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079

第79章 “七五”计划的公布与实施

“七五”计划,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早在1983年,国务院就着手进行“七五”计划的拟定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和预测。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七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适应新形势的方针政策。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对“七五”计划的安排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反复进行综合平衡和各种计算,同时征求了各部门、各地方的意见。1986年3月召开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批准了赵紫阳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批准了国务院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七五”计划是在全面估量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制定的。它既充分看到我们已经拥有的继续前进的良好阵地和各种有利条件,又足够地估计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力求把计划建立在实事求是、积极可靠的基础上。

“七五”计划规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1)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2)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3)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七五”期间的工作部署,大体分为前两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前两年,经济建设方面,要着重解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的问题,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基本平衡;体制改革方面,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在进一步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系的同时,从宏观上加强和改善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后三年,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和生产建设,全面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任务。

实现“七五”期问的建设任务,关键在于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经济体制改革。“七五”计划规定这一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抓好以下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1)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3)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各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

同时,围绕上述三个方面,配套地搞好计划体制、价格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一整套把计划和市场、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有效结合起来的机制和手段。

“七五”计划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既定的长期战略方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繁荣各项文化事业。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和群众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七五”计划强调,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把这两个方面的建设紧密结合,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七五”计划规定“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任务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0%。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重点骨干工程,改造一批重点企业,使能源、原材料的生产能力和运输、通信能力有较显著的增长,现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较明显的提高,推广一批效益好的科技成果,在若干具有关键意义的新技术攻关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有40%左右的主要工业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达到发达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教育5年共培养近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1倍。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40%,并相应地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5年增长27%左右,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在这5年内,将继续保持国家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七五”计划的完成,将使我们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新步伐。

“七五”计划展现了令人鼓舞的光辉前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胜利完成“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努力工作。“七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发生过经济过热现象,经过中共中央及时采取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措施,使“七五”计划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到1990年,“七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400亿元,5年增长39%,平均每年增长7.8%。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2502亿元,比“六五”计划期间增加7172亿元。改建和扩建了一批重点骨干工程,能源交通和运输量均有显著增加。煤产量达到10.9亿吨,发电量达到6150亿千瓦时,原油达到1.38亿吨,钢达到6850亿吨,铁路货运量达到14.6亿吨。通过治理整顿,社会供求总量趋于平衡,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农业连续两年丰收,粮食产量达到43500万吨,棉花达到425亿吨。科技教育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达到720元。“七五”计划的完成,提前实现了中共十二大提出的我国宏伟建设目标的第一步,这就为本世纪末实现第二步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深人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