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的教子智慧
57705400000002

第2章 终生求学

上篇 教育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

但这些对犹太人说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犹太民族是一个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认为知识是文明的象征,因此犹太人特别重视学习。在犹太人看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特别的苛刻,人只有适应了社会环境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如何才能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呢?没有更好的捷径,只有通过学习。

学习使人严谨,严谨使人热情,热情使人洁净,洁净使人克制,克制使人纯洁,纯洁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谦卑,所以说,知识具有崇高的价值。

犹太人在教育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贯彻完全的幼儿教育和一生学习的生涯教育。犹太人对学习的重视是令人敬佩的,他们不光重视幼儿教育,也重视终身教育。即使是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老师,也不会停止学习的步伐,仍然坚持每天读书,以此来充实完善自己。犹太人还喜欢探索,像热爱知识那样喜欢透彻地理解事物。

对于犹太人,学习是他们一生的课题。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富有贫穷,都要终生学习。犹太人认为人可以通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财富”,取得精神上的富足。犹太人认为追求学问是没有止境的。

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

“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在一段时间内,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了。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坚决地拦住了他,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怎么办呢?他后来又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地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

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为什么那么暗。原来,西勒尔倒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增长智慧,所以,人就应该不停地学习,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一生的使命。

在《塔木德》中有这样一个古老的小故事,说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人想在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马车。走近一看,马正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就问在路边玩耍的小孩:“车夫上哪儿去了?”小孩回答说:“在车夫俱乐部吧。”于是,这个人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看到在狭窄的屋子里面,车夫们都在学习《塔木德》。虽然是车夫,但他们也抓紧时间学习,这种精神实在让人叹服。

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写照。犹太人无论是在街头巷尾,无论是在车站还是在广场,专心致志读书的人随处可见。每个家庭中书房也是必不可少的。

犹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会停业,很多人在家中读书。休息日中,书店开业,每个书店都有很多人,没有人大声喧哗,人们在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购书。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犹太人孜孜以求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他们认为拥有了高深的造诣和洞察力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人只有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才能变得知识渊博,学习是人一生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也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内在意义。

家长们一定要及早明白这个道理,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成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他们懂得,学习、思考、钻研不是苦差而是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