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58569300000006

第6章 再往细处想一步

——财富之门就这样打开

细节是开启金库的钥匙

有人说,一等智商经商,二等智商做官,三等智商搞教研。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涌现出了全民经商的热潮。但是,经商的结果却大不一样,有的发财成为大老板,有的却血本无归。什么原因呢?

在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益空间逐步缩小,整个经济进入了微利时代,因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从细节处发现问题。

1957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一场全国博览会,大名鼎鼎的美国五十七罐头食品公司经理汉斯却忧心忡忡。原来他的层位被分配在全场最僻静的一个角楼上。尽管汉斯多次与筹委会交涉,但筹委会坚持这项安排是集体作出来的,任何人都没权力改变。

汉斯没办法,只好转向全公司职员征求意见,以求改变公司不利的状态。这时,会议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突然,一个小小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不知哪位员工袋里的硬币掉到地上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地板上。这时,汉斯的大脑里闪出了一个念头——做一种类似刚才落地的硬币这样的东西招揽参观者。

这时,他没有怪罪那位失态的员工,而是微笑着说:“谢谢你投了这枚硬币!我找到了一个力扭乾坤的办法!”

大家都惊愕地看着汉斯。汉斯接着说:“刚才,我看到了大家低头观看硬币的眼神,里面都有一种好奇。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观光者的这种心态。”

大家听了汉斯的话后纷纷称妙。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会展中投一种小铜牌。

几天以后,展览会隆重地开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们可以不时发现一种精致的小铜牌,小铜牌上有一行字:“请您凭这块小铜牌到展览会阁楼上的汉斯食品公司陈列处换一件可心的纪念品。”

原来僻静的小阁楼顿时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绝。在小阁楼内,汉斯公司集中了最好的罐头食品。这些罐头食品经过了最精心的包装,还有最漂亮的姑娘担任销售员。

在本届博览会上,汉斯出尽了风头。到博览会结束,汉斯获纯利55万美元。

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个小小的铜牌,为汉斯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在商业大潮中,某些微小的细节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

现在餐巾纸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了,但30多年前,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还不高时,即使在日本,使用过即扔的纸餐巾无疑是一种奢侈的消费。当然社会是在进步的,一旦人们的生活达到一定水平,那么使用纸餐巾就不仅不是奢侈,反而是一种必须。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往往是相连的,日本有一家小企业就是因为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这种社会变化的脉搏,而为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这个小企业是只有几十名工人的田中造纸厂。这个厂的经理田中治助是一个非常注意市场变化的经营者,厂子初创之时,他就在当时造纸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针对印刷业发展的需要,开发生产了“美浓型纸”,赢得了用户的赞许和大批订单。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社会开始进入了经济起飞时期,一切都处于剧变之中——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每个人都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喜时,田中治助想到的却是这种变化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什么。他是个造纸的商人,切入点当然还是在自己的老行当上。他想,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过去仅供少数高收入者使用的餐巾纸必然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用品,可是当时市场上的餐巾纸却很少。

既然认准了社会发展会带来纸餐巾的普及,田中治助就迅速地行动起来。他果断地用4000万日元从德国引进了两台最新式的生产纸餐巾的机器,开始抓紧时间生产这种还未流行的生活用品。

就在他开足马力,生产出大量纸餐巾的时候,日本大阪于1968年到1969年承办了万国博览会,各大饭店、餐厅都大量需要纸餐巾。再加上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他们受这股风潮的影响,也都开始把纸餐巾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一时间,日本的纸餐巾供不应求。

此时,田中治助及时推出了自己的“艺术纸餐巾”,由于他先人一步,他的产品快就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畅销日本全国。不要小看了这一不起眼的纸餐巾,现在田中造纸厂已发展成为田中造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印刷用品和高级纸餐巾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80%和50%,年营业额达13亿日元。

田中造纸厂能成为日本的“纸餐巾大王”,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它有一个善于掌握社会生活变化并能从中发现赚钱机遇的当家人。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朴素的格言,包含了深刻的真理。有时候,面对同一个机会,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它溜走。这是因为抓住机会,只是一瞬,但是准备的时间却是十分长久,而这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李嘉诚的故事给我们很多教益。

1950年,李嘉诚倾其积蓄成立了长江塑胶厂,由此开始了创业之路。凭着自己的勤学和商业头脑,他发了几笔小财,但由于经验不足和过于自信,工厂转而严重亏损,这一惨淡经营期一直持续了5年。

李嘉诚经过一连串磨难后,痛定思痛,开始冷静分析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在种类繁多的塑胶产品中,他生产的塑胶玩具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这意味着他必须重新选择一种能救活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塑胶厂的转机。

机会来了。有一次,李嘉诚从杂志上注意到这样一则信息:用塑胶制造的塑胶花即将倾销欧美市场。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使他马上联想到,和平时期的人们,在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之后,必定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种植花卉等植物,不但每天要浇水,除草,而且花期短,这与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很不协调。如果生产大量塑胶花,则可以达到价廉物美,美观大方的目的,能很好地美化人们的生活。想到这时,他兴奋地预测到,一个塑胶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接着,李嘉诚四处奔波,不辞辛劳,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生产出了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胶花,并通过各方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使塑胶花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也使长江塑胶厂为人们所熟悉。

不久,李嘉诚又从出口洋行获得准确的消息:美国塑胶市场正在扩大,除了家庭室内插花装饰外,家庭外的花园、公共场所,都用塑胶花点缀。他密切注视市场的动态,抓住每一个变化的细节,并开始逐渐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他非常希望接洽到资金雄厚的大客户,以图稳步发展。

这年秋天,李嘉诚意外地收到一家北美大公司的电报。电报说这家垄断公司将派一名经理视察李嘉诚的工厂,以及香港其他塑胶花企业,决定从中挑选一家最有实力的进行长期合作。他预测到这个机会将带来令人振奋的前景。于是,连夜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并决定马上寻求一切机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以便购入全新的塑胶花生产设备,租赁新厂房。

李嘉诚的一大特点,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哪怕再小不过的机会。他与全体员工一起苦战7个昼夜,终于在一周内将一切准备完毕。在北美经理到达的那一天,李嘉诚亲自开车去迎接这位“财神爷”。当这位经理参观完之后,深感此公司实力雄厚,气派非凡。经过会晤恳谈之后,这位经理同意与李嘉诚签订长期合约,因此成了长江公司的最大主顾。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还与加拿大银行界有了互相信任的友好往来,为日后拓展海外市场埋下了伏笔。

从此,李嘉诚的事业蒸蒸日上,饮誉世界。而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抓住每一个小机会的精神更是值得所有人学习。无怪乎,有人感叹说,细节就是金库的钥匙。

注重小细节,带来大效益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是用来测算时间,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适合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书,书上说:“马匹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它运输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娱乐价值的面目出现。”在这不引人注目的两行字里,西村好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想:“赛马骑手用的马匹比运货的马匹值钱。是啊!我应该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这样,从书中偶得的灵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经过苦苦的思索,一个构思浮现在西村的脑海:做个限时3分钟的沙漏,在3分钟内,沙漏上的沙就会完全落到下面来,把它装在电话机旁,这样打长途电话时就不会超过3分钟,电话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了。

于是西村金助就开始动手制作。这个东西设计上非常简单,把沙漏的两端嵌上一个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条铜链,然后用螺丝钉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不打电话时还可以作装饰品,看它点点滴滴落下来,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儿,也能调剂一下现代人紧张的生活。

担心电话费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话时间,售价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销路就很不错,平均每个月能售出3万个。这项创新使沙漏转瞬间成为生活有益的用品,销量成千倍地增加,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一个大企业。西村金助也从一个小企业主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亿贯的富豪。

西村金助成功了,而且是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力气。可是如果他不是一个关注细节的有心人,即便看了那本赛马的书,也逃不脱破产的厄运,还很可能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成功会格外偏爱那些有心人。

这几年,在北京地铁环线的车站里,矗立起了一座座精制的“百万庄园”美食亭。它的问世,不仅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乘客,而且还成为上班族经常光顾的“定点餐馆”。虽说地铁的客流量很大,但未必人人都到这里消费。于是,经营者别出心裁地打出了“借伞”的告示,意思是:凡因下雨被困在车站的乘客,“庄园”可免费借其一把伞,只要第二天路过时还上即可。由于此种促销方式颇有人情味。既打出商亭的知名度,又解决了乘客的燃眉之急。使原来不在这里消费,却又受到了“庄园”恩惠的人,变成了这里的常客。

生意场上就是选择,要想吸引顾客,取得成功,就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并能不断转变观念,改变经营方式,才能找到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其实,有不少的企业家都是善于在小细节抓效益的高手。

现今,商界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小企业或者是小公司只有不断运用新奇的点子,在细节上做文章才能在大集团、大公司的夹缝里寻求生存的机遇,顺应发展,获得成功。1957年,刚刚荣升台北市第十信用社董事会主席的蔡万春面色肃然,在台北的金融同行中,“十信”太渺小了,小到根本无人去理睬它。台北有的是信用良好、资金雄厚的大银行,稍有点名声的商家企业都把钱存放到他们那里去了。

蔡万春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可与资金雄厚的大银行较量。但他又坚信,大银行虽然财大气粗,它不可能没有薄弱或疏漏之处,那些薄弱或疏漏之处,就是“十信”的生存之地!

蔡万春在街头巷尾徜徉,与市民交谈,跟友人商榷,终于发现了各大银行不屑一顾的一个潜在大市场——向小型零散客户发展业务。

蔡万春大张旗鼓地推出1元钱开户的“幸福存款”。一连数日,街头、车站、酒楼前、商厦门口,到处都是手拿喇叭、殷殷切切、满腔热忱向人们宣传“1元钱开户”种种好处的“十信”职员,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宣传品更是满城飞。“十信”的宣传活动令金融同行们大笑不止,人人都在嘲讽蔡万春瞎胡闹——“1元钱开户”?连手续费还不够哩!

但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奇迹出现了:家庭主妇们、小商小贩们、学生们争先到“十信”来办理“幸福存款”,“十信”的门口竟然排起了存款的长队,而且势头长盛不衰。没过多久,“十信”即名扬台北市,存款额与日俱增。

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蔡万春信心倍增。“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一定要创新路!”蔡万春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又发现了一个大银行家没有涉足的市场——夜市。随着市场的繁荣,灯火辉煌的夜市不比“白市”逊色多少,而银行是不在夜晚营业的。蔡万春大胆推出夜间营业,台北市的各个阶层一致拍掌说好,许多商家专门为夜市在“十信”开户,“十信”誉满台北。

就这样,“十信”以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7家分社、10万社员、存款额达170亿新台币的大社,列台湾信用合作社之首。

一个小细节的创新,就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这一点无论对于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在各种产品与服务风起云涌的今天,星巴克公司却把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商品——咖啡,发展成为与众不同的品牌。回顾星巴克塑造品牌之路,可以发现,星巴克并没有使用其他品牌市场战略中的传统手段,如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等。星巴克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是“细节下的蛋”。通过“细节”这只手,星巴克从一间小咖啡屋发展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

星巴克认为,体验决非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它可化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有形商品。消费者一旦被体验感动,就会心甘情愿地花钱买体验。根据这一认识,星巴克决定独辟蹊径,创造性地处理“体验”这一细节,以制造富有自身个性的品牌。为此,星巴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主张: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

在星巴克咖啡店,顾客能找到充满活力的为自己煮咖啡的人,能找到不厌其烦教自己喝咖啡的人。星巴克要求服务人员在教顾客饮用咖啡时,目光必须自然地注视着顾客的眼睛。同时,顾客还可以喝到任何一种咖啡,可以随意谈笑,甚至挪动桌椅随意组合。

关注于体验这一细节时,星巴克更擅长营造咖啡之外的体验:如店内气氛、个性化的店内设计、暖色灯光、柔和的音乐等。通过这些,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这种格调就是浪漫。

星巴克努力通过每一个细节,把顾客在店内的体验化作一种内心的体验——让咖啡豆浪漫化,让顾客浪漫化,让所有感觉浪漫化。

一件产品是如何被注意到的?作为产品,必须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不是仅仅通过夸大的、不属实的广告宣传就能实现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在细节处加以改变。

企业只有认识到出众的细节对产品的重要性,将创造性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使产品独具特色,由此企业才能从业务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谁要认识不到细节的重要性,不把细节个性化当做个人品牌的核心,就很难创造出真正与众不同的品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因为,细节创造了一种现实,它能做到与众不同,从大众产品中推出一些独特的、珍贵的和令人渴望的东西。

留心细节,化腐朽为神奇

将无用变有用,是给埋没者一片翱翔的天空,还是让星星在夜里亮得更晶莹?对于成功的人们来说,他们总有一双慧眼,总会有自己的聪慧和勤奋为自己赚取金钱,获得成功。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在一段时间里,一般农户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在一些地方甚至完全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处置这些“废物”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位“钢铁大王”应运而生了。

所谓“钢铁大王”,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到在供销社供职的同学那里喝茶聊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怎么比毛铁还好的事,他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里工作,心中突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兜里装着80块钱的全部资本直奔H城,找到了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又通过姑父找到了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便把大板一拍,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趟他是无本万利,净赚了1000多元。看到了那沉甸甸的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就买了礼品二上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都被他们以极低的价格包销,一包就是3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尝到了更大的甜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市场更是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是用汽车运,后来就鸟枪换大炮,改用火车车皮装。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人缘越混越好,财路也越来越宽。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另谋别的财路去了。

留意细节,废物也就变成了宝。只要你具有积极的心态,再黯淡的人生也会想出办法摆脱困境,赢得另一片天地。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陷入了一筹莫展中。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

几年以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世间没有死胡同,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不让心智老去,才不会让心灵荒芜,才不会无路可走。

无独有偶的是,有一位年轻的江西人,喜欢做些小贩生意,呼啦圈作为一种健身运动产品,曾在我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但它像一阵风似的,流行一下子就衰落了,结果,造成大批积压,连白送人也不要,这让年轻人感到很郁闷,但是他并没有绝望。有一天,他去批发农用薄膜,当他看到有个塑料厂有许多积压的呼啦圈时,忽然从中悟出商机。因为他想到了农村竹用顶棚支架。于是,他花钱大量购进十分便宜的呼啦圈把它一分为二,劈成两半,作为农用薄膜顶棚支架。由于这种聚乙烯树脂在土壤中有经久耐用、不腐烂的特点,且又价格低廉,所以,很快就取代了过去惯用的竹用棚架,而这一项小小的发明使过时的呼啦圈重新获得了价值,自己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在神奇的大千世界之中,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大山深处居住的农民靠侍弄树庄也能赚大钱,凭的是一敏锐的眼光和灵巧的双手。

有位48岁的山里农民黄启才侍弄树桩可谓入了迷,他家的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桩。本是些只能当柴火烧的树桩,经黄启才那么一侍弄,就长出了千奇百怪的枝叶,开出了姹紫嫣红的花朵,成了人见人爱的大型树桩盆景,不仅美化了庭院,而且一颗盆景就能卖出上万元的好价钱。一个山里的农民怎么就有这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怎么就有这等拿山里废物卖大钱的好眼光?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那是很多年前一天,家住梅村镇必胜村的黄启才到城里看望岳父,因为知道岳父爱好侍弄盆景,他临行前就在山里挖了几棵树桩准备带给老岳父。不曾想,在城里刚下车的时候,他带的树桩竟然被一伙人看上了,争相抢购,几棵树桩当时就卖了50多元。头脑灵活的黄启才敏感地意识到,山里当柴火烧的树桩,到了城里其实还蛮值钱的哩。他进而又想,连树桩都这么值钱,要是把它培育成树桩盆景,那不是更值钱吗?岳父在市场上买个小盆景,还要花个百儿八十的哩,何况是树桩育出的大盆景呢?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黄启才走上了自己近20年的培育树桩盆景之路。刚开始,为了弄懂树桩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技术,他一方面订阅大量有关花卉盆景的书刊如饥似渴地钻研,一方面拜师访友刨根问底地请教,同时悉心观察各种树桩的习性,反复进行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启才终于渐渐掌握了树桩盆景的栽培技艺。

10多年来,黄启才要么奔走在崇山峻岭之间物色树桩,要么一头扎进自己的庭院里精心培育。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家的庭院里树桩盆景越来越多,盆景的造型也愈来愈奇妙。精品的紫薇、榆树、梅树及三角枫树桩盆景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灵动异常,不仅倾倒了路过的行人,而且吸引了不少外地盆景爱好者及生意老板的目光,上门求购者络绎不绝。2000年以来,黄启才每年都有七八万元的树桩盆景收入,产品销售到长三角和合肥等地。

培育树桩盆景能赚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的农户也开始效法黄启才侍弄树桩盆景,结果都收入不菲。近年来,上山的树桩资源渐渐枯竭,黄启才又动起了培育小树桩盆景的脑筋。2001年,他从肥西进了300多棵黑松苗,后来又引进了1000多棵梅树苗,目前,他家的自育树桩小盆景达1300多盆,占地4亩多。在他的影响下,邻近村民又有10多户开始培育起了苗木花卉。

如今,黄启才把自己庭院里经数年培育的1200多盆大树桩盆景视为宝贝疙瘩,每天细心侍弄之余,他都要赏玩再三。可不是嘛,这些东西已日渐是稀有之物了,除非谁愿意出令黄启才心动的价,否则,他是怎么也舍不得卖的。

其实,机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是它只钟情于事事留心,处处在意的人,只青睐那些即使在困境之中也不丧失信心的人,只爱戴那些用自己的聪慧和奋斗来赚取金钱,赢得人生的人,对他们而言,即使是废物也会变成宝,这也就可以理解他们为什么总能比别人发现更多的金子。

崇尚节俭,创造财富

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把自己的资金用来投资,是成功致富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从创业成功的人身上,都能见到节俭和投资创业的共同本质。

社会上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只顾眼前,不思长远,总想“把鸡下的蛋吃光”,盲目攀比、盲目消费,就像梦中发了横财,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赌博、吸毒、比赛烧钞票,而没有想去扩大实业,拓展生意。因此,致富者应该明白家有金钱万贯,不如投资经营的道理。钱再多也是有限的,“坐吃”必然导致“山空”。钱财只有流通起来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才能使优越的生活得到保证。

可以用三个词来勾画富人的肖像,那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

有人问百万富翁卢卡斯:“你购买一套服装,最多花过多少钱?”

约翰尼把眼睛闭上片刻。显然,他在认真回忆。观众悄然无声,都料想他会说:“大约在1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间。”但是事实表明,观众的想法是错的。这位百万富翁这样说:“我买一套服装花钱最多的一次……最多的一次……包括给自己买的,给我妻子琼买的,给我儿子巴迪、达里尔和给女儿怀玲、金洛买的……最多一次花了399美元。噢!我记得那是我花得最多的一次,买那套服装是因为一个十分特殊的原因——我们结婚25周年庆祝宴会。”

观众对约翰尼的陈述会有什么反应呢?可能大吃一惊,不相信。事实上,人们的预想和大多数美国百万富翁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知道,除非他养成节俭的习惯,否则他将永远不能积聚财富。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

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视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

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白白地让钱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

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成功了?”

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没有小钱就不会有大钱。你不爱惜钱,钱也不会来找你。

如果你养成了节俭的习惯,那么就意味着你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以及聪明机智和创造能力。换句话说,就意味着你有了追求,你将会是一个大有成就的人。

洛克菲勒垄断资本集团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生活并不宽绰,艰难的生活使他养成了一种勤俭的习惯和奋发的精神。他在16岁时,决心自己创业。虽然他时常研究始何致富,但始终不得要领。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是宣传一本发财秘诀的书。洛克菲勒看后喜出望外,急忙照着广告注明的地址到书店购买这本“秘书”。该书不能随便翻阅,只在买者付了钱后,才可以打开。洛克菲勒求知心切,买后匆匆回家打开阅读,岂知翻开一看,全书仅印有“勤俭”二字,他又气又失望。洛克菲勒当晚辗转不能成眠,由咒骂“发财秘书”的作者坑人骗钱,渐渐细想作者为什么全书只写两个字,越想越觉得该书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确实必须靠勤俭。他大彻大悟后,从此不知疲倦地勤奋创业,并十分注重节约储蓄。就这样,他坚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以节衣缩食的节俭精神,积存了800美元,经过多年的观察,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创业目标:经营石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终于成为美国石油大王。

石油商人成千上万,最后只有洛克菲勒独领风骚,其成功绝非偶然。专家在分析他的创富之道时发现,精打细算是他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洛克菲勒在自己的公司中,特别注重成本的节约,提炼每加仑原油计算到第三位小数点。他每天早上一上班,就要求公司各部门将一份有关净值的报表送上来。经过多年的积累,洛克菲勒能够准确地查阅报上来的成本开支、销售及损益等各项数字,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以此来考核每个部门的工作。1879年,他写信给一个炼油厂的经理质问:“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原油要花1分8厘2毫,而东部的一个炼油厂干同样的工作只要1分8厘1毫?”就连价值极微的油桶塞子他也不放过,他曾写过这样的信:“上个月你厂汇报手头有1119个塞子,本月初送去你厂1万个,本月你厂使用9527个,而现在报告剩余912个,那么其他的680个塞子哪里去了?”洞察入微,刨根究底,不容你打半点马虎眼。正如后人对他的评价,洛克菲勒是统计分析、成本会计和单位计价的一名先驱,是今天“一块拱顶石”。

节俭的原则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节俭意味着科学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节俭是一名员工的基本素质,但是节俭并不是说要所有的员工都去考虑如何节省几千元、几万元的大笔资金,这对大多数员工是不大现实的。对于员工来说,节俭就在于点点滴滴之间。这里几元,那里几元,如果我们把节约的观念用在所有这些小地方,那么加在一起可以成为很大的数目。

在2003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营业收入计算,丰田汽车排在第8位,但是以利润计算,丰田汽车却排在第7位。同时《财富》世界500强的数据显示,2003年丰田汽车赚取的利润远远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利润之和,就是比排在第二位日产汽车的44.59亿美元利润,也高出1倍多。实际上,丰田的利润已经远远超出了全球汽车行业其他企业利润的平均水平。丰田的惊人利润从何而来?

在丰田的利润中,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是丰田员工节俭下来的。丰田的厉行节俭是全球出名的。丰田办公室的员工用过的纸不会随意扔掉,反过来做稿纸,铅笔削短了加一个套继续用,领一支新的也要“以旧换新”;机器设备如果达到标准,很陈旧也一样使用;鼓励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几乎每天都有人在技术革新、小改小革上下功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丰田的员工很注意在组装流水线上的零件与操作工人的距离有多大才合适。如果放得不合适,取件需要来回走动,这种走动对于整个工序就是一种浪费,要坚决避免。另外,丰田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在丰田的整个流水线上有一根绳子连动着,任何一名工人一旦发现流过来的零件存在瑕疵就会拉动绳子,让整个流水线停下来,并将这个零件修复,决不让它留到下一个流程。

不但如此,节约水电、暖气、纸张等都是丰田所倡导的,细微之处的节俭为丰田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节俭也是一样不论大小。每一个企业都有许多细微的小事,这往往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有心的员工是不会忽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的,因为他们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节约成本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

其实生活工作中,有很多的小事都是举手即可完成的。例如:

(1)节约每一度电,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人走电器关,电脑不用时将它调至休眠状态或关掉。

(2)节约每一滴水,水龙头用后及时关闭,及时修理水管水箱,杜绝滴漏水的现象。

(3)节约每一个电话,不用公费电话聊天、谈私事;提高打电话的效率。打电话时最好在拿起话筒前拟一份简明的通话提纲,重要内容一字不差地写在提纲上。这样做有利于保证通话内容的准确、完整、精练,节省通话时间和提高通话效率。

(4)节约每一张纸,复印纸、公文纸统一保管,按需领取,节约使用,尽可能双面打印或复印,公共卫厕使用的卫生卷纸勤俭节约,禁止盗拿。

(5)不要把公司的办公用品私自拿回家据为己有;把平时习惯丢掉的纸张捡起来,看看是否还能够派上其他用场。

当然,节约成本远不止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还需要在工作中多多留心。坚持少花钱多办事,会议、接待、招待等尽量从简和节约,不该花的钱不花,能少花的钱不多花,不必要办的事不办,可节俭办的事不铺张办。一名优秀的员工就是要在点点滴滴之间节俭,不放过能够节俭下来的每一分钱。而一分一分地累加,就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数字,而这些都是变成了企业的利润。

由此可见,节俭非小事,它体现着一个人良好的素质和修养,也关系到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自身利益,万不可视节俭为吝啬。

虽然,一个生性吝啬的人,他的前途也仍然大有希望,但如果是一个挥金如土、毫不珍惜金钱的人,他的一生可能将因此而断送。不少人尽管以前也曾经刻苦努力地做过许多事情,但至今仍然是一穷二白,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储蓄的好习惯。

点点爱心生财源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老人的汽车在郊区的道路上抛锚了。她等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二话没说便下车帮忙。

几分钟后,车修好了,老人问他要多少钱,那位男子回答说:“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帮助你。”但老人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中年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说:“我感谢您的深情厚意,但我想还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钱,您不妨把钱给那些比我更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路了。

随后,老人来到一家咖啡馆,一位身怀六甲的女招待员即刻为她送上一杯热咖啡,并问:“夫人,欢迎光临本店,您为什么这么晚还在赶路呢?”于是老人就讲了刚才遇到的事,女招待员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现在真难得,你真幸运碰到这样的好人。”老人问她怎么工作到这么晚,女招待员说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老人听后执意要女招待员收下200美元小费。女招待员惊呼不能收下这么一大笔小费。老人回答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员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丈夫,她丈夫大感诧异,世界上竟有这么巧的事情。原来她丈夫就是那个好心的修车人。

也许你觉得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巧合,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一个真理:

想得到爱,先付出爱;要得到快乐,先献出快乐,播种终会收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也没有什么地方到不了。

一次,一个哲学家问他的学生们:“世界上最可爱、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学生们听了,便争先恐后地站起来回答,各抒己见。最后一个学生回答道:“世界上最可爱、最宝贵的东西,是爱心。”那位哲学家说:“的确,他们所有的回答,都被你这两个字所包含,因为爱心比那千万家产有价值得多。而且有这种财富的人,常不用花一分钱的代价,也能做出伟大的事业。”

其实,这是一句真言。在人生之中,再也没有比爱心更能打动人心,赢得好人缘,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的。

市场经济是什么?谁拥有了上帝,谁就拥有经济效益。上帝靠什么去争取?靠“爱”,一般人通常把爱心视为一种善良的情感。但是,对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来说,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是一门需要修养和努力的艺术,其基础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如果你不努力掌握经营爱心的艺术,那么,你的所有的经营意图都注定不成功。因为要想赢得别人的爱,必须先从关爱别人开始。对爱心吝啬的人,只能得到别人的冷遇而走向失败。

很多上班族都因上班时间受限制,在接送孩子上学这个问题上大伤脑筋。失业司机李松透过这一现象看到了商机,便开了一家家政服务部,专门负责接送孩子上学。刚开始时,很多家长都跟他联系,让他接送孩子。但李松认为自己不是为了替人分忧,而纯粹是为了赚钱。营业后,他对孩子们缺乏爱心和耐心,在接送的途中,有的孩子口渴了他不给喝水,有的孩子吵闹打架他也不予制止,甚至有的孩子尿急他也不理不睬,并且还经常出现漏接孩子的现象,这使得家长们整日为孩子提心吊胆,才过了两个月,就再也没有孩子愿让他接送了,他的家政服务部也只好关门大吉了。而离他不远的另一家服务部则与他的经营方式完全相反,他们在接送车上备好食品、开水和玩具,对孩子们细心照顾,并且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这些做法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孩子们的喜爱,他们的生意也日益红火起来。

的确,李松的失败就很好地证实了一点,爱心有利于事业的经营。说起来,更为神奇的是,爱还能促使人不断地去创新、去发明,从而使人赚取得大量金钱。

小创新创造大财富的例子简直举不胜举,这些小创新确实很普通,普通得使人常常难以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又很重要,因为人们之所以注意不到它们,往往是因为它们太常用了,用多了,习惯了,也就不特别注意了。就拿日常生活中的小磕小碰来说吧,如果我们的手或其他部分被划破了,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事,贴上点邦迪就好了。”是啊,创可贴如此平常,以至谁也没有意识到它曾是一个重要发明。但是,你只要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种方便、简捷的伤口处理用品会怎样?

说起来,创可贴的发明真是体现了爱心的一个创造。它的发明者是埃尔·迪克森——一位在生产外科手术绷带的工厂工作的先生,20世纪初,这位先生刚刚结婚,他的太太是一位娇巧的美人,可这位年轻的太太对于居家过日子还不太熟悉,她常常在做饭时切着手或烫着自己。迪克森先生由于工作原因,当然能够很快为她包扎好,但他想,要是能有一种自己就能包扎的绷带,在太太受伤而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她自己包扎不了了。

他考虑到,如果把纱布和绷带做在一起,就能用一只手包扎伤口。他拿了一条纱布摆在桌子上,在上面涂上胶,然后把另一条纱布折成纱布垫,放在绷带的中间。但是有个问题,做这种绷带要用不卷起来的胶布带,而暴露在空气中的粘胶表面时间长了就会干。

后来他发现,一种粗硬纱布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完成了这项实验。当迪克森太太又一次割破手时,就自己揭下粗纱布,用她聪明丈夫发明的绷带贴在伤口上。

当公司了解了他的新思想后,就非常愉快地将这种备好的绷带作为公司的新产品。这种绷带一直到1920年还没有商品名称,只是销售产品。后来工厂主管凯农先生建议用Band—Aid这个名称,其中Band指的是绷带,而Aid用于这种急救和手术绷带产品,后来也成了绷带的同义词。

迪克森先生出于对妻子的爱而发明的这种小东西,就是现在中国城市家庭几乎家家必备的邦迪牌创可贴。我们暂且不去想,它在全世界有多大市场,只粗略估计一下它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就可以想象它为公司赚了多少钱。

无独有偶的是,世界上第一条女用卫生棉条的发明,也是源于一位对妻子有着无限爱心的丈夫之手。

1929年,美国人伊勒·C.哈斯只是位医生,非常的普通。他行医、娶妻,亨受天伦之乐,他还热衷于发明创造,且十二分地投入。

很多次,他无意中听到太太在抱怨自己身为女人,有种种的不方便,尤其是每月的那几天……深爱妻子的哈斯医生觉得自己该为妻子做些什么,他放下手头的发明试验,坐到她身边。于是,哈斯夫妇进行了一次亲密无间的谈话。

哈斯终于明白了妻子的苦恼,他从生理医学的角度分析了妻子在特殊日子的特别感受,意识到她的不快乐,并非完全缘于生理现象,很大的一个因素,缘于妇女用品的不纤巧不灵活不能随心所欲。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出经历无数次的外科手术:医生和护士经常用消毒棉和纱布来吸收创口出血。“我能不能给太太也试用一下呢?”哈斯医生一连几天躲在实验室里,他将压缩的医用药棉制造出长短适中的棉条,再用一根棉线贯穿地缝在棉条当中,并用纸管当导管……世界上第一支女性内用卫生棉条,就这样诞生在一个时刻关爱妻子的医生手上。

这项服务于全人类女性的发明,于1939年获得了专利,取名丹碧丝。它首销于美国,现在已被世界上10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妇女所接受。这项专利无论带给哈斯医生怎样的财富,哈斯太太一生所感念的,仍是丈夫那颗仁爱之心。

拥有一颗善心、一种爱人的心情、一种为爱甘于付出又能够付出的资质,就是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财富。

不用一文,占尽风流

许多人既想做大生意,又苦于缺少资金,其实缺少资金只能难住那些平庸的商人,聪明的商人能够以小博大,甚至能上演出空手起家的传奇。

某百货大楼位于广州市商业闹市,占地1400平方米,有中央空调、扶手电梯、豪华装饰。建成这样一座现代化百货大楼,至少也得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然而有一个年轻的总裁,能够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他只用2000元就把这座大楼建成了。

他的方法是:他将这座大楼划分为220多个局部单位(摊位),每个单位一次收10年租金5万元。每年退还其中的10%,不包括利息。另外每个单位每月收取比市面价低2/3的管理费。这样优惠的条件,使得这座待建的百货大楼成为人们争相租赁的抢手货。220多个单位20几天便全部租出去,获得租金1000多万元。而这个年轻的总裁只在报上花费了2000元的招租广告费。

其实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什么样的姿势站着与它对话。相反,它是立大志者的第一财富,饱尝了风雨之后的身躯,再不会因苦难而低下头颅。什么是资本,什么是人的财富?是智慧。可比智慧更高一筹的是没有鸡而有蛋的预言……

在现代人的头脑中,住房是第一问题,解决其问题,颇须一番折腾呢。因为它是任何一个人所必须的落脚点或躲风避雨所在。

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个人,没钱也盖起了自己的房子,而且不是普通的房,是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盖起了一栋大楼,你会相信吗?现在,这栋16层的大厦就矗立在市中心,这位奇迹的创造者名叫郑敏。

当初,他怀揣着5000元人民币只身闯广东,现在,面对平地而起的广厦千间,像面对生日宴会上的蛋糕。他踌躇满志地开始切蛋糕了:留两层自用足矣;一至四层出租,每年坐收租金500万元;其余10层全部售出,获购房款4000余万元。除去各种费用,郑敏净赚2000万元。

高楼万丈平地起,郑敏用的是巧办法。

郑敏初闯广东,适逢房地产热,地价疯涨,要想建房,要么花大价钱买地皮自建,要么投资与当地人合建,然后分成。真可谓: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没钱没地靠边稍息。郑敏没钱又没地,可是他不愿靠边稍息。他想到了租地。

于是,他骑着自行车,到处找可租之地,终于找到了一家即将迁往城外的工厂。郑敏提出,租地70年,建巴蜀大厦,建成后,每年交厂方11万元。他特别另向厂方强调:“租期内你们将收入770万元。厂方听说770万元的租金,比卖地还多不少的钱,挺划算的,很快就拍板同意了。”

这是郑敏下的一着妙棋:第一,租地不用像买地那样预付大量的现款,就把别人的地变成了“自己的地”;第二,在租金上占了大便宜。寸土寸金的闹市区,两亩多地每年租金才11万元,与后来他盖起16层大楼后仅其中四层的租金每年就500万元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虽说租期内租金共有770万元,但那是要用漫长的70年作分母来除的啊。厂方得到微薄的租金,失去了70年的机会。

郑敏大功告捷,聪明处在于他用浓彩粉墨渲染了770万元这一庞大数字,瞒天过海掩饰仅仅11万的年租金。

地皮落实后,他马上又通过新闻媒介向四川各地广而告之:四川省将在广州市建一“窗口”——巴蜀大厦,现预订房号、预收房款,使他轻而易举地集资2000万元。他省钱省事搞到了地皮,又走捷径解决了建房款。建房时,又恰逢建房热急剧降温,建房大军无米下锅,只要有活干、能糊口,亏本也愿接工程。郑敏把工程包出去,不但不用给承建方工程预付款,而且还要求对方垫支施工,大楼建了一半,承建方已垫支了数百万。

郑敏空手套白狼,未动自身分毫,借鸡生蛋,坐拥广厦千万间。

而大楼真正的建造者,在郑敏搬进总经理办公室的同时,又要另找一处工棚去住了。

成功是可歌的,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可泣的故事需要我们去用智慧的大脑,衡量它的价值和财富。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富于挑战、思维跳跃、观念超前的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外力助自己成功。

善借外力成为赢家的故事在国外也很多,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就是“借鸡生蛋”的高手。

马克·哈罗德森经常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案,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会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在现代,任何巨额财富的起源,建立在借贷基础上是最快捷成功的。就是说,要发大财先借贷。没有本钱怎样发大财呢?借贷是行之有效相当成功的手段。当然,借钱就得付出利息,但你不要害怕,你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你赢得的部分,可能远远超出了你所付的利息。

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的第一桶金,乃至他后来数十亿美元的资产,都是借鸡生的“金蛋”。可以说,他整个事业的发展是和银行分不开的。

当他第一次跨进银行的大门,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衬衫领子,又见他没有什么可做抵押的,自然拒绝了他的申请。

他又来到大通银行,千方百计总算见到了该银行的总裁。他对总裁说,他把货轮买到后,立即改装成油轮,他已把这艘尚未买下的船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给的租金,就用来分期还他要借的这笔贷款。他说他可以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这样就等于在分期付款了。

许多银行听了洛维格的想法,都觉得荒唐可笑,且无信用可言。大通银行的总裁却不那么认为。他想:洛维格一文不名,也许没有什么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却是可靠的。拿着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钱,这自然会十分稳妥。

洛维格终于贷到了第一笔款。他买下了他所要的旧货轮,把它改成油轮,租给了石油公司。然后又利用这艘船作抵押,借了另一笔款,从而再买一艘船。

洛维格的成功与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来增强自己的信用,从而成功地借到了钱。

这种情形持续了几年,每当一笔贷款付清后,他就成了这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走,顺顺当当进了自己的腰包。

当洛维格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时期以后,他嫌这样贷款赚钱的速度太慢了,于是又构思出了更加绝妙的借贷方式。

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还处在图纸阶段时,他就找好一位顾主,与他签约,答应在船完工后把它租给他们。然后洛维格才拿着船租契约,到银行去贷款造船。

当他的这种贷款“发明”畅通后,他先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他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

就这样,洛维格靠着银行的贷款,爬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

可见,世界上的钱有的是,就看你会不会运作,最终把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

留心小事,捕捉生意灵感

“一叶陨而知秋至”,从一片树叶的下坠,人们就可以感知季节的变化了。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确实重要,但这并不是说,你必须用高科技、用商业间谍、成天在报纸中扎推,才能获取你所需的信息。生活中到处充满信息,很多高明的企业家,就是从观察生活中的小变化,见微知著,从而大发其财的。

美国有位叫米尔曼的女士,她在生活中常常被一件小事烦心,那就是她的长统丝袜老是和她做对。因为它老是往下掉,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在公司上班时,袜子掉下来令她非常尴尬。她想这种困扰,其他妇女肯定也会有,而且人数不会少。“那我为什么不做这方面的生意呢?”

不久,她就开了一家袜子店,专门卖那些不易滑落的袜子。这家店铺不大,但生意却出奇地好。由于在她的店里,每位顾客平均可在一分半钟内完成交易,而且这里售出的袜子确实是使很多妇女摆脱了丝袜滑落带来的窘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她的店里买这“不起眼的小东西”。米尔曼成功了,现在她已开了120多家分店,分布在美、英、法三国,她自己30出头的年龄,就成为百万富婆。

而另一对美国年轻人,也是从极小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了财富。这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刚刚有了一个小孩。在给小孩喂奶时,他们发现,市场上卖的奶瓶都太大了,8个月以下的婴儿都无法自己抱住奶瓶喝奶,这往往令小家伙烦躁不安。

有一天,小宝宝的外祖父——一个工厂烧焊产品的检查员,来到他们家,在听到他们的抱怨后,顺口说,最好在奶瓶两边焊上瓶柄,这样小孩就能双手抓着吃奶了。这句不经意的话,却使这对年轻夫妇灵光闪动,他们有主意了。

不久,他们设法将圆柱形的奶瓶改制成圆圈拉长后中间空心的奶瓶,投放市场。由于这一改进使得小孩能自己抓住奶瓶吃奶,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在60天内卖出了5万个奶瓶。他们开业的第一年就收入150万美元。

很多成功者都是善于从“无关的小事”中发现潜在的商机,从而挖掘出人生中巨大的宝藏的。

牛仔裤是一种风靡世界的服装,几百年来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在匆匆忙忙的时尚风潮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品位,但似乎没有人追问,究竟是谁发明了牛仔裤?他又是如何发明了这世界上的第一条牛仔裤?

人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风靡全世界,曾影响几代人生活的牛仔裤竟是一个名叫李维·施特劳斯的小商贩发明的,他制造的第一条牛仔裤竟然是美国西部淘金工人的工装裤。

19世纪50年代,李维·施特劳斯和千千万万年轻人一同经历了美国历史上那次震撼人心的西部移民运动。这场运动不是由政府发动,而是源于一则令人惊喜的消息:美国西部发现了大片金矿。

消息一经传出,在美国立即刮起一股向西部移民的旋风。满怀发财梦的人们,携家带口纷纷拥向通往金矿的路途,拥向那曾经是荒凉一片,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

于是,在通往旧金山的道路上,高篷马车首尾相接,滚滚人流络绎不绝,景象分外壮观。李维·施特劳斯同样也经不起黄金的诱惑,毅然放弃他早已厌倦的文职工作,加入到汹涌的淘金大潮中。一到旧金山,李维·施特劳斯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一望无际的帐篷,多如蚁群的淘金者……他的发财梦顿时被惊醒了一半。

“难道要像他们一样忙忙碌碌而无所收获吗?”

“不能!”李维·施特劳斯坚定地说道,他说服自己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留下来干一番事业。也许是犹太人血统里天生的经商天分在李维·施特劳斯的身上起了作用,他决定放弃从沙土里淘金,而是从淘金工人身上“淘金”。

主意已定,李维·施特劳斯用完身上所有的钱物,开办了一家专门针对淘金工人销售日用百货的小商店。李维·施特劳斯这一独具慧眼的决定,为他今后发财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

小商店开业以后,生意十分兴旺,日用百货的销售量很大。李维·施特劳斯整日忙着进货和销货,十分辛苦,但利润也十分丰厚。渐渐地李维·施特劳斯有了一笔积蓄,在同行小商贩中,他因吃苦耐劳和善于经营而有了小名气,商店的生意越做越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李维·施特劳斯开始频繁外出拓展业务。

一天,他看见淘金者用来搭帐篷和马车篷的帆布很畅销,于是乘船购置了一大批帆布准备运回淘金工地出售。在船上,许多人都认识他,他捎带的小商品还没运下船就被抢购一空,但帆布却丝毫没有人问津。

船到码头,卸下货物之后,李维·施特劳斯就开始高声叫喊推销他的帆布。他看见一名淘金工人迎面走来,并注意他的帆布,于是赶紧迎上去拉住他,热情地询问:

“您是不是要买一些帆布搭帐篷?”

淘金工人摇摇头说:“我不需要再建一个帐篷。”

他看着李维·施特劳斯失望的表情,接着又说:

“您为什么不带些裤子来呢?”

“裤子?为什么要带裤子来?”李维·施特劳斯惊奇地问道。

“不经穿的裤子对挖金矿的人一钱不值,”这位金矿工人继续说道,“现在矿工们所穿的裤子都是棉布做的,穿不了几天很快就磨破了。”他话锋一转又说道:

“如果用这些帆布来做裤子,既结实又耐磨,说不定会大受欢迎。”

乍一听到这番话,李维·施特劳斯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但转念仔细一想,却是很有道理,何不试一试呢?

于是,李维·施特劳斯便领着这位淘金工人来到裁缝店,用帆布为他做了一条样式很别致的工装裤。这位矿工穿上结实的帆布工装裤高兴万分,他逢人就讲他的这条“李维氏裤子”。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前来询问,李维施特劳斯当机立断,把剩余的帐篷布全部做成工装裤,结果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1850年,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就这样在李维·施特劳斯手中诞生了,它很快风靡起来,同时也为李维·施特劳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就像风平浪静掩饰不住海底汹涌的暗流一样,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到处都蕴藏着无限的商机,聪明的人知道,平淡并不是一部无聊的肥皂剧,相反,它是一幕传奇的开始。只要你用心就会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机遇就像郁积已久的火山,需要苦心积虑作为压力才能喷薄而出。任何看似偶然、随意的发现,其实往往都伴随着巨大心血的付出。李维·施特劳斯于不经意间开启了财富的宝库,正是得益于他平时的细心和不懈的努力。

由李维·施特劳斯的发家史也可以看出,生活中有些信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但因为人们的疏忽,总是不停地浪费掉了许多很宝贵的信息。要想利用信息机会,前提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注意把信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思考,这样,信息才能被转成机会,转化为财富。

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无论是从报纸图书上看到的,或从别人口里听到的东西,都要认真去思考,这时于自己而言,到底是不是一条有用的信息呢?如果你确定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你就按照这条信息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去做吧,财富女神就在前方等待着你的到来。

小智慧带来大财富

只有少许资本或完全没有资本的人要想致富,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

很久以前,一个人寿保险公司年轻的销售员,由于无法说服某一家客户投保,心情烦躁。但不久他从烦恼中获得灵感,那就是向企业经营者建议,不直接以个人为投保对象,转而以企业为对象。如果以企业为投保对象,必可能因为经营方式的改变,赚取比保险费高几倍的利润。

他决定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立即着手以不同的方式推销。他所选择的第一个客户,是市内最有代表性的餐厅。他对餐厅老板说:“贵餐厅的料理非常符合标准,客人也吃得放心。我建议你不妨大力宣传,强调在这家餐厅吃饭可以免除疾病,增强健康。”

老板听了以后说:“确实是这样,今后我还准备多推出几道健康料理。”

“太好了。”推销员说,然后就说明了他的想法。初步讨论下来,他们拟定了一种特殊风格的保险菜单,对经常光顾这家餐厅的人,以每人保1000美元的寿险作为服务。餐厅老板兴趣浓厚,两人又着手商量有关细节。

保险菜单推出后不久,餐厅的生意果然越来越兴隆,那个做寿险的年轻人自然也有了不少的收益。后来他把这主意又推广到加油站和超市。

穷人没有像富家子弟那样的条件,也没有原始积累做创业的脚垫,其实资本的原始积累本身就是一段漫长而充满血和泪的过程。但是,穷人从来都不缺充满才智的头脑和敏锐的嗅觉。

才能是什么?它就是一个人的实力。一个人真正有了雄厚的实力与才能,总是可以抓住机遇的,即使错过今天的机遇,还有明天的机遇。这就叫“肚里有货,心中不慌”。

中国的一个成语“毛遂自荐”大家应该耳熟能详。毛遂做了很久的一般食客,终于抓住出使的机遇一举成功,还在于自己本来有才能,换个才能不足的人,即使让他出使,他能当机立断做出威逼他国之君的事吗?这种判断力,这种胆力,才是毛遂成功的主要原因,机遇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而已。可以说机遇的基础是实力,没有实力等于是没有机遇。

牛顿从苹果落地得到启发,创出万有引力学说;瓦特从水壶冒汽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从洗澡得到启发,辨明了王冠是否纯金打造;鲁班从被草的锯齿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这种事件古今中外要多少有多少。他们为什么会成功呢?看见苹果落地、水壶冒汽的人不少,洗澡、手被草划伤的人更多。可是为什么偏偏是他们抓住了成功的机遇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实力与才能出众,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得到突破。

知识发财,智慧创富,其根本在于聪明的头脑,在于善于发现机会,并能迅速通过自己的行为将其转化为财富。

眼下新经济风起云涌,靠头脑创富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共同点是一个:充分开动大脑机器,靠智慧谋财。

其实,商机处处在,就看你是否具有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光,能否发现它。鲍名利,一个从传统行业中崛起的百万富豪,其事业的几起几落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大学毕业后的鲍名利,分配到了吉林省商业厅下属的一家公司。他不甘心工薪族平淡的生活,一年后便下了海。他的第一项事业便是和朋友合开比较前卫的“香港欧美时装廊”,这在长春属独家新潮时装,还不太容易被当时保守的人接受。鲍名利却认准了年轻人逐渐走向开放的时代大背景,相信这一经营定有市场。果不其然,引进的港台等地新潮时装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两个合伙人却因性格不合分了手。

但这并没有影响鲍名利积极的创业心。1993年初,退出时装业的鲍名利又勇敢地接任中外合资希尔康食品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别人一年没有打开的市场,他只用半年时间便使希尔康果茶打入千余家宾馆、酒店,批发商、经销商争先进货。然而,不安分的鲍名利一直想干一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他看中了刚刚打入市场还不被行家看好的速冻食品,并毅然辞职做了台湾怡尔香面食的吉林省总代理。

现代社会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速冻食品的出现既为人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更为人们增添了新口味。经过一番精心的策划和宣传,速冻食品很快打开了销路,鲍名利为此连开了4家连锁店,并在百货大楼、红旗商城等处设有冷冻专柜,生意一时火爆空前。

但他毕竟是初涉商海,明显的经验不足,他忽略了重要一点,速冻食品也有淡旺季之分。每年的4月到10月正是淡季,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价格不菲的柜台费和庞大的员工开支令他力不从心。到1995年6月末,已经亏了数万元。他不得不宣布这次经营的失败。

痛定思痛,鲍名利开始反思自己。敢干别人没干过的,闯新路可以抢占先机,但在经营上一定要得体,否则也会一败涂地。

1995年8月,鲍名利从朋友处借来1万元,与丹东一家中法合资的百叶窗帘厂联营,建立吉林省首家百叶窗帘厂。这是一个别人从未涉足的项目,却是鲍名利经过认真考察才作出的选择。为此,他花了20多天的时间,跑遍了长春市的装潢建筑公司和装饰材料公司。发现都没有这种新型窗帘,而从大连、丹东等地装修趋势看,这是一项正在走向热门的行业。

为使人们能够接受这一装饰行业,鲍名利在宣传上大做文章,他印了大量宣传单,并到建筑工地及机关、学校等企业事业单位散发。他在效区租了一间民房,亲自送样品,既当经理,又当业务员、送货员。虽然很辛苦,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

为了使宣传更有形象性,他巧妙地抓住了一个电视效应。当时,吉林电视台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中方雇员》,画面里不断出现百叶窗帘的镜头。于是,在新的宣传单里,他加进了“《中方雇员》告诉您,百叶窗帘是您无悔的选择”等宣传内容,借用电视,人们更生动、直观地了解了百叶窗。

就在这一系列狂轰乱炸的宣传之下,鲍名利开始收获劳作的喜悦。也就是在1995年末,他接到了长春光机学院300平方米的窗帘安装业务。随后,市财政局、省电力局、市铁路建行等单位纷纷找上门来,业务越做越多,知名度越来越大。

1996年3月,鲍名利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兰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在鲍名利的带动下,许多装潢公司和他的同学、朋友也都做起百叶窗帘业务。大家都挤一个市场,已难赚得太大的利润。这时鲍名利开始搜寻新的项目。

经过精心调查,他发现了浴室洁具翻新项目。在许多大中城市,遍布着宾馆、酒店、度假村、疗养院等重要消费和休闲场所,这些场所的浴室在使用3~5年后便需要对其卫生洁具及台面的石材进行更换或翻新再造。

可是,宾馆要拆换一只新浴缸,最低的费用也要在400元左右。而翻新只需一半的价钱就够了。再说,更换时很少有人接一只浴缸的活,大批量同时更换肯定会影响宾馆的生意,翻新则不用大费周折,可以一只一只的翻新,这无形中又为宾馆省下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另外,我国城市居民浴室的装备也日趋高档,这更为浴室的翻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但是,这是一项极具风险的项目,光一项德国进口工艺设备就需2万多元,技术费、资料费还需更多。然而鲍名利认准了这个项目的市场,不惜花费几万元买到这项SRS翻新工艺技术。该工艺采用珐琅原料,经过表面瓷再造、表层釉面再造、光面加强等工艺流程,使旧浴缸在24小时内焕然一新并可投入使用。于是鲍名利没有犹豫,而是大胆地着手自己的计划。

可以说,鲍名利完全是一位靠头脑致富的百万富豪,正是有着敏锐的致富头脑,他从传统产业中崛起。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总结其中的规律就是:头脑是创富之源。

其实,对于任何一位身经百战的企业家,要想在商场上独领风骚,成为金钱的主人,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他的智慧和精明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