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119

第119章 国务院公布产业政策要点

1989年3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明确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支持和限制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当时,我国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的总供给,在产业结构上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加工产业生产能力过大,农业、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不足;产业的地区分布不够合理,地区优势未能很好发挥;企业组织结构分散,生产集中度差,专业化水平低,许多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组织得不好。这些问题,既影响我国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又妨碍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宏观效益的提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国务院制定了这个《决定》。《决定》对制定当前产业政策的原则、产业发展序列、保障政策和组织实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公布了当前的产业发展序列目录。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定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和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加强能够增加有效供给的产业,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控制一般加工工业的发展,使它们同基础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决定》主要内容有:

1.制定当前产业政策的原则:(1)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强宏观控制,指导市场发育,协调各方面行动,逐步缓解总需求与总供给、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矛盾。(2)压缩和控制长线产品的生产和建设,增加和扩大短线产品的生产和建设。集中力量,首先把粮食、棉花、煤炭、电力、交通特别是铁路运输以及市场紧俏的轻纺产品的生产建设搞上去。(3)按照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创汇作用、经济效益等因素,安排好产业发展序列并制定相关的各项政策,明确支持什么、限制什么。(4)当前的产业政策要点是根据长远与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制定的。(5)产业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务院。(6)产业政策的实施,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纪律的手段,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2.主要产业的发展序列是:(1)生产领域。重点支持生产的产业、产品主要有:农业和农用工业;轻工、纺织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机械、电子工业;高技术产业,主要是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经济效益好的出口创汇产品、特别是加工制成品。严格限制生产的产品(出口产品除外)是:国家定点外的汽车、摩托车;性能低下的普通机电产品;超前消费的高电耗产品;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产品等。(2)基本建设领域,重点支持基本建设的产业、产品是:基础产业;装备产业;轻工业;出口创汇效益好的产品,特别是加工制成品;社会公共设施中的大中城市生产和群众生活必需的供排水、治理污染、公共交通等。(3)技术改造领域,重点支持技术改造的产业、产品是:农业、林业中的适用科学技术和有利于良种培育、新技术推广的项目;轻纺工业中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项目;机械、电子工业中有利于提高基础机械、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大成套设备的技术水平、扩大出口以及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实现国产化的项目;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原材料项目;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能源、原材料的项目;经济效益好的出口创汇项目。(4)对外贸易领域,出口方面:要采取积极方针发展对外贸易,以保证国家外汇收入,从而支持国民经济生产建设。要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情况,逐步提高制成品特别是深加工产品、机电仪表产品出口的比重;努力改进出口商品质量,在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创汇率上下功夫。进口方面:要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的进口;合理安排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进口国内短缺的重要原材料和市场紧缺物资,以保证人民生活,支持生产和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根据国内产业结构的状况和消费政策,恰当安排进口的产品,以调整国内的产需结构,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决定》对计划、财政、金融、税务、物价、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障产业政策的组织实施。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有利于把改革与发展、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保证治理整顿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曾制定过不同的产业政策,但是把一整套产业政策这样以清楚明白的文字公之于众还是第一次。这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水平的提高,政治透明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