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人类行为研究(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5809000000009

第9章 文艺女青年的婚姻

最近一直没有更新专栏,因为我很犹豫。

我卷入了一个没有预料到事件中。还是要从果壳先生说起。这个事情发展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我上一篇预言的结局。我最终被卷入了他婚姻生活的漩涡中,而且对他妻子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事件源于他们的朋友知道我和他的事情,在网上对我说话有点重,我心里有些不舒服,最不舒服的是知道他妻子怀孕后,我觉得有点事情有点出格了。我不愿意再重蹈覆辙一次和兵哥的悲剧,与他们的这个朋友一样,我觉得有了小孩的婚姻,再怎么说也不是儿戏了。虽果壳先生一直坚持小孩不是他们自己想要的,只是成全父母心愿。然后是和他妻子的直接交涉,发生了一些比我想像更严重的事情,她并没有果壳先生所预计的心理素质,却与我预料的一样。最开始,她对我的无视,只是一种假装的坚强:我只是一名她老公有好感的一位普通女网友罢了,也许几个月后感情就会淡去,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她的内心,是有一些基本规则来界定“普通女网友”的,比如现实中没见过面,只是网上聊天。所以当她知道我们通过电话时,以及说了一些“过激”(当事人都不觉得过激)话后,立马崩溃了。说要打掉孩子。我必须承认我当时的表现也是很过分的,我是以一种事不关己,是你老公死活追我的讥讽口吻说的。

其实那一天,我自己也疯掉了,几乎24小时没睡觉,一直反复思考为什么我总陷入这种世俗的三角局里?我为什么会在意他有小孩了?我不是一直坚持自己是完全独立自由的个体,不会被这种破事闹心的吗?同时,我更难受的是,我在他妻子身上看到了六年前的自己:一个追求恋爱大过天,相信真爱砸到自己头上的,飘在半空的文艺女青年。六年了,我不知道自己锻炼出了什么自我防御机制,总之,我不会再相信真爱了,不相信承诺,不相信事物具有******永恒性。这也许是为什么我比他还了解他老婆的感受,那种痛彻心扉的背叛,那种我不相信你再会爱上别人了的幻灭感。

我见识过处在婚姻不同阶段的几个男人,主流型的都是把婚姻当作一个壳,这个壳赋予他责任与生活的意义,所以即使出去乱搞一下,也是要回归到家庭的,这是这个社会需要的伦理。对于文艺青年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同时也需要他人的认同感。

文艺这个词,从最初的褒义慢慢等同于**丝,zuo逼,我一直就是这个词的活体经历者。它体现着社会价值观的一种流变。在2010年前,我认为文艺是代表着一种追求自我意识、独立、开放的头脑以及更高艺术、精神的追求,近几年来,它随着媒体、大众对它的消费而被稀释,显得浮于表面(停留在穿着、打扮),诸如“小清新”也成为贬义词。我并不责怪大众对文艺的消费,这是现世运转的规则:创造一个东西,并不看重创造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是看其能换成多少金钱。文艺的败坏,并不是大众对它的稀释造成的,更多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化结果,可悲的是那些真正秉持文艺精神的早期文艺青年们,在现实中的处处碰壁。这种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性在经济匮乏的今天已然行不通了,那些对自我有了意识的“文艺女青年”在进入社会后,面对的不是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天地,而是“嫁人、生子”的压力,主流社会宣传的仍是那种“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既文艺又拿的下事的中国传统式贤良贵妇。

北大邵燕君老师就曾对时下流行的穿越宫斗爱情影视做过如下批判:

“如果我们把小燕子和若曦(《步步惊心》)做对比可以发现,她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改变世界’还是‘被世界改变’。同是具有‘假小子’性格的现代型少女降落到古代宫庭,处处影响她身边的人,无论是皇帝、阿哥还是格格,都被她影响着往现代的路上走;而若曦这个真正的现代人却越来越古代化了,现代人的观念和做派只是让她一出场时引人注目,但很快她就调整了自己的角色:她以现代人的智慧思考,却照古人的规矩行事,渐渐地比古人还古人。时时刻刻地察言观色,一次一次地深得圣心,不知不觉间,皇权和男权的秩序已是如此天经地义。……从《还珠格格》到《步步惊心》,十余年来中国大陆的婚恋观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理想主义降位于生存,生存下去才是王道,理性启蒙思想全然败给现实丛林法则的生死肉搏。而“从写‘70后’的《新结婚时代》,经《蜗居》到写‘80后’的《裸婚时代》,演示了根本没有所谓与‘在宝马里哭’并列的‘在自行车后座笑’的选项,《裸婚时代》里没有爱情的胜利,只有少不更事的盲目和贫贱夫妻百事哀。……在两剧中饰演‘穷小子’的文章从卑微的男友变成卑微的丈夫,到了电影《恋爱三十三天》里更变成了‘男闺蜜’。男友和女友都靠不住了,能靠的只有‘男闺蜜’,‘我们都爱男闺蜜’的呼唤背后又蕴含了多少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无奈。在这个之后流行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里面,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女文青’形象,她的名言是‘我爱你和你没关系’。她这么说其实是把爱情和爱的对象分开了,自己变成一个自足的个体,不再需要一个爱情对象满足,这样,实际上使自己进入一种安全状态。”

显然,果壳先生的妻子还没到达这种不需要“爱的客体”的独立安全状态,我们多少都受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最大的难题就是未婚的自己如何面对父母,尤其当今社会对女强人、女博士的看法从来也是负面的,大龄单身女人的尴尬身份更不用说了。我觉得我突然在这个已经绝对剩女的年龄沦为许多已婚男人的移情对象,并非出于偶然——人人都幻想那么一种生活,那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他们来到我这里,我予以理解,同时保持着置之度外的界限。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自由,对另一个人也许是一种伤害。人们却庸俗地以为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对方就可以与你永结同心。我在上期专栏反婚姻的言论也许过激了一些。但我觉得活在现世的男男女女,有了自我意识的男男女女,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个相爱相处的实践中,寻求一条超越之路,而不是靠一纸婚书,一个婚戒,一个承诺就坐以待毙。

话说回来,那女文青的婚姻问题是什么呢?

其实我想了很久,并承蒙我的精神分析师对我的开导。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明确,我觉得自己无处寄托。父母赋予了我女性的身躯,社会赋予了我女性的角色,那是一种希望被充满的角色,时时需要一个可以将之填满的男人。但由于我的自我意识觉醒,我对人生价值有了更高的追求。我已然放弃了社会指配给我的角色,在没有找到我真正可以投射的那个对象之前,家庭对我来说只是桎梏。而我认为找到可以投射的对象,几率是很小的。因为我在不断成长,这个目标也在不断拔高。我总遇到对我有欲求的人,却很少能遇到我对之有欲求的人。在没想清楚这点之前,无论是我过去的种种失败恋爱、暗恋经历,还是我孜孜不倦地投入到的假借研究之名,实为“睡服”他人,企望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类行为实践,都是一种徒劳的妄想、一种力比多的毫无目标的胡乱投射。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前,对生命中遇到的每个人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自己和这个人可以克服万难,走下去,那么现实中得到的只有失望以及失望所造成的倦怠、积怨、情绪化,最终导致矛盾的爆发。这就是文艺女青年的问题。她们不是传统主妇(也许她们成功转型为传统主妇,还是一种幸运),她们从家务劳动中得到解放,甚至对养育后代都不再操心,却又在工作中无法找到快感,在社会中得不到价值体现,她们能怎样?只有苦闷,一个闷闷不乐的妻子。果壳先生问我,为什么男人没有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他不知不觉已经在实践社会指配给他的角色,并且拥有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妻子配合下,过着形如两人,实为单身的“自由生活”。但就像我之前说的,这种个人的自由,也许对另一半是灾难,除非他们已然认可这种同床异梦的“形婚”。

那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

我也只能说我自己,我已然无法再把自己全部投入到对个人的感情中去了,表面上我的生活是被各种有趣的事充满的,但现实是,我对曾经喜欢的音乐失去了感觉,对各种表现主义艺术失去了感觉,对禅道佛已经彻底不信,我不再满足人们在艺术、宗教层面对其做出的精神投射,我想得到更多,我想做出一些能改变现实的事情,确切说改变人们思想的事情,即使这只是一种痴心妄想,但至少,我目前找到了一群像我一样的人,我们构成了这样的一个集体,在其中我不会觉得孤独,因为有人认可我,并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也是一种被充满的感觉,安稳的踏实感,存在感。这个集体的价值观与我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受到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一致的,我从中得到一种安全感,也可谓一种幸福吧。

我写下这些,没有说服别人之意,只是希望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一个觉醒之后的女人,能理智地思考和面对现实问题,而不是沦为一个执着爱情虚幻、伤害自己的****:我们终究是因为爱一个人离不开他,还是因为不能善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