结上述内容,能得出如下观点:孩子的一切本能、倾向、能力等,也许会被其在家中占据的地位创造或是作用。所谓遗传决定了人的性格与能力,这种说法已被上述研究彻底推翻,且已被证明对教育毫无帮助,只有阻碍。但有时候遗传也能发挥显著的作用,如一些家庭传承的特征,也会出现在某些成长期间未待在父母身边的孩子身上。若大家对先前探讨过的一些孩子的发展方向怎样因遗传生理缺陷走向误区还有印象,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此处的遗传问题。在人生与环境的各种要求面前,天生身体不好的孩子极易紧张。若这类天生的缺陷,以及对人生的紧张情绪也存在于他父亲身上,那人们便很有可能会以遗传解释父子二人这种相似的错误与性格特征,这是毋庸置疑的。遗传决定性格的观点,从这方面说的确不太能取信于人。
这充分表明,孩子在成长期间犯下的种种错误中最严重的错误,都以其渴望超越伙伴,并渴望追逐能让自己比伙伴更强大的个人权力为源头。不妨这样说,这已成了孩子在人类社会中建立的固定发展模式。务必要搞清楚孩子成长期间会遭遇何种阻碍,以及这些阻碍到底有何含义,才能阻断这种错误的发展趋势。努力推进社会感的发展,是战胜这些阻碍仅有的可行的方法。这些阻碍将会在社会感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不过,孩子终究不可避免会遭遇各种阻碍,因为社会感在人类文化中基本没有发展的可能。这种认知能帮我们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一些现象,例如有人终生都在为个人生活努力,有人却将生活视为无尽的折磨,这是什么原因?对权力的欲望毁掉了这些人,这点很好理解,其对人生错误的态度,便是受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逐渐产生的。
一定要客观公正地评判其他人,特别是一定要避免评判任何人的道德或道德观。反过来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创造社会价值,且由于相较于走上错误道路的人,我们对其心理了解更深,因此一定要以高度的同情对待他们。这些做法能帮我们改良、提升当前的状况,因为它能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获得全新的发展,帮我们找到错误真正起源于何处。而对个人心灵构造与成长历程的解析,还能帮我们看清其过去与未来。这表明这门学科的确能让人真正了解何谓人,人在我们眼中是鲜活、自然的个体,而非苍白、含糊的概念。如此一来,相较于普通人,我们便能对人的社会价值有更深入且含义丰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