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双语译林)
56680800000001

第1章 译序

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可以被击倒,但永远也不会被击败。

——海明威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的影响更大。”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由于肝硬化和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形成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于是饮弹自尽,结束了自己恢宏壮丽的一生。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为这位巨人叹息。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颗美国文坛巨星的陨落。他虽然走了,但给世界文坛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优秀文学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激励和启迪。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乞力马扎罗的雪》和《没有女人的男人们》等。《老人与海》1952年出版,翌年海明威便因此书荣获普利策奖,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也是一部具有强大影响力、令读者痴迷的作品。日本当红作家村上春树是海明威的崇拜者,他创作了一部同名作品(《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可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吧。

海明威的这部短篇小说集共包含十四篇故事。第一篇《勇者不败》讲述的是斗牛士曼纽尔·加西亚的悲惨人生。他生活拮据,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胸怀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斗牛士,面对伤痛和窘迫的生活状况始终没有低头。本篇故事用很大的篇幅和细腻的笔法描述了斗牛场上惨烈的情景,其中有这样一个主人公与公牛殊死搏斗的场景:“ 一个撞震,他觉得自己被抛到了空中。趁着腾空而起的工夫,他把剑刺出去,那把剑从手里飞了出去。他重重地落在了地上,公牛就在他的上方。他躺在地上,用穿着便鞋的脚狠踹公牛的鼻子,踹了一脚又一脚。公牛用犄角顶他,但由于太兴奋,老是顶不着,于是就用头撞他,两只犄角插在沙子里。”海明威认为,对于斗牛士而言,斗牛纵使危险之极,但他们不能因为危险而退缩,这是他们世袭的职业,更是世袭的光荣,就像骑士为了荣誉而战而死一样;每一次危险而优雅的转身,每一次利剑直插牛心的快感,每一次惊险过后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或许这些就是斗牛士以生命追求的。第二篇《异国见闻》叙述的是海明威在意大利米兰疗伤时的见闻,详细描述了医院里的设备、医疗水平以及病人的情绪等,既有士兵对“勇敢”的看法,又有军官对“爱情”的迷惘。第三篇《似白象一般的山峦》其实是借题发挥,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完全谈论的是堕胎方面的话题,反映的是男女主人公对此事不同的心态。第四篇《杀手》反映的是社会上一些人对生命的淡漠,“杀手”谈笑风生,视杀人为游戏,而“被杀者”则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厄运不动声色。第五篇《意大利拾趣》通过“我”在意大利的游历,讲述了法西斯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如何困苦,年轻女孩不惜卖身以求生存,而法西斯军人囊中羞涩,有的出门要“搭便车”,有的则敲诈旅人挣零花钱。第六篇《五万元》描述的是拳击场上的诡谲风云,既有你死我活的搏斗,又有幕后的交易——“打黑拳”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七篇《一次简单的调查》写的是一个军官对一个年轻士兵的询问,从中可以看出上级对部下颐指气使,随意拆看他们的信件,任意“践踏”他们的隐私的情况在军队里广泛存在。第八篇《十个印第安人》讲述的是一个白人男孩对一个印第安女孩的迷恋。男孩后来发现对方另有心上人,于是顿感心灰意冷。第九篇《金丝雀的故事》讲述的是“我”和妻子在前往巴黎办理分居手续的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火车上的一个美国太太买了一只金丝雀准备送给她的爱女表示安慰(她的爱女不顾她的反对爱上了一个瑞士人,而她硬将他们拆散)。第十篇《阿尔卑斯田园曲》里,两个滑雪客来到一条山谷,听到了一些奇闻……一个农民在妻子死后,把她的尸体冻成“冰棍”放在柴火间里,夜里他到柴火间劈柴,竟将提灯挂在妻子的尸体上……第十一篇《自行车比赛》里的“比赛”只是个噱头,其实描述的是一个赛手迷惘和绝望的心理状态。第十二篇《今天是星期五》以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为故事背景,通过几个罗马士兵的谈论表达对此事的看法。第十三篇《平庸的故事》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类生存的空间、英雄人物等问题的看法。第十四篇《睡不着的时候》讲述的是“我”睡不着觉时的遐想,有对往事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思索……

海明威的作品风格洗练、简洁、硬朗,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坛引起了轰动,为广大文学家所推崇。正如英国作家赫·欧·贝茨所说,他那简约、有力的语言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的身上留下了痕迹。海明威所信奉的是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使作品趋于精练,缩短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他提出了“冰山原则”,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

海明威已逝世五十多年,而他的作品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海明威不死!如何翻译他的作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坚决反对“对号入座”式的字对字翻译,因为这样的译文完全是西语结构,甚至会出现文理不通的现象——每个字读者都是认识的,但就是不知道这些字连在一起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瞿秋白称其为“非驴非马的骡子文”。这样的译文恐怕连小学生的作文也不如,只能算作“信手涂鸦”,乍眼一看倒是做到了“移形”,却忽略了“传神”,看鼻子、眼和装束与原作并无差异,只是少了原作的精气神,像是原作的“木乃伊”,失去了原作的活力。我们建议重视和采用钱锺书的“化境”理论。所谓“化境”,不仅要求译者“移形”,还要“移意”和“移味”,也就是说应该做到“形神兼备”,让原作“投胎转世”,从“译出语”彻底融入“译入语”。其中最难的恐怕要算“移味”,也就是用译文反映作者的审美情趣、艺术风格以及人生观等重大却又微妙的因素。还有一种倾向也应该警惕,那就是“借景生情”“借题发挥”,只是一味展现自己的文采,全然不顾原作的内容,翻译出的作品只有“张三李四”的味,却缺少了海明威的味。鲁迅曾戏称这样的译文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瞿秋白当年批评这种不负责任的译者:“……是和城隍庙里演说西洋故事的,一鼻孔出气。这是自己懂得了外国文,看了些书报,就随便拿起笔来乱写几句所谓通顺的中国文。这明明是欺侮读者,信口开河地乱讲海外奇谈。”

翻译本身就很难,翻译海明威的作品更难。翻译得不好,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就没有了“英雄味”,而会变成一个个没精打采、胡言乱语的“小瘪三”——这样的情景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我就是怀着这颗忐忑、警惕之心着手翻译这本《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的……

方华文作于苏州大学

20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